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12.29
公开(公告)日2015.05.13
IPC分类号E02B9/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引水隧洞岩溶水处理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引水隧洞开挖过程中揭露的围岩状态,以及引水隧洞内岩溶水涌水点的位置及涌水量,预测引水隧洞上方岩溶水通道的位置及发育情况;然后从地面向着引水隧洞上方岩溶水通道的位置开挖一条与引水隧洞空间交叉的排水洞,通过排水洞将引水隧洞上方的岩溶水通道截断,使岩溶水经排水洞排出,消除岩溶水对引水隧洞的危害,确保引水隧洞的结构安全。本发明采取了“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治理方案,彻底消除了岩溶水对引水隧洞的安全隐患,有效解决了引水隧洞内可能出现的涌水风险,确保了引水系统的结构安全。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引水隧洞岩溶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根据引水隧洞开挖过程中揭露的围岩状态,以及引水隧洞内岩溶水涌水点的位置及涌水量,预测引水隧洞上方岩溶水通道的位置及发育情况;然后从地面向着引水隧洞上方岩溶水通道的位置开挖一条与引水隧洞空间交叉的排水洞,通过排水洞将引水隧洞上方的岩溶水通道截断,使岩溶水经排水洞排出,消除岩溶水对引水隧洞的危害,确保引水隧洞的结构安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洞的截面形状为城门洞型,宽度不小于1.8米,高度不小于2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洞的底板与引水隧洞洞顶之间的围岩厚度不小于1倍的引水隧洞开挖洞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洞开挖至超过引水隧洞正上方位置时,如未与预测岩溶水通道相交,则在引水隧洞正上方排水洞内垂直排水洞轴线向引水隧洞上游和下游方向分别施工岔洞,扩大岩溶水通道的搜索范围,直至找到岩溶水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洞与岩溶水通道打通后,对岩溶水通道的出水点周边以及排水洞做加固处理,防止出现局部坍塌。
说明书
一种引水隧洞岩溶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水隧洞岩溶水处理方法,属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工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岩溶水是赋存于可溶性岩层的溶蚀裂隙和溶洞中的地下水,又称喀斯特水,其最明显特点是分布极不均匀,在灰岩地区尤为常见。中厚层灰岩对于引水隧洞布设及结构稳定较为有利,但裂隙、岩溶发育,常伴有涌水、渗水,汛期甚至出现集中涌水,隧洞施工期遇到涌水、特大涌水的突然袭击,经常会淹没施工场地、冲毁机具,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延误工期,增加工程投资。永久运行期还会危及引水系统的结构安全。对于该涌水,按照传统的方法,主要采取洞内埋管引排、固结灌浆封堵等方式进行处理,由于岩溶实际走向较为复杂,涌水量较大时洞内埋管引排、固结灌浆封堵均存在较大的施工难度及施工风险,处理费用较高,封堵效果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水隧洞岩溶水处理方法,以消除引水隧洞岩溶水隐患,解决引水隧洞内可能出现的涌水风险,确保引水系统的结构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引水隧洞岩溶水处理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引水隧洞开挖过程中揭露的围岩状态,以及引水隧洞内岩溶水涌水点的位置及涌水量,预测引水隧洞上方岩溶水通道的位置及发育情况;然后从地面向着引水隧洞上方岩溶水通道的位置开挖一条与引水隧洞空间交叉的排水洞,通过排水洞将引水隧洞上方的岩溶水通道截断,使岩溶水经排水洞排出,消除岩溶水对引水隧洞的危害,确保引水隧洞的结构安全。
前述方法中,所述排水洞的截面形状为城门洞型,宽度不小于1.8米,高度不小于2米。
前述方法中,所述排水洞的底板与引水隧洞洞顶之间的围岩厚度不小于1倍的引水隧洞开挖洞径。
前述方法中,所述排水洞开挖至超过引水隧洞上方位置时,如未与预测岩溶水通道相交,则在引水隧洞正上方排水洞内垂直排水洞轴线向引水隧洞上游和下游方向分别施工岔洞,扩大岩溶水通道的搜索范围,直至找到岩溶水通道。
前述方法中,所述排水洞与岩溶水通道打通后,对岩溶水通道的出水点周边以及排水洞做加固处理,防止出现局部坍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取了“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治理方案,即在引水隧洞上方高高程开挖一条排水洞,排水洞断面较小,工程投资较低,排水洞施工与引水隧洞施工不存在任何的施工干扰。由于排水洞从高高程截断岩溶水通道,彻底消除了岩溶水对引水隧洞的安全隐患,有效解决了引水隧洞内可能出现的涌水风险,确保了引水系统的结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