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7.31
公开(公告)日2014.12.31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利用中草药和植物处理污水的装置,包括用于盛装大青叶煎煮液和污水的反应容器、过滤容器、植物培养容器,所述反应容器、过滤容器、植物培养容器自上而下呈阶梯状分布,反应容器包括带第一阀门的第一导流管,第一导流管下端对准所述过滤容器;过滤容器包括过滤装置、带第二阀门的第二导流管,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过滤容器底部,所述第二导流管一端固定于过滤容器底部并置于过滤装置下方,另一端与所述植物培养容器相连,所述植物培养容器内分布有用于吸收污水的植物。本装置结构简单、有效利用植物的功效,无需使用化学药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使用便捷环保,降低了处理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市政、小区、机关、院校的污水处理。
权利要求书
1.利用中草药和植物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盛装大青叶 煎煮液和污水的反应容器、过滤容器、植物培养容器,所述反应容器、过滤容 器、植物培养容器自上而下呈阶梯状分布,反应容器包括带第一阀门的第一导 流管,第一导流管下端对准所述过滤容器;过滤容器包括过滤装置、带第二阀 门的第二导流管,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过滤容器底部,所述第二导流管一端固 定于过滤容器底部并置于过滤装置下方,另一端与所述植物培养容器相连,所 述植物培养容器内分布有用于吸收污水的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中草药和植物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装置选用滤布或滤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中草药和植物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物为玉树、黑麦草或香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中草药和植物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植物培养容器内分布有盆栽土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中草药和植物处理污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盆栽土壤分布有碎的枯枝落叶。
说明书
利用中草药和植物处理污水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中草药和植物处理 污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及城市化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生产和生活中每天 都要消耗大量的水,并且每天都排出大量的污水。然而这些工业污水和生活污 水大都含有大量对人体和其它动植物有毒有害的物质,主要包括重金属和有机 污染物。如果不彻底净化就直接排放的话,会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危害 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目前常见的污水处理方法大多是建造大型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装置,但 其处理工序复杂、场区占地面积达、成本高,需要巨大的前期投资和运行费用, 极大制约了投入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成本低、环 保、简易的利用中草药和植物处理污水的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利用中草药和植物 处理污水的装置,包括用于盛装大青叶煎煮液和污水的反应容器、过滤容器、 植物培养容器,所述反应容器、过滤容器、植物培养容器自上而下呈阶梯状分 布,反应容器包括带第一阀门的第一导流管,第一导流管下端对准所述过滤容 器;过滤容器包括过滤装置、带第二阀门的第二导流管,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 过滤容器底部,所述第二导流管一端固定于过滤容器底部并置于过滤装置下方, 另一端与所述植物培养容器相连,所述植物培养容器内分布有用于吸收污水的 植物。
大青叶煎煮液为碱性,与污水中的重金属形成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物,从而 将大部分重金属去掉;过滤装置可过滤重金属及其他杂质;植物培养容器的植 物可吸收污水。
所述过滤装置选用滤布或滤纸。
所述植物为玉树、黑麦草或香薷。玉树、黑麦草或香薷容易繁殖生长、并 耐污染、抗高渗营养物浓度,吸收污水能力好。
所述植物培养容器内分布有盆栽土壤。盆栽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所述盆栽土壤分布有碎的枯枝落叶。适时适量增加碎的枯枝落叶至盆栽土 壤中,可给植物补充营养,缓解植物对污染物的压力。
使用时,逐渐将适量的大青叶煎煮液加入反应容器的污水中,调节溶液的 pH大于8为止,不断搅拌10min后,静置20min。然后,打开反应容器的第一阀门, 反应容器的上层清液从第一导流管流入过滤容器中;再打开第二阀门,适时适 量地将过滤容器的清液通过过滤装置(由2-3层滤布或滤纸组成)过滤,并从第 二导流管引流到植物培养容器,至适当湿度即可,植物培养容器尽可能放在太 阳下暴晒,让植物充分吸收过滤液;通过植物的根和茎及叶的生长代谢活动来 吸收和转化及降解污水中的其它有机污染物。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装置结构简单、有效利用植物的功效,能将有效 地处理污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处理的植物也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 气,从而净化空气,减缓温室效应;本装置无需使用化学药剂,不会造成二次 污染,使用便捷环保,降低了处理成本,可广泛应用于市政、小区、机关、院 校的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