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4.23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IPC分类号C02F1/72; C02F1/32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一种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连接有水泵和驱动水泵的电机,所述机壳设有吸盘,所述吸盘包括同机壳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吸盘,所述第一吸盘内设有第二吸盘,所述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之间围成吸附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方便、隔震效果好的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解决了现有进料泵总成固定不便,隔震效果差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连接有水泵和驱动水泵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设有吸盘,所述吸盘包括同机壳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吸盘,所述第一吸盘内设有第二吸盘,所述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之间围成吸附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盘的吸附端伸出所述第一吸盘的吸附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槽内设有将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连接在一起的若干弹性连接条,所述弹性连接条沿第二吸盘周向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还包括将所述第二吸盘内部空间和吸附槽二者同第一吸盘外部空间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的外端铰接有用于密封所述气道外端的密封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和水泵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转轴通过两个轴承支撑于所述机壳,所述机壳和两个轴承之间形成加油腔,所述加油腔内设有啮合在一起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同所述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齿轮同所述机壳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齿轮内设有加油机构,所述加油机构包括出油口、补气口、密封头、驱动密封头密封住出油口的第一弹簧、缸体和滑动密封连接于缸体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分割为气腔和油腔,所述活塞设有朝向气腔开启的单向阀,所述活塞通过连杆同所述密封头连接在一起,所述出油口通过油道同所述油腔相连通,所述补气口通过气道同所述气腔相连通,所述出油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的齿顶,所述密封头伸出所述第一齿轮的齿顶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齿顶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和水泵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转轴内可转动地穿设有圆形内杆,所述内杆的外周面设有第一摩擦层,所述转轴的内表面设有第二摩擦层,所述内杆和转轴通过所述第一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抵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包括左杆和右杆,所述左杆的左端通过左吸能弹簧同所述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左杆的右端面设有若干沿左杆周向分布的第一换向齿,所述右杆的右端通过右吸能弹簧同所述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右杆的左端面设有若干沿右杆周向分布的第二换向齿,所述第一换向齿和第二换向齿啮合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和内杆之间填充有摩擦剂。
说明书
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对难降解有机污水的处理主要有膜分离法、吸附法、光化学法、萃取法、生物炭法等。膜分离法、吸附法、萃取法主要是通过分离的方法从有机污水中隔离出有机物,这会带来二次污染。光化学法利用臭氧或者双氧水等通入有机污水,利用紫外光进行降解反应,而大量的臭氧或双氧水的使用提高了降解成本,而且过量的双氧水需要大量亚硫酸钠处理后方能排放,既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又增加了处理成本。生物炭法只能处理含有少量有机物的污水,对于含大量有机物的污水处理能力有限。
光催化降解过程在紫外光照射下,光促使电子从价带激发到光催化剂的导带,剩下具有高氧化性能的光生空穴,一方面,光生空穴与被吸附的水分子及氢氧阴离子反应产生氢氧自由基,这个氢氧自由基能够降解不同的污染物。光催化降解过程需要氧气、水、光催化剂、光源,四者缺一不可,光催化反应过程中为了使氧气、水、光催化剂、光源进行接触,需要设计鼓泡机构来完成。现有的光催化反应的鼓泡机构为采用现有的鼓泡机,在鼓泡机的出气口中连接仅两端开口的气管来将气通道反应池中而实现鼓泡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410424383.5的专利文件中即开关了一种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输送废水时是通过进料泵总成来完成的,进料泵总成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连接有水泵和驱动水泵的电机。
现有的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存在固定不方便,隔震效果差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方便、隔震效果好的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解决了现有进料泵总成固定不便,隔震效果差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工业废水光催化处理系统进料泵总成,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连接有水泵和驱动水泵的电机,所述机壳设有吸盘,所述吸盘包括同机壳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吸盘,所述第一吸盘内设有第二吸盘,所述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之间围成吸附槽。使用时,通过同时挤压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使得第一吸盘的内部空间和吸附槽中都形成负压,也即通过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一起进行吸附而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安装位置上。当受到振动或瞬间冲击力而使第一吸盘的吸附处产生瞬间局部脱开时,在第二吸盘的作用下、当瞬间冲击力消失后第一吸盘会重新恢复而进行吸附,使得吸盘受到瞬间冲击而产生局部瞬间断开时不会产生脱落现象,且吸附力的下降量会较小即仍旧保持良好的吸附作用。通过吸盘进行固定,固定时方便且具有隔震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吸盘的吸附端伸出所述第一吸盘的吸附端。因为第一吸盘是位于外部的,有否吸附上是能够直观地观察到的,而第二吸盘是否吸附上是不能够直观地看到的,所以如果第一吸盘超出第二吸盘则存在以下不足:按压力小了则可能第二吸盘没有吸附上、为了确保第二吸盘吸附上则需要用较大的力进行按压,而该力到底多大和持续多长时间难以掌握,往往会导致不必要的力气浪费和时间浪费。本技术方案则只要第一吸盘吸附上时第二吸盘必定已经吸附上,所以安装时能够方便省力快速地确保第二吸盘吸附上,提高了安装进料泵时的方便性。
作为优选,所述吸附槽内设有将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连接在一起的若干弹性连接条,所述弹性连接条沿第二吸盘周向分布。当第一吸盘和第二吸盘都吸附上时,弹性连接条被拉长而储能,该能量产生促使第一吸盘朝向被吸附物运动的趋势,使得当第一吸盘产生瞬间断开时、加速第一吸盘恢复到吸附状态。也即进一步降低了进料泵受到瞬间冲击时而产生脱落的可能性。
作为优选,所述吸盘还包括将所述第二吸盘内部空间和吸附槽二者同第一吸盘外部空间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的外端铰接有用于密封所述气道外端的密封盖。当挤压吸盘而进行吸附时,吸盘内的空气能够顶开密封盖而排出,但吸附住时气压差使得密封盖重新盖到气道的外端上。需要移动进料泵时,通过人工开启密封盖来对吸盘内部空间进行破真空,从而能够在保证大的吸力的情况下实现以小的力进行拆卸。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和水泵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转轴通过两个轴承支撑于所述机壳,所述机壳和两个轴承之间形成加油腔,所述加油腔内设有啮合在一起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同所述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齿轮同所述机壳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齿轮内设有加油机构,所述加油机构包括出油口、补气口、密封头、驱动密封头密封住出油口的第一弹簧、缸体和滑动密封连接于缸体的活塞,所述活塞将所述缸体分割为气腔和油腔,所述活塞设有朝向气腔开启的单向阀,所述活塞通过连杆同所述密封头连接在一起,所述出油口通过油道同所述油腔相连通,所述补气口通过气道同所述气腔相连通,所述出油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的齿顶,所述密封头伸出所述第一齿轮的齿顶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齿顶隙。使用时,在油腔内装上润滑油,转轴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转动,当第一齿轮转动到设有出油口的齿同第二齿轮啮合在一起时,第一齿轮的齿槽驱动密封头缩进齿轮内,密封条内缩时使第一弹簧储能的同时还通过连杆驱动活塞朝向油腔移动而驱动油腔内润滑油经油道流向出油口而流到加油腔从而实现对轴承的润滑;当密封头同齿槽错开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密封头重新密封住出油口,密封头移动的过程驱动活塞朝向气腔移动,此时由于油腔中的油已经部分流出、故油腔内的压力小于气腔的压力,单向阀开启而使得空气补充到油腔中和将加油腔中多余的有回收进油腔中,使得下一次活塞挤压油腔时润滑油能够可靠地流出。实现了对电机轴承的自动润滑。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和水泵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转轴内可转动地穿设有圆形内杆,所述内杆的外周面设有第一摩擦层,所述转轴的内表面设有第二摩擦层,所述内杆和转轴通过所述第一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抵接在一起。当转轴产生扭曲时,转轴会相对于内杆产生转动,转动时外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产生摩擦吸能而消除扭矩力,从而起到提高转轴的抗扭曲能力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内杆包括左杆和右杆,所述左杆的左端通过左吸能弹簧同所述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左杆的右端面设有若干沿左杆周向分布的第一换向齿,所述右杆的右端通过右吸能弹簧同所述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右杆的左端面设有若干沿右杆周向分布的第二换向齿,所述第一换向齿和第二换向齿啮合在一起。当转轴扭曲而带动内杆也产生扭曲时,在第一换向齿和第二换向齿的作用下会驱动右杆和左杆沿周向分开,分开时会导致吸能弹簧变形而吸能。进一步通过了转轴抗扭曲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和内杆之间填充有摩擦剂。使用过程中第一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产生磨损而导致摩擦吸能效果下降时摩擦剂能够填充到第一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之间而使得第一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仍旧保持良好的摩擦吸能效果,从而解决了摩擦力下降而不能够方便地调整第一摩擦层和第二摩擦层之间的抵接力而调整摩擦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安装固定方便;隔震效果好;固定时的可靠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