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发布时间:2018-4-29 21:47:0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4.12.09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公路护坡隔离带内的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1)和生态渗滤床(2);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1)为C30抗渗钢砼整体现浇半密封池体;所述生态渗滤床(2)为框架梁砖混结构。本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能够将高架桥及高速公路上的污染物进行收集处理,实现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污染危害的可控化,能够将其危害影响降至最小化。

  摘要附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置在公路护坡隔离带内的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1)和生态渗滤床(2);

  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1)为C30抗渗钢砼整体现浇半密封池体;

  所述生态渗滤床(2)为框架梁砖混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 在于,

  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1)分为四段,每段之间通过提拔可清洁式隔离 导流管(4)连接;

  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1)的第一、二段为隔油沉砂区(A、B);

  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1)的第一段隔油沉砂区(A)中设置除油调节堰 管区,所述除油调节堰管区设置浮渣挡板网;

  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1)的第三段为大孔火山岩及焦炭粗滤层(C);

  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1)的第四段为再澄清沉淀区(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 在于,

  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1)的第四段设置暴雨高位超越溢流管路(1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系统,其 特征在于,

  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1)的设计参考停留时间为4至5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 在于,

  所述生态渗滤床(2)的框架梁砖混结构四周经过防渗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 在于,

  还包括出水接触消毒检测池(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 在于,

  所述出水接触消毒检测池(3)的常用水力停留时间为0.5至1小时。

  8.一种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雨污水通过进水端口(10),进入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1)第一、二段 的隔油沉砂区(A、B),对雨污水进行隔油沉砂处理;根据水位及水中凝聚的油 层厚度调节除油调节堰管区进行滗油,将油污排至废油回收池;通过第一段隔油 沉砂区(A)中的浮渣挡板网将雨污水表层的悬浮垃圾及底层的沉淀杂质进行阻 隔;

  2)、通过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1)中第三段的大孔火山岩及焦炭粗滤层(C) 对经过隔油沉砂吸附后的雨污水进行吸附,利用滤料的物理吸附及滤料附着的生 物膜对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吸附降解;

  3)、通过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1)中第四段的再澄清沉淀区(D)对经过大 孔火山岩及焦炭粗滤层(C)吸附降解的雨污水进行进一步澄清后排入生态渗滤 床(2);

  4)、经过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1)处理后的雨污水进入生态渗滤床(2), 所述生态渗滤床(2)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植物茎叶层、耕作土层、碎石垫层、布 水管路层(5)、过滤层、承托碎石层、集水管路层(6)、缓冲垫层、抗渗膜层和 夯实土垫层,构成生态净化平衡系统;雨污水在生态渗滤床(2)中经过植物吸 附生长、物理过滤截留和滤床生化降解进行协同净化作用被逐级消耗;

  5)、经过生态渗滤床(2)的雨污水最终排入出水接触消毒检测池(3)进行 达标排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 在于,

  所述生态渗滤床(2)的参考负荷为每平方米每日处理0.5立方米的水量。

  说明书

  一种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污水处理系统,具体是一种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 系统及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高架桥及高速公路发展较快,但国内尚无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 处理系统,此类高架桥及高速公路大多远离城市收集污水收集管网,若就近排出 附近水体会造成污染,亟需此类安全达标处理技术及作紧急事故时分离缓冲用, 以将污染危害影响可控化,并将其危害影响降至最小化。

  对于高架桥及高速公路上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初期雨水、雨水、道路清洗水、 交通突发事故排水等,污染成分主要为道路扬尘杂质、道路垃圾可溶性及不溶性 杂质、机动车跑冒滴漏的各类油污染物、突发事故泄漏的各类污染物等,成分复 杂,处理难度较高。若不收集达标处理对环境有一定潜在危害,长期以往有量变 往质变转移风险,如辖区范围内为水源保护地时,特别是当道路交通危险品运输 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危险品泄漏时,无收集系统直接排入就近水体时易造成不可逆 的污染事故,造成难以估算极大的经济损失,当前国内已有较多化学品交通事故 泄露引发污染实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 理系统,用于对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进行处理,能够将高架桥及高速公路上 的污染物进行收集处理,实现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污染危害的可控化,将其 危害影响降至最小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设置在公路护 坡隔离带内的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和生态渗滤床;

  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为C30抗渗钢砼整体现浇半密封池体;

  所述生态渗滤床为框架梁砖混结构。

  进一步,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分为四段,每段之间通过提拔可清洁式隔 离导流管连接;

  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的第一、二段为隔油沉砂区A、B;

  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的第一段隔油沉砂区A中设置除油调节堰管区,所 述除油调节堰管区设置浮渣挡板网;

  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的第三段为大孔火山岩及焦炭粗滤层C;

  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的第四段为再澄清沉淀区D。

  进一步,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的第四段设置暴雨高位超越溢流管路。

  进一步,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的设计参考停留时间为4至5小时。

  进一步,所述生态渗滤床的框架梁砖混结构四周经过防渗处理。

  进一步,还包括出水接触消毒检测池。

  进一步,所述出水接触消毒检测池的常用水力停留时间为0.5至1小时。

  此外,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一种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方法,具体步骤 如下:

  1)、雨污水通过进水端口,进入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第一、二段的隔油沉砂 区A、B,对雨污水进行隔油沉砂处理;根据水位及水中凝聚的油层厚度调节除 油调节堰管区进行滗油,将油污排至废油回收池;通过第一段隔油沉砂区A中的 浮渣挡板网将雨污水表层的悬浮垃圾及底层的沉淀杂质进行阻隔;

  2)、通过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中第三段的大孔火山岩及焦炭粗滤层C对经过 隔油沉砂吸附后的雨污水进行吸附,利用滤料的物理吸附及滤料附着的生物膜对 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吸附降解;

  3)、通过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中第四段的再澄清沉淀区D对经过大孔火山岩 及焦炭粗滤层C吸附降解的雨污水进行进一步澄清后排入生态渗滤床;

  4)、经过所述隔油沉砂吸附调蓄池处理后的雨污水进入生态渗滤床,所述生 态渗滤床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植物茎叶层、耕作土层、碎石垫层、布水管路层、过 滤层、承托碎石层、集水管路层、缓冲垫层、抗渗膜层和夯实土垫层,构成生态 净化平衡系统;雨污水在生态渗滤床中经过植物吸附生长、物理过滤截留和滤床 生化降解进行协同净化作用被逐级消耗;

  5)、经过生态渗滤床的雨污水最终排入出水接触消毒检测池进行达标排放。

  进一步,所述生态渗滤床的参考负荷为每平方米每日处理0.5立方米的水 量。

  与现有的高架桥及高速公路上对于雨污水无序排放的方式相比,采用了本高 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能够将高架桥及高速公路上的污染物进 行收集处理,实现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污染危害的可控化,将其危害影响降 至最小化。

  本发明为保护道路水流域的水环境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常规道路雨污 水得以净化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厂中一级A或一级B、GB18920-2002城 市杂用水标准等,也可就近处理合格后收集作道路喷洒用水、绿化洗车用水,在 雨污水进行达标处理的同时,还有作为道路污水紧急事故处理池用;由于系统充 分利用了道路高差的水流势能,处理过程无需泵类提升因此不用电,因而处理成 本极低,日常运行费用仅为设施维护保养的费用和补充消毒剂的费用,每吨水处 理费用约可控在0.15元以下,为常规污水处理费用的1/4至1/8,因此本发明 雨污水处理系统应用极为经济适用,填补了现有高架桥及高速公路雨污水处理领 域的空白。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