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9.06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IPC分类号C02F3/3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形式污水处理装置,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环形的水解酸化池、曝气生化池及沉淀池组成;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置有潜水搅拌机;所述沉淀池为圆锥体形,沉淀池设置在曝气生化池内部,并在沉淀池内设有斜管填料;所述曝气生化池内放置有生物填料,并在曝气生化池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曝气管通过管道与鼓风机连接。本装置将水解酸化池、生化池和沉淀池集成为一体化池,充分利用了沉淀池锥形斗底部,满足工艺要求,节约空间,并方便在工厂成套制造,容易运输,占地省,能耗低,运行方式灵活,特别适合小型、分散处置的污水处理设备,及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污水处理。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环形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环形的水解酸化池(16)、曝气生化池(1)及沉淀池(4)组成;所述水解酸化池(16)内设置有潜水搅拌机(17);所述沉淀池(4)为圆锥体形,沉淀池(4)设置在曝气生化池(1)内部,并在沉淀池(4)内设有斜管填料(14);所述曝气生化池(1)内放置有生物填料(15),并在曝气生化池(1)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6),曝气管(6)通过管道与鼓风机(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4)的上部周边设置有集水槽(9),集水槽(9)与出水管(1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4)的底部设置有排泥泵(8)。
说明书
一种环形式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环形式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一些污水处理设备,不仅工艺复杂,处理周期长,操作不方便,水解酸化池、生化池和沉淀池分开建设,设施占地面积大,建造和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推广普及,不适合小规模的污水处理设施,而且能耗高。近年来,也开发了一些一体化处理工艺,如有采用SBR、MBR等工艺应用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控制要求高,建设成本大,这种一体化装置一般埋于地下,很难进行维修,一旦控制系统出了问题,整个污水处理设施将会瘫痪,从而造成水质不达标。所以需要一种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高、能耗低、运行费用低、适合分散处置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形式污水处理装置,本装置将水解酸化池、生化池和沉淀池集成为一体化池,充分利用了沉淀池锥形斗底部,满足工艺要求,节约空间,并方便在工厂成套制造,容易运输,占地省,能耗低,运行方式灵活,特别适合小型、分散处置的污水处理设备,及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污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环形的水解酸化池、曝气生化池及沉淀池组成;所述水解酸化池内设置有潜水搅拌机;所述沉淀池为圆锥体形,沉淀池设置在曝气生化池内部,并在沉淀池内设有斜管填料;所述曝气生化池内放置有生物填料,并在曝气生化池的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曝气管通过管道与鼓风机连接。
所述沉淀池的上部周边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与出水管连通。
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泥泵。
本实用新型运行工作原理:首先污水通过格栅去除污水中粗大固体悬浮物,以保证后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调节池由于项目所排放的污水水质、水量波动较大,所以将水质、水量不均匀的污水引入调节池中停留一定的时间,使废水在池内充分混合,以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均匀、稳定运行。提升泵将污水抽入水解酸化池水解后进入曝气生化池,曝气生化池内设置有生物填料,多孔生物填料为微生物提供了载体,微生物可将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将环状结构转化为链状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废水的BOD/COD比,增加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好氧生化处理创造条件。鼓风机通过管道与曝气生化池底部的曝气管连接,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机物用于合成新的细胞,将另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以便获得细胞合成所需的能量,其最终产物是CO2和H2O等稳定物质。微生物的好氧代谢作用于对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和非溶解性有机物都起作用,并且代谢产物是无害的稳定物质。通过曝气生化池生化处理后,泥水通过泥水分配器进入沉淀池,泥水在斜管填料作用下,沉淀分离,泥污由排泥泵抽出,一部分进行回流,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处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装置将水解酸化池、生化池和沉淀池集成为一体化池,充分利用了沉淀池锥形斗底部,满足工艺要求,节约空间,本装置方便在工厂成套制造,容易运输;2、整套一体化主体设备可以埋入地下,可以移动,不占地表面积;3、采用接触氧化法净化程度高,多孔生物填料提高处理效果,脱氮除磷去除率高,整套系统污泥产生量低;4、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管理方便,不需要专人管理;5、产生的噪音低,异味少,对周围的环境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