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4.24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IPC分类号C02F9/0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维护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多个之间通过连接管串联起来的反应筒,起始端的反应筒设有供污水进入的进水管,最末端的反应筒设有输送管;其特征在于:各反应筒设置在一由支撑柱支撑的平台上,平台的一侧设有供人爬上平台的爬梯,进水管及连接管的一侧设有加药管,平台的下方设有卧式过滤罐,卧式过滤罐内由自下而上间隔设置的多块过滤板,卧式过滤罐的下部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控制阀门,输送管与最底端的过滤室连通,卧式过滤罐的上部设有出水管。其是一种结构布局合理且污水处理效果好的便于维护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其能使污水在输送过程中让药剂和污水充分混合反应,同时整个装置高度低,便于维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便于维护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多个之间通过连接管(2)串联起来的反 应筒(1),起始端的反应筒(1)设有供污水进入的进水管(3),最末端的反应筒(1)设有供经 反应筒预处理后的污水排出的输送管(4),每个反应筒(1)的底部设有排废管(5),排废管(5) 处设有控制阀门(6);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反应筒(1)设置在一由支撑柱(71)支撑的平台(7) 上,平台(7)的一侧设有供人爬上平台的爬梯(72),所述进水管(3)及连接管(2)的一侧设有 分别与进水管(3)和连接管(2)相通的加药管(8),加药管(8)上设有控制阀门(6),所述平台 (7)的下方设有卧式过滤罐(9),卧式过滤罐(9)内由自下而上间隔设置的多块过滤板(11)分 隔成多个过滤室(91),卧式过滤罐(9)的下部设有与最底端的过滤室(91)连通的排污管 (92),排污管(92)上设有控制阀门(6),所述输送管(4)与最底端的过滤室(91)连通,卧式过 滤罐(9)的上部设有与最上端的过滤室(91)连通的出水管(9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维护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 (3)设置在起始端的反应筒(1)的上部,进水管(3)一直向下延伸至反应筒(1)的一侧底部, 进水管(3)的底部管口出水处(31)被折弯成与反应筒底端平行,位于反应筒内的进水管(3) 上均布设有与其底部管口出水处(31)于同一方向的第一喷水孔(32);各连接管(2)的进口端 与前一反应筒(1)的上部连通,各连接管(2)的底部管口出水处(21)被折弯成与反应筒(1)底 端平行,各连接管(2)的出口端从反应筒(1)的上部插入并一直向下延伸至反应筒(1)的底 部,位于反应筒(1)内的连接管(1)上均布设有与其底部管口出水(21)处于同一方向的第二 喷水孔(22);所述输送管(4)设置在最末端的反应筒(1)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维护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 (3)设置在起始端的反应筒(1)的底部,进水管(3)和起始端的反应筒(1)的底部之间依次设 有波纹管(11)、紊流罐(12)及过渡管(13);各连接管(2)的进口端与前一反应筒(1)的上部连 通,各连接管(2)的出口端和后一反应筒(1)的底部之间设有波纹管(11)、紊流罐(12)及过渡 管(13);所述输送管(4)设置在最末端的反应筒(1)的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维护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筒 (1)内部设有按一定间距设有多块紊流板(10),各紊流板(10)高度相同且到达反应筒(1)上 部,紊流板(10)的上部和反应筒(1)的顶部之间有一定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维护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最靠近 反应筒(1)出口端的紊流板(10)的底部设有压力孔(101)。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便于维护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紊 流板(10)有两块。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便于维护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 紊流板(10)的迎水面为自上而下逐渐向反应筒出水方向倾斜的斜面(10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维护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紊流板 (10)的斜面与反应筒(1)底面之间的夹角(α)为120~14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维护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 (92)布置在与输送管(4)的相对一面的卧式过滤罐(9)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维护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 管(93)有两根,分别布置在卧式过滤罐(9)上部的两边。
说明书
一种便于维护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实现多种絮凝药剂、混合反应及沉 淀排出的便于维护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通常有多少装置组合而成,每个装置都有各种目的,大多都是 使化学药剂与污水充分反应,在通过过滤器过滤到达污水处理的目的。
如一专利号为ZL201110085527.5(公告号为CN102134145B)的中国发明专利《污水处 理器》披露了这样一种污水处理器,包括壳体、支撑板、壳体内的复合填料、壳体外与 壳体连接的进水管、出水管及供气装置,支撑板与复合填料之间设置穿孔曝气器,穿孔 曝气器由供气管与外部的供气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设置一中心筒体,中 心筒体内上部设有布水器,下部设置微电解填料,所述微电解填料及中心筒体底部的开 口坐落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进水管由壳体上部引入中心筒体内与布水器相连;有一环 形向上敞开式的集水槽围绕在中心筒体并高于复合填料的上部周围,所述的出水管一端 与集水槽相连,出水管另一端穿过壳体引出;支撑板下方设中心导流筒,中心导流筒上 下端均为开口,中心导流筒上端与支撑板连接,中心导流筒内设有一加药器,有一与加 药器连接的加药管向上穿过中心筒从壳体上部引出,与外部的加药设备相连;所述壳体 内的复合填料环绕在中心筒体周围并分为上、下两层由支撑板支撑。
又如一申请号为CN201210300793.X(公开号为CN103570186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披露了这样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各池间按顺序连通,在调节池、 反应池、絮凝池、聚凝池、好氧池、厌氧池、机械强制式固液分离池和沉淀池的底部均 设置有污泥收集斗,且在每个污泥收集斗的底部还安装有排泥管,各排泥管相连通并与 污泥浓缩池相通,在排泥管上安装有泵。
上述两种装置采用机械方式对装置内的污水和药剂进行混合和振动来处理污水,这 样会使设备复杂,成本高,同时设备的高度很高,不易维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布局合理且污 水处理效果好的便于维护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该装置能使污水在输送过程中让药剂和 污水充分混合反应,同时整个装置高度低,便于维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维护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包括多个之间通过连接管串联起来的反应筒,起始端的反应筒设有供污水进入的进水管, 最末端的反应筒设有供经反应筒预处理后的污水排出的输送管,每个反应筒的底部设有 排废管,排废管处设有控制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反应筒设置在一由支撑柱支撑的 平台上,平台的一侧设有供人爬上平台的爬梯,所述进水管及连接管的一侧设有分别与 进水管和连接管相通的加药管,加药管上设有控制阀门,所述平台的下方设有卧式过滤 罐,卧式过滤罐内由自下而上间隔设置的多块过滤板分隔成多个过滤室,卧式过滤罐的 下部设有与最底端的过滤室连通的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控制阀门,所述输送管与最底 端的过滤室连通,卧式过滤罐的上部设有与最上端的过滤室连通的出水管。
作为反应筒的一种结构形式,上述进水管设置在起始端的反应筒的上部,进水管一 直向下延伸至反应筒的一侧底部,进水管的底部管口出水处被折弯成与反应筒底端平行, 位于反应筒内的进水管上均布设有与其底部管口出水处于同一方向的第一喷水孔;各连 接管的进口端与前一反应筒的上部连通,各连接管的底部管口出水处被折弯成与反应筒 底端平行,各连接管的出口端从反应筒的上部插入并一直向下延伸至反应筒的底部,位 于反应筒内的连接管上均布设有与其底部管口出水处于同一方向的第二喷水孔;所述输 送管设置在最末端的反应筒的上部。药剂与污水混合水通过多个喷水孔喷出,这样可以 使药剂与污水混合水在反应筒内产生旋转的漩流,便于药剂和污水充分混合,使药剂充 分反应。
上述进水管设置在起始端的反应筒的底部,进水管和起始端的反应筒的底部之间依 次设有波纹管、紊流罐及过渡管;各连接管的进口端与前一反应筒的上部连通,各连接 管的出口端和后一反应筒的底部之间设有波纹管、紊流罐及过渡管;所述输送管设置在 最末端的反应筒的上部。污水首先通过波纹管,由于水流方向突然发生变动,这样药剂 与污水混合水在波纹管内发生撞击,使药剂与污水之间实现第一次冲击混合,再进入紊 流罐进行紊流使药剂与污水之间实现第二次紊流混合,之后在进入反应筒内,使药剂和 污水充分混合,提升污水处理效果。
上述反应筒内部设有按一定间距设有多块紊流板,各紊流板高度相同且到达反应筒 上部,紊流板的上部和反应筒的顶部之间有一定间距。受压力的作用,混合水进入反应 筒,首先冲击底部的紊流板,这样药剂与污水在反应筒遇到各种阻力会产生翻腾,最终 使药剂与污水产生充分的混合,通过同样原理,
上述最靠近反应筒出口端的紊流板的底部设有压力孔。设置压力孔能是混合水翻腾 效果更佳。
上述紊流板有两块,分别为第一紊流板和第二紊流板。紊流板的多少可根据反应筒 的大小不同进行相应设计。
上述各紊流板的迎水面为自上而下逐渐向反应筒出水方向倾斜的斜面。这样混合水 冲击斜面后会可以产生冲击流,使药剂与污水在反应筒产生更为强烈的翻腾,促进药剂 与污水混合。
试验证明,上述紊流板的斜面与反应筒底面之间的夹角以120~140°为佳
上述排污管布置在与输送管的相对一面的卧式过滤罐上。通过连接管的进水冲刷, 反应之后的污水杂质体被连接管的进水冲到排污管那面,污水杂质体靠近排污管便于排 出。
上述出水管有两根,分别布置在卧式过滤罐上部的两边。这样可增加单位时间内的 出水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过滤罐体和药物混合设备(反应筒)分开,这样污水的处理能力大大加强,同时维 护时只需要爬上钢平台维护即可,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采用一体化设计,虽然体积减 小了,但是维护和制造均不方面的问题。
2、采用过滤装置是卧式过滤罐,而目前都是采用立式过滤罐,采用立式设计装置的 高度会增加,在维护时工作人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本发明采用合理的形状结构设计,使药剂与污水之间能够充分的混合反应,不需 要借住外力,如搅拌,加热等方法使药剂与污水充分反应,节省了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