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污水处理后污泥循环利用技术

发布时间:2018-4-3 17:38:4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5.10.28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IPC分类号C02F11/00; C02F11/14; C02F11/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 处理后污泥循环利用工艺,具体包括浓缩-絮凝处理-机械脱水-深度脱水-厌氧消化-沼气的收集、净化、纯化-污泥热干化-土地利用-建材利用-其他利用等步骤,实现了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并最终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后污泥循环利用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浓缩:将来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浆,使用离心浓缩法使污泥含水量由 99.2%~99.5%降至94%~96%;

  (2)絮凝处理:加入硅藻土、微生物絮凝剂和生石灰制成改性硅藻土,改性硅藻土放入污泥浆中,吸附污泥中的重金属,控制污泥含水率达到60%以下;

  (3)机械脱水:将处理后的污泥浆搅拌均匀后使用机械脱水,使污泥水分通过过滤网,加压过滤,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形成滤饼,收集滤液并置于耐温反应釜中;

  (4)深度脱水:加入TS蛋白酶和EDTA-2Na盐,在100-120℃下,对污泥的细胞和胶体结构进行破坏,降低污泥的水分结合容量和压缩性,进行深度脱水,使污泥含水率达到30%以下;

  (5)厌氧消化:对污泥进行热水解与闪蒸处理,使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和大分子有机物再次发生水解、再次破解污泥中微生物的细胞壁。

  (6)沼气的收集、净化、纯化:将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收集起来,经过脱硫提纯处理后,制成甲烷浓度达90%以上的天然气。

  (7)污泥热干化:采用流化床干化工艺,利用纯化后的沼气热源,间接加热流化床,利用高温再次清除污泥中的病原体、寄生虫卵污泥,并混入滤饼粉碎后粉末,使污泥全干化或半干化,最终产品的污泥颗粒分布较均匀;

  (8)土地利用:将无害化和稳定化处理后的污泥及污泥产品,复配加入适量营养元素,以有机肥、基质、腐殖土、营养土等形式用于农业、林业、园林绿化和土壤改良等方面,使污泥中的有机质及氮磷等营养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时污泥也可得以有效处置;

  (9)建材利用:对于达不到土地利用标准的剩余污泥,投入污泥重量30%以内的生石灰,与污泥均匀掺混,经石灰稳定后的污泥,高温焚烧,钝化固化重金属离子,得到熟料。达到国家建材标准的,磨细后即为“水泥”;

  (10)其他利用:经检测达不到标准的重度污染的粉料进行焚烧处理,对危险废物的灰渣和飞灰,应纳入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予以填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絮凝处理步骤中,硅藻土与微生物絮凝剂MBF的复配质量比为5:1~40:1,再投入生石灰,调配成含质量百分比25~35%的碳酸钙改性硅藻土,将复配好的改性硅藻土以每立方米污泥投放10-50kg的比例,放入污泥浆中,吸附污泥中的重金属,控制污泥含水率达到60%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加入25mg/g 的TS蛋白酶、0.2g/g的EDTA-2Na盐在100-120℃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在155℃~170℃, 6bar压力下对污泥进行热水解与闪蒸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具体工艺为利用纯化后的沼气热源,间接加热,温度为180℃~220℃,利用高温再次清除污泥中的病原体、寄生虫卵污泥,并混入滤饼粉碎后粉末,使污泥全干化或半干化,最终产品的污泥颗粒分布较均匀,直径1~5mm。

  说明书

  一种污水处理后污泥循环利用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综合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后污泥循环利用技术。

  背景技术

  据统计,我国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大约30万吨干污泥,并以约10%的速度增长。污泥的成分很复杂,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质体,除含大量的水分外还有难降解的有机物、重金属、盐类及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污泥如不进行有效处置有可能会带来以下几方面危害:病原体污染、过量盐份污染、过量的氮磷污染、有机高聚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这些污染最终会影响水体与土壤,伤害植物根系,易在作物和动物以及人体中积累毒性,污染环境等。由此可见污泥问题已成为当前影响城市发展的一大环境问题,妥善地处理与处置污泥显得尤为必要。

  国务院发布的“水十条”提出,现有污泥处理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20年年底前达到90%以上。这从政策角度勒紧了污泥处理的缰绳。

  本发明通过研究一种污水处理后污泥循环利用技术,实现了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并最终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后污泥循环利用技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浓缩:将来自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浆,使用离心浓缩法使污泥含水量由 99.2%~99.5%降至94%~96%;

  (2)絮凝处理:加入硅藻土和微生物絮凝剂(MBF),硅藻土与MBF的复配质量比为5:1~40:1,再投入生石灰,调配成含质量百分比25~35%的碳酸钙改性硅藻土,将复配好的改性硅藻土以每立方米污泥投放10-50kg的比例,放入污泥浆中,吸附污泥中的重金属,控制污泥含水率达到60%以下;

  (3)机械脱水:将处理后的污泥浆搅拌均匀后使用机械脱水,使污泥水分通过过滤网,加压过滤,固体颗粒被截留在介质上,形成滤饼,收集滤液并置于耐温反应釜中;

  (4)深度脱水:加入25mg/g的TS蛋白酶、0.2g/g的EDTA-2Na盐在100-120℃ 下,对污泥的细胞和胶体结构进行破坏,降低污泥的水分结合容量和压缩性,进行深度脱水,使污泥含水率达到30%以下;

  (5)厌氧消化:在155℃~170℃,6bar压力下对污泥进行热水解与闪蒸处理,使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和大分子有机物再次发生水解、再次破解污泥中微生物的细胞壁,强化物料的可生化性能,改善物料的流动性,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池的容积利用率、厌氧消化的有机物降解率和沼气产量,同时达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效果。

  (6)沼气的收集、净化、纯化:将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收集起来,经过脱硫提纯处理后,制成甲烷浓度达90%以上的天然气。

  (7)污泥热干化:采用流化床干化工艺,利用纯化后的沼气热源,间接加热,温度为180℃~220℃,利用高温再次清除污泥中的病原体、寄生虫卵污泥,并混入滤饼粉碎后粉末,使污泥全干化或半干化,最终产品的污泥颗粒分布较均匀,直径1~5mm;

  (8)土地利用:将无害化和稳定化处理后的污泥及污泥产品,复配加入适量营养元素,以有机肥、基质、腐殖土、营养土等形式用于农业、林业、园林绿化和土壤改良等方面,使污泥中的有机质及氮磷等营养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时污泥也可得以有效处置;

  (9)建材利用:对于达不到土地利用标准的剩余污泥,投入污泥重量30%以内的生石灰,与污泥均匀掺混,经石灰稳定后的污泥,高温焚烧,钝化固化重金属离子,得到熟料。达到国家建材标准的,磨细后即为“水泥”。

  (10)其他利用:经检测达不到标准的重度污染的粉料进行焚烧处理,对危险废物的灰渣和飞灰,应纳入危险固体废弃物管理,予以填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研究了一种污水处理后污泥循环利用技术,实现了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并最终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而且本发明的污泥循环利用技术污泥处置成本低,经济效益好,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