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3.19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IPC分类号C02F1/2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包污水排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包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汽包,所述汽包的排污口连通有汽液分离器,所述汽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与外用油浆的冷却装置连通,所述汽液分离器的气相出口连通有碱性汽体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汽包通过汽液分离器对汽包内的污水进行气液分离,不仅对汽包内的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而且减掉了对油浆冷却过程中的冷却装置,简化了油浆的冷却装置,使得汽包污水的热量得到合理的利用;同时对汽包污水内的碱性蒸汽汽体得到合理的利用,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效率。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汽包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汽包(1),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1)的排污口连通有汽液分离器(6),所述汽液分离器(6)的液相出口与外用油浆的冷却装置连通,所述汽液分离器(6)的汽相出口连通有碱性汽体回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包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通过管道连通的软化水箱(8)、换热器(7)、除氧器(13)、冷却水箱(9),所述换热器(7)的进水管分别与软化水箱(8)和汽液分离器(6)的液相出口连通,所述换热器(7)的出水管分别与除氧器(13)和冷却水箱(9)连通,所述冷却水箱(9)设有贯穿其内部的油浆管(10),所述冷却水箱(9)的底部还设有排水管(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包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14)的直径小于冷却水箱(9)的进水管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包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汽体回收装置包括汽汽喷射器(3)、连接于汽汽喷射器(3)的酸性水汽提塔(4)和溶剂再生重沸器(5)以及给汽汽喷射器(3)提供动力的汽源(2),所述汽汽喷射器(3)的进汽口与汽液分离器(6)的气相出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包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源(2)的压力为1.0MPa。
说明书
一种汽包污水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包污水排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包污水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催化裂化过程中,汽包内的水若不经过排污就很难能保证水的PH值和电导性,因此,为了维持汽包中水的PH 值和电导性在正常范围,需要将汽包中的污水排出。
汽包是气化炉的一个关键设备,其中水质的好坏是影响气化炉盘管使用寿命的一个关键因素;一般中压汽包的水质要求:pH 9 ~ 10,电导≤ 50us/cm。为了保证汽包水质的稳定合格,需要定期向中压汽包内加入一定量的磷酸三钠,用以维持汽包水的PH和电导在正常范围;已有汽包水的循环量是大约是450t/h,蒸发量在3.5t/h 左右,这样汽包内的水若不经过排污置换就很难保证水的电导不超标,由于中压汽包水电导高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排污量。
现有技术中,我们一般直接将汽包污水排入生产水沟,从而保护汽包。汽包水排污对于汽包来说是废水,但是对其他装置来说未必就有坏处,若直接排出,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将汽包内的蒸汽直接排入大气又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既能对汽包内的污水进行排污,同时又能对油浆进行冷却,对汽包内的蒸汽进行回收利用的汽包污水回收利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包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汽包,所述汽包的排污口连通有汽液分离器,所述汽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与外用油浆的冷却装置连通,所述汽液分离器的汽相出口连通有碱性汽体回收装置。
优选的,为合理利用汽包内的污水,同时对油浆管起到冷却的作用,所述冷却装置包括通过管道连通的软化水箱、换热器、除氧器、冷却水箱,所述换热器的进水管分别与软化水箱和汽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水管分别与除氧器和冷却水箱连通,所述冷却水箱设有贯穿其内部的油浆管,所述冷却水箱的底部还设有排水管。
优选的,为保证冷却水箱内始终有适量的污水对油浆管进行冷却,所述排水管的直径小于冷却水箱的进水管直径。
优选的,为保证汽包中的碱性汽体回收利用,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所述碱性汽体回收装置包括汽汽喷射器、连接于汽汽喷射器的酸性水汽提塔和溶剂再生重沸器以及给汽汽喷射器提供动力的汽源,所述汽汽喷射器的进气口与汽液分离器的气相出口连通。
优选的,为保证对污水中的碱性汽体顺利吸取,所述汽源的压力为1.0MP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包污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汽包通过汽液分离器对汽包内的污水进行汽液分离,不仅对汽包内的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而且减掉了对油浆冷却过程中的冷却装置,简化了油浆的冷却装置,使得汽包污水的热量得到合理的利用;同时对汽包污水内的碱性蒸汽汽体得到合理的利用,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