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11.28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IPC分类号C02F1/5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含氟废水反应槽,它包括槽体,所述槽体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倒锥形;所述槽体上部设置有加药管和出清水管,所述加药管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下部;所述槽体下部设置有出污泥管和进废水管。其具有设计科学、实用性强、体积小、操作简单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含氟废水反应槽,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槽体,所述槽体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倒锥形;所述槽体上部设置有加药管和出清水管,所述加药管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下部;所述槽体下部设置有出污泥管和进废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含氟废水反应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清水管的进口设置在所述槽体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含氟废水反应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管的出口设置在所述进废水管的出口附近并高于所述进废水管的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含氟废水反应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含氟废水反应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设置有pH 检测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废水反应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设置有氟离子检测装置。
说明书
含氟废水反应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设备,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含氟废水反应槽。
背景技术
化工、有色金属冶金、玻璃、电子、电镀等行业排放的废水常含有高浓度氟化物,含氟废水的排放不仅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而且会对人类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对含氟废水的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含氟废水治理技术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
高浓度的工业含氟废水往往采用石灰沉淀法处理,在水中投加石灰后,形成氟化钙沉淀,然后投加絮凝剂,实现水固分离。但由于氟化钙形成速率较慢,含氟废水与石灰接触时间达到24 小时以上,氟化物浓度才可能降至理论极限浓度8mg/L,这对于一般工业过程而言,时间太长。出于处理时间和成本的综合考虑,工业上含氟废水往往需要通过二次处理,才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国家标准(GB8978-1996) 中规定的氟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中10mg/L 的二级排放标准的要求。传统的二次处理一般步骤为:
废水→反应池反应→絮凝池絮凝→沉淀池沉淀→一次处理废水→反应池二次反应→絮凝池二次絮凝→沉淀池沉淀→废水达标排放或回用。该工业含氟废水二次处理过程操作复杂,其设备基建投资、占地面积大。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实用性强、体积小、操作简单的含氟废水反应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氟废水反应槽,它包括槽体,所述槽体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倒锥形;所述槽体上部设置有加药管和出清水管,所述加药管的出口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下部;所述槽体下部设置有出污泥管和进废水管。
基于上述,所述出清水管的进口设置在所述槽体上部。
基于上述,所述加药管的出口设置在所述进废水管的出口附近并高于所述进废水管的出口。
基于上述,所述槽体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
基于上述,所述槽体设置有PH 检测装置。
基于上述,所述槽体设置有氟离子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所述槽体下部采用平底倒锥形及进废水管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下部,使得废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呈逆向螺旋上升与药品混合均匀,减少气泵等混合装置的使用,节约资源;进一步说,所述出清水管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槽体的上部,减少清水中胶体夹带,处理后水质较好;再一步说,本实用新型集液位检测装置、pH 检测装置和氟离子检测装置于一体,实用性强。其具有设计科学、实用性强、体积小、操作简单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