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5.01.21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IPC分类号B01D36/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横流沉淀集成箱,包括箱体、滤筒、螺旋滤板、锥斗、压榨管、螺旋榨板、闸阀、滚轮;所述箱体周围设有加强筋,底部设有滚轮,操作面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内设有围堰和溢流槽;所述进水管与配水腔连通,所述箱体内设有串联式滤筒、副轴、螺旋滤板;所述滤筒下方连接有锥斗,所述锥斗下方与压榨管连通,所述滤筒与箱体之间设置有配水腔、缓冲腔、出水腔;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压榨管、主轴、螺旋榨板、闸阀和排泥口,所述减速电机驱动主轴,并通过传动齿带驱动副轴;本新型模块化集成箱体,逆向横流双滤筒串联式泥水分离过滤,采用螺旋滤板过滤增压,螺旋榨板排泥,实现泥水高效分离,适用于模块化污水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 污水横流沉淀集成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加强筋、固定 架、滤筒、减速电机、主轴、溢流槽、围堰、副轴、螺旋滤板、锥斗、进 水管、配水腔、缓冲腔、出水腔、出水管、压榨管、螺旋榨板、排泥口、 闸阀、传动齿带、轴套、滚轮、放气阀;所述箱体为金属或者塑料材质通 过焊接构成的矩形结构,其周围设置有四道加强筋,所述箱体底部二侧设 置有滑道,所述滑道内装配有多个滚轮,所述滚轮对称设置;所述箱体二 侧面为操作面,前后面为集成面,一侧所述操作面中部设置有进水管,另 一侧操作面上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内端口箱体四周设置有围堰, 所述围堰横向焊接固定设置有溢流槽;所述进水管的箱体内端与配水腔连 通,所述进水管与高压泵连通,通过高压泵提供泥水混合物;所述箱体内 上下设置有二套滤筒,所述滤筒通过固定架与所述箱体焊接固定,所述滤 筒的下侧圆面设置有排泥网板,所述滤筒的端面设置网板,有所述滤筒内 装配有副轴,所述副轴通过轴套和轴承固定,所述副轴左端密封装配伸出 箱体的操作面上,所述副轴通过齿轮、传动齿带与减速电机齿接,由所述 减速电机通过传动齿带、齿轮驱动所述副轴旋转;所述副轴的滤筒内部上 焊接固定有螺旋滤板,所述螺旋滤板为螺旋形状的过滤网螺旋板;所述滤 筒下方连接有锥斗,所述锥斗下方与压榨管连通,所述压榨管上设置有排 泥网板;所述滤筒与箱体之间分隔设置有配水腔、缓冲腔、出水腔;所述 配水腔通过网板与下方的滤筒相通,所述滤筒的左端面的网板与所述缓冲 腔相通,所述上方的滤筒通过网板与所述出水腔相通,所述出水腔与溢流 槽相通;所述锥斗与所述箱体之间构成回流腔,所述回流腔与所述压榨管 和配水腔通过回水管连通,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压榨管,所述压榨管内装 配有主轴,所述主轴上焊接固定设置有螺旋榨板,所述螺旋榨板为实体螺 旋板,所述主轴通过轴套和轴承固定,所述主轴左端密封装配伸出箱体操 作面,所述主轴与减速电机固定轴接,所述减速电机驱动主轴旋转,所述 压榨管尾端口设置有排泥口,所述排泥口上设置有二组闸阀;所述箱体上 面设置有放气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横流沉淀集成箱,其特征在于,所 述滤筒上下垂直设置有二套,二套所述滤筒内部的螺旋滤板、副轴旋转方 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横流沉淀集成箱,其特征在于,所 述压榨管与所述锥斗焊接固定连接,所述锥斗下口区域的压榨管设置有排 泥网板,所述排泥网板上设置有多组排泥孔。
说明书
一种污水横流沉淀集成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械块化集成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 种污水横流沉淀集成箱。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污水处理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年均排污水约 数百亿吨以上,经过处理后排放的仅占总量的20%左右,水源地不同程度 遭受污染,水环境日趋恶化;强化污水深度治理、达标排放、循环回用是 水资源的大势所趋,虽然污水处理行业伴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发展、改善和 提高,中小企业缺少模块化的集成式污水处理装置,研发一种模块化膜分 离过滤装备,大力推广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设备,是非常重要的;水污染 处理过程中,污泥与水的分离是处理工艺中重要的环节,通常使用重力自 然沉降的泥水分离设备,对污水中的污泥的沉降与去除起着重要作用。
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是:由于沉淀池中的污泥与水的分离均是通过 自然重力沉降工艺,物化污泥与生化污泥沉降过程缓慢,有些不容易沉淀, 常常造成出水存在漂泥的情况,特别是沉淀与水流方向相反时,沉降速度 慢,沉降效率低,沉降时间长,导致排泥中含水量大,排放不均匀;泥水 沉淀分离设备体积与场地面积大、缺少模块伦集成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横流沉淀集成箱,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设计模块化集成式标准化设计箱体,使用轴流式 逆向横流泥水分离,采用螺旋滤板,通过高压泵和螺旋过滤增加污水压力, 同时对沉降的污泥进行螺旋榨滤排泥,实现泥水高效分离,过滤、沉降、 压榨、排泥一体完成,排泥含水量均匀,模块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配 置灵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水横流沉淀集 成箱,包括箱体、加强筋、固定架、滤筒、减速电机、主轴、溢流槽、围 堰、副轴、螺旋滤板、锥斗、进水管、配水腔、缓冲腔、出水腔、出水管、 压榨管、螺旋榨板、排泥口、闸阀、传动齿带、轴套、滚轮、放气阀,其 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为金属或者塑料材质通过焊接构成的矩形结构,其周围设置 有四道加强筋,所述箱体底部二侧设置有滑道,所述滑道内装配有多个滚 轮,所述滚轮对称设置;所述箱体二侧面为操作面,前后面为集成面,一 侧所述操作面中部设置有进水管,另一侧操作面上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 出水管内端口箱体四周设置有围堰,所述围堰横向焊接固定设置有溢流槽; 所述进水管的箱体内端与配水腔连通,所述进水管与高压泵连通,通过高 压泵提供泥水混合物;所述箱体内上下设置有二套滤筒,所述滤筒通过固 定架与所述箱体焊接固定,所述滤筒的下侧圆面设置有排泥网板,所述滤 筒的端面设置网板,有所述滤筒内装配有副轴,所述副轴通过轴套和轴承 固定,所述副轴左端密封装配伸出箱体的操作面上,所述副轴通过齿轮、 传动齿带与减速电机齿接,由所述减速电机通过传动齿带、齿轮驱动所述 副轴旋转;所述副轴的滤筒内部上焊接固定有螺旋滤板,所述螺旋滤板为 螺旋形状的过滤网螺旋板;所述滤筒下方连接有锥斗,所述锥斗下方与压 榨管连通,所述压榨管上设置有排泥网板;所述滤筒与箱体之间分隔设置 有配水腔、缓冲腔、出水腔;所述配水腔通过网板与下方的滤筒相通,所 述滤筒的左端面的网板与所述缓冲腔相通,所述上方的滤筒通过网板与所 述出水腔相通,所述出水腔与溢流槽相通;所述锥斗与所述箱体之间构成 回流腔,所述回流腔与所述压榨管和配水腔通过回水管连通,所述箱体底 部设置有压榨管,所述压榨管内装配有主轴,所述主轴上焊接固定设置有 螺旋榨板,所述螺旋榨板为实体螺旋板,所述主轴通过轴套和轴承固定, 所述主轴左端密封装配伸出箱体操作面,所述主轴与减速电机固定轴接, 所述减速电机驱动主轴旋转,所述压榨管尾端口设置有排泥口,所述排泥 口上设置有二组闸阀;所述箱体上面设置有放气阀。
所述滤筒上下垂直设置有二套,二套所述滤筒内部的螺旋滤板、副轴 旋转方向相反。
所述压榨管与所述锥斗焊接固定连接,所述锥斗下口区域的压榨管设 置有排泥网板,所述排泥网板上设置有多组排泥孔,沉淀到锥斗内的污泥 通过排泥网板落入压榨管,并由螺旋榨板推压前行至排泥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箱体装配在污水处理架上,让箱体集成 面的滚轮滑入污水处理架内固定连接;泥水混合物经过高压泵输送,带压 送入到进水管,泥水混合物经过配水腔、网板均匀分配下方所述滤筒内的 螺旋滤板内,在所述减速电机缓速驱动下,通过副轴旋转,所述螺旋滤板 旋转并通过滤网对行进的泥水混合物施加压力,使得泥被过滤下来,并通 过滤筒下方的排泥网板向下方沉降,水则穿过螺旋滤板向左行进,在旋转 力作用下,所述滤筒内通过螺旋滤板的旋转和高压污水的逆向流动强制增 压过滤;污水进入缓冲腔后转向通过上方的滤筒网板进入到上方的滤筒内, 上方的滤筒内的螺旋滤板反向旋转,污水进一步被螺旋滤板分离过滤,泥 水混合物沿螺旋通道和螺旋滤板的滤网双向流动,泥由于重力作用和螺旋 过滤作用被分离、沉降到锥斗内,经过排泥网板进一步沉降进入到螺旋榨 板内,在所述螺旋榨板内受到高压榨挤作用,其中的水被压入回流腔内, 强制回流并对配水腔增压,压榨管内的泥被不断挤压逐渐形成泥饼,并经 过闸阀排出排泥口;横向水流穿过滤筒、网板进入出水腔和溢流槽后,在 下方水体压力作用下,经过溢流槽流入到围堰内,并经过所述围堰汇流到 所述出水管,溢流出水;当箱体内产生气体,并达到设定压力时,通过所 述放气阀排出气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计模块化 集成式标准化箱体,使用逆向横流式双滤筒串联泥水分离装置,采用螺旋 滤板,通过高压泵和螺旋过滤增加污水压力,同时对沉降的污泥进行螺旋 榨滤排泥,实现泥水高效分离,过滤、沉降、压榨、排泥一体完成,排泥 含水量均匀,模块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配置灵活,适用于模块化污水 处理配置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