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8.11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IPC分类号C02F3/00
摘要
一种智能化分散式生活污水生态环保处理用生物球,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球为塑料结构,其包括两个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盖体,所述盖体呈网格状结构,在所述盖体底面沿圆周方向上设有盖边,两个半圆形盖体的盖边能够贴合在一起,构成一圆形或椭圆形生物球,在两个盖体的内部空腔中放置有中空纤维,所述中空纤维包覆在一纱网中,所述两个盖体的盖边内壁上向下均间隔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的钩部能够勾在所述盖体的网格内,实现两个盖体之间的组合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改变了传统生物球一体式结构,降低了使用成本,便于安装和更换内部中空纤维,实用性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智能化分散式生活污水生态环保处理用生物球,其特征在于:所 述生物球为塑料结构,其包括两个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盖体,所述盖体呈网格 状结构,在所述盖体底面沿圆周方向上设有盖边,两个半圆形盖体的盖边能 够贴合在一起,构成一圆形或椭圆形生物球,在两个盖体的内部空腔中放置 有中空纤维,所述中空纤维包覆在一纱网中,所述两个盖体的盖边内壁上向 下均间隔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的钩部能够勾在所述盖体的网格内,实现两个 盖体之间的组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分散式生活污水生态环保处理用生物球, 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上的网格为方格结构或三角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分散式生活污水生态环保处理用生物球, 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与盖体为一体式结构,其钩部由盖体内部勾在网格中。
说明书
智能化分散式生活污水生态环保处理用生物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分散式生活污 水生态环保处理用生物球。
背景技术
年来,边远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受地理条件、经济 因素和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比较落后。尤其是大多 数散居农产,如果参照集中居住的模式建设污水处理系统,不仅投入大,而 且效益差。现如今大多散居农产一般将生活污水、人畜粪便引入半开放式的 蓄污池中进行简单的厌氧处理,然后利用自然地形和开放式排污渠汇入低洼 地带。这种处理及排放方式往往导致污水漫流,臭气外溢,不仅污染环境, 且易滋生病菌。如遇大雨,雨水还会进入开放式的蓄污池和开放式的排污渠, 增加污水排放量,其影响更为严重。因此农村生活污水都要纳入到统一进行 处理,其处理装置一般包括包括污水收集池、厌氧处理池、污泥沉淀池、净 化池和湿地,将各用户的生活污水集中到污水收集池进行过滤,然后将过滤 后的污通入厌氧消化池进行分解,分解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内沉淀,将沉淀 后的污水进一步进行生态净化处理,使净后的污水到排污标准。现有的污水 收集池中使用格栅网过滤,容易堵塞,且清洗困难。
如中国专利(CN202346824U)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生物浮 动床装置,污水由箱体侧面底部的进水管进入,从箱体另一侧的出水管溢流 排出箱体;转笼由传动轴承中的连接轴和转笼上转笼骨架固定连接;变速电 机被固定在箱体的上方的支架上由齿轮连接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设置了主 传动齿轮,转笼外圆周和箱体之间的距离为5厘米,转笼的两端和箱体的距离 为2厘米。转笼内装填了生物球,生物球内固载了高比表面积的中空纤维作为 生物载体,采用该生物浮动装置能够对生活污水中的TN、TP、COD的去除率达 到98%以上。该装置能够很好的完成污水处理,但其在生物球的结构设计上还 不是十分完善,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性能好,成本低的智能化 分散式生活污水生态环保处理用生物球。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化分散式生活污水生态环保处理用生物球,所述生物球为塑料 结构,其包括两个半圆形或半椭圆形盖体,所述盖体呈网格状结构,在所述 盖体底面沿圆周方向上设有盖边,两个半圆形盖体的盖边能够贴合在一起, 构成一圆形或椭圆形生物球,在两个盖体的内部空腔中放置有中空纤维,所 述中空纤维包覆在一纱网中,所述两个盖体的盖边内壁上向下均间隔设有挂 钩,所述挂钩的钩部能够勾在所述盖体的网格内,实现两个盖体之间的组合 连接,同时通过挂钩式的设计能够对中空纤维进行更换,而不需要更换整个 生物球,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上的网格为方格结构或三角形结构,成型较为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挂钩与盖体为一体式结构,其钩部由盖体内部勾在网格 中,两个盖体相互一扣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改变了传 统生物球一体式结构,降低了使用成本,便于安装和更换内部中空纤维,实 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