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方法及其结构

发布时间:2018-4-11 8:33:2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1.07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IPC分类号E21F16/02; E21D11/38

  摘要

  一种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方法,包括:在隧道的初支混凝土层下部设置集水坑,用于将初支底部的渗水引流至集水坑;在初支混凝土层表面上铺设一位于集水坑上部且具有通孔的挡板;设置一贯穿上述通孔的钢管,钢管一端探入集水坑,另一端连接一自吸泵进行抽水;暗挖隧道施工完成后,除去自吸泵,对钢管注浆,封闭钢管的孔洞,集水坑能够对初支底部的渗水、地下积水进行汇集,通过自吸泵在探入集水坑的钢管端口产生负压,渗水、地下积水通过钢管流出集水坑,解决了集水坑内的水体只能在重力的作用下引出而导致积水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在隧道的初支混凝土层(1)下部设置集水坑(45);

  在初支混凝土层(1)表面上铺设一位于集水坑(45)上部且具有通孔的挡板(46);

  设置一贯穿上述通孔的钢管(42),钢管(42)一端探入集水坑(45),另一端连接一自吸泵(41);

  在隧道中心设置引流槽,并将引流槽与集水坑(45)连通;

  暗挖隧道施工完成后,除去自吸泵(41),对钢管(42)注浆,封闭钢管(42)的孔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钢管(42)插入集水坑(45)之前的步骤,将钢管(42)探入集水坑(45)的端头部分设置一防止钢管(42)内水回流的弹簧阀门(4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钢管(42)贯穿挡板(46)后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固定,包括:

  首先,用金属箍(434)将钢管固定部(432)与钢管(42)固定;

  其次,将土工布的其中一面与挡板(46)的表面粘合,再将土工布的另一表面与挡板固定部(431)粘合;

  再次,将钢管固定部(432)与挡板固定部(431)的接触部分进行粘合处理;

  最后,将钢管固定部(432)与挡板固定部(431)的外围通过固定件(433)进行固定。

  4.一种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结构,其特征是,包括:

  设置于隧道初支混凝土层(1)下部的集水坑(45),所述的集水坑(45)上部设置有挡板(46),所述集水坑(45)通过贯穿所述挡板(46)的钢管(42)连接一自吸泵(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钢管(42)设置弹簧阀门(4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结构,其特征是: 所述的钢管(42)与挡板(46)之间设置L型的防水固定件(4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防水固定件(43)包括钢管固定部(432)和挡板固定部(431),所述的钢管固定部(432)和挡板固定部(431)分别与钢管(42)和挡板(46)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钢管固定部(432)外围设置有用于固定其与钢管(42)的金属箍(43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挡板固定部(431)与挡板(46)之间设置有土工布。

  说明书

  一种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方法及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方法及其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是修建在地下或水下或者在山体中,铺设铁路或修筑公路供机动车辆通行的建筑物。根据其所在位置可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称为山岭隧道;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下或海底通过的称为水下隧道;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称为城市隧道。

  隧道开挖后,为使围岩稳定,确保运营安全,需按一定轮廓尺寸建造一层具有足够强度的支护结构,这种隧道支护结构称为隧道衬砌。常用的衬砌种类有就地灌注混凝土类、预制块拼装、喷锚或单喷混凝土、复合式衬砌。而针对于含水量丰富的地质结构,隧道施工时则采用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指的是分内外两层先后施作的隧道衬砌,包括外层的初次衬砌和内层的二次衬砌,而隧道的二次衬砌施工必须保持隧道干燥,才能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水水源丰富、地勘数据不准确、雨季施工、降水井降水效果不理想等原因,往往隧道的初次衬砌施工时,隧道内会出现地下水积水较多的情况,大大延缓了二次衬砌的施工进度。

  公告号为201610120313.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结构,包括初次衬砌,在所述初次衬砌底面上铺设有滤水层,外壁上开有多个小孔的排水导管沿隧道的轴线方向设置在滤水层内,还包括安装在滤水层上方的隔水板。地下积水通过排水导管汇集、并引流排出,排水导管内的地下积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高处流至低处,排水导管在理想状态下是平的,但在实际施工时由于隧道内石头较多,就会使排水道导管在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部分被石头顶起,无法达到理想的水平状态,就会导致排水导管内的地下积水无法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出排水管,造成地下水的淤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方法,包括:在隧道的初支混凝土层下部设置集水坑;在初支混凝土层表面上铺设一位于集水坑上部且具有通孔的挡板;设置一贯穿上述通孔的钢管,钢管一端探入集水坑,另一端连接一自吸泵;在隧道中心设置引流槽,并将引流槽与集水坑连通;暗挖隧道施工完成后,除去自吸泵,对钢管注浆,封闭钢管的孔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坑能够对初支底部的渗水、地下积水进行汇集,通过自吸泵在探入集水坑的钢管端口产生负压,渗水、地下积水通过钢管流出集水坑,解决了集水坑内的水体只能在重力的作用下引出而导致积水的问题。

  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在钢管插入集水坑之前的步骤,将钢管探入集水坑的端头部分设置一防止钢管内水回流的弹簧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阀门能够防止外部的水体通过钢管回流至集水坑,降低了自吸泵的抽水量,节约了抽水时间。

  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在钢管贯穿挡板后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固定,包括:首先,用金属箍将钢管固定部与钢管固定;其次,将土工布的其中一面与挡板的表面粘合,再将土工布的另一表面与挡板固定部粘合;再次,将钢管固定部与挡板固定部的接触部分进行粘合处理;最后,将钢管固定部与挡板固定部的外围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自吸泵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震颤,通过以上方法对钢管和挡板起到固定的作用,使钢管不会被自吸泵带动与钢管一起晃动。

  本发明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结构。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暗挖隧道底板排水处理结构,包括:设置于隧道初支混凝土层下部的集水坑,所述的集水坑上部设置有挡板,所述集水坑通过贯穿所述挡板的钢管连接一自吸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坑能够对初支底部的渗水、地下积水进行汇集,通过自吸泵在探入集水坑的钢管端口产生负压,渗水、地下积水通过钢管流出集水坑,解决了集水坑内的水体只能在重力的作用下引出而导致积水的问题。

  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钢管设置弹簧阀门,用于防止钢管内的水回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阀门能够防止外部的水体通过钢管回流至集水坑,降低了自吸泵的抽水量,节约了抽水时间。

  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钢管与挡板之间设置L型的防水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自吸泵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震颤,L型的防水固定件对钢管和挡板起到固定的作用,使钢管不会被自吸泵带动与钢管一起晃动。

  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防水固定件包括钢管固定部和挡板固定部,所述的钢管固定部和挡板固定部分别与钢管和挡板固定。

  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钢管固定部外围设置有用于固定其与钢管的金属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箍用于压紧钢管固定部,是钢管固定部与钢管之间更加的稳定,进而使防水固定件与钢管更加的稳定,有效的避免钢管被自吸泵带动与钢管一起晃动。

  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挡板固定部与挡板之间设置有土工布。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集水坑能够对初支底部的渗水、地下积水进行汇集,通过自吸泵在探入集水坑的钢管端口产生负压,渗水、地下积水通过钢管流出集水坑,解决了集水坑内的水体只能在重力的作用下引出而导致积水的问题,钢管探入集水坑的端头设置一防止钢管内水回流的弹簧阀门,弹簧阀门能够防止外部的水体通过钢管回流至集水坑,降低了自吸泵的抽水量,节约了抽水时间,钢管与挡板之间设置L型的防水固定件,由于自吸泵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震颤,L型的防水固定件对钢管和挡板起到固定的作用,使钢管不会被自吸泵带动与钢管一起晃动。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