申请日2016.05.07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IPC分类号C02F11/12; C02F11/1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电站的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进料腔、提升腔、挤压腔和输送腔,所述进料腔、提升腔和挤压腔的下方设有过滤板,过滤板的下方设有集液腔;所述提升腔内设有竖直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壁上设有螺旋叶片,旋转轴内具有空腔,旋转轴的外壁上具有多个出风孔,所述空腔连接有热风源;所述挤压腔内固定设有倾斜的挤压板,挤压板上设有与挤压板对应的倾斜的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下压气缸的活塞杆;所述输送腔内设有输送带、液压器、液压伸缩柱和定型板,所述液压伸缩柱连接在液压器的下部。本实用新型具有干化效率高,且能有效地将干化后的污泥挤压成型并输送出去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水电站的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箱(10)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进料腔(11)、提升腔(12)、挤压腔(13)和输送腔(14),所述进料腔(11)、提升腔(12)和挤压腔(13)的下方设有过滤板(20),所述过滤板上设有多个过滤孔(21),过滤板(20)的下方设有集液腔(15);
所述提升腔(12)内设有竖直的旋转轴(30),所述旋转轴的外壁上设有螺旋叶片(31),旋转轴(30)的上端设有驱动旋转轴转动的驱动机构(40),旋转轴(30)内具有空腔(34),旋转轴(30)的外壁上具有多个出风孔(35),所述出风孔与空腔(34)连通,所述空腔(34)连接有热风源;
所述挤压腔(13)内固定设有倾斜的挤压板(50),所述挤压板上均匀设有多个通水孔(51),所述通水孔与过滤孔(21)连通,挤压板(50)上设有与挤压板对应的倾斜的下压板(52),所述下压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下压气缸(53)的活塞杆,下压板(52)的上端与挤压板(50)的上端之间的空间与提升腔(12)的上部右侧相连接;
所述输送腔(14)内设有输送带(60)、液压器(61)、液压伸缩柱(62)和定型板(63),所述输送带(60)与下压板(52)的下端和挤压板(50)的下端之间的空间相连接,所述液压器(61)位于输送带(60)的上方,所述液压伸缩柱(62)连接在液压器(61)的下部,所述定型板(63)固定连接在液压伸缩柱(62)的下端,定型板(63)位于输送带(60)的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电站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40)包括固定套设在旋转轴(30)上端的从动齿轮(41)、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42)和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连接的电机(43),旋转轴(30)的上端伸出处理箱(10)并固定套设从动齿轮(41),从动齿轮下方的旋转轴上设有轴承(32),所述轴承设置在处理箱(10)的上端,旋转轴(30)的下端铰接在铰接座(33)上,所述铰接座固定在过滤板(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电站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腔(1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排风管(36),所述排风管与所述热风源连接,排风管(36)的排风口对着螺旋叶片(31),所述螺旋叶片内也具有空腔,螺旋叶片(31)的外壁上具有多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螺旋叶片(31)的空腔相连通,螺旋叶片(31)的空腔与旋转轴(30)的空腔(34)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电站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10)的上部内侧壁上固定有竖直的导向套(54),所述下压板(52)的上端成型有导向杆(55),所述导向杆的上端插套在所述导向套(54)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水电站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气缸(5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压气缸的活塞杆分别固定连接下压板(52)的上下两端,两个下压气缸(53)固定在处理箱(10)的上部内侧壁上,所述导向套(54)位于两个下压气缸(5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电站的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器(61)通过液压器支座(64)固定在处理箱(10)的内侧壁上,所述液压器支座(64)下方的处理箱(10)内侧壁上固定有支撑板(65),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套筒(66),所述液压伸缩柱(62)穿过所述套筒(66),所述输送带(60)设置在输送带底座(67)上,所述输送带底座固定在处理箱(10)的内侧壁上。
说明书
一种用于水电站的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水电站的污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电站利用建筑集中天然水流的落差形成水头,汇集、调节天然水流的流量,将集中的水能转换为电能。当枯水季节来临时,水库内的水位下降,水库内的污泥会显露出来。污泥内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污染环境,因此,需要将污泥收集后进行统一处理。污泥的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需要将污泥内的水排出,减小占用的空间。现有的污泥干化装置干化效率低,且干化后无法有效地将污泥挤压成型并输送出干化设备,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水电站的污泥处理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干化效率高,且能有效地将干化后的污泥挤压成型并输送出去的用于水电站的污泥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水电站的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进料腔、提升腔、挤压腔和输送腔,所述进料腔、提升腔和挤压腔的下方设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设有多个过滤孔,过滤板的下方设有集液腔;
所述提升腔内设有竖直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壁上设有螺旋叶片,旋转轴的上端设有驱动旋转轴转动的驱动机构,旋转轴内具有空腔,旋转轴的外壁上具有多个出风孔,所述出风孔与空腔连通,所述空腔连接有热风源;
所述挤压腔内固定设有倾斜的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上均匀设有多个通水孔,所述通水孔与过滤孔连通,挤压板上设有与挤压板对应的倾斜的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的上端固定连接下压气缸的活塞杆,下压板的上端与挤压板的上端之间的空间与提升腔的上部右侧相连接;
所述输送腔内设有输送带、液压器、液压伸缩柱和定型板,所述输送带与下压板的下端和挤压板的下端之间的空间相连接,所述液压器位于输送带的上方,所述液压伸缩柱连接在液压器的下部,所述定型板固定连接在液压伸缩柱的下端,定型板位于输送带的正上方。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待处理的污泥从处理箱的进料腔倒入提升腔内,污泥中流出的水从过滤板的过滤孔进入集液腔,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旋转轴旋转,螺旋叶片旋转将污泥从提升腔的下部运输到上部,在此过程中,热风源向旋转轴的空腔内输送热风,热风从出风孔排出,从而对提升腔内的污泥进行加热烘干。污泥被运输到提升腔的上部后,从提升腔的右侧进入挤压腔内下压板的上端与挤压板的上端之间的空间,污泥顺着挤压板向下流动,同时下压气缸带动下压板下压,污泥被夹在下压板与挤压板之间从而污泥内的残余的水分被进一步压出,挤出的水分从通水孔流出,再经过滤孔流入集液腔中。被挤压后的污泥顺着倾斜的挤压板进入输送腔的输送带上,输送带将干化后的污泥进行输送,同时液压器启动,在液压器的作用下,液压伸缩柱带动定型板下降,利用定型板将输送带上的污泥挤压成型,便于后续处理,挤压成型后的干化污泥被输送带送离处理箱。
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污泥处理装置干化效率高,能有效地针对水电站中的污泥进行处理,方便这些污泥在干燥后挤压成块,既可以方便污泥的搬运,也可以方便这些污泥用作其他用途,改善了水电站污泥处理效果。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旋转轴上端的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和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连接的电机,旋转轴的上端伸出处理箱并固定套设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下方的旋转轴上设有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处理箱的上端,旋转轴的下端铰接在铰接座上,所述铰接座固定在过滤板上。按上述方案,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旋转轴和螺旋叶片旋转,旋转轴的上端在轴承中转动、下端在铰接座上转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提升腔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排风管,所述排风管与所述热风源连接,排风管的排风口对着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内也具有空腔,螺旋叶片的外壁上具有多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螺旋叶片的空腔相连通,螺旋叶片的空腔与旋转轴的空腔连通。按上述方案,提升腔内的污泥被向上运输时,排风管的排风口对着污泥排热风,螺旋叶片的出风口也对着污泥排出热风,从而全方位对污泥进行加热烘干,有效提高了污泥的热干化效率。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处理箱的上部内侧壁上固定有竖直的导向套,所述下压板的上端成型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插套在所述导向套中。按上述方案,下压气缸在使下压板上升或者下压的过程中,导向杆在导向套内上下移动,从而对下压板的竖直位置进行导向,保证下压板与挤压板相配合。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下压气缸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压气缸的活塞杆分别固定连接下压板的上下两端,两个下压气缸固定在处理箱的上部内侧壁上,所述导向套位于两个下压气缸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所述液压器通过液压器支座固定在处理箱的内侧壁上,所述液压器支座下方的处理箱内侧壁上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套筒,所述液压伸缩柱穿过所述套筒,所述输送带设置在输送带底座上,所述输送带底座固定在处理箱的内侧壁上。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