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4.01.02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污水环流沟槽预处理装置,包括厌氧池1、厌氧池出水管2、环形沟3、土壤沟槽布水管5、土壤沟槽出水管6;厌氧池1连接厌氧池出水管2的前端,厌氧池出水管2的后端连接环形沟3,环形沟3环绕于土壤沟槽布水管5周围,土壤沟槽布水管5连接土壤沟槽出水管6。本实用新型使经过厌氧池厌氧消化处理过后的生活污水再次获得富氧,并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地降解处理,能使COD降低20~35%、氨氮降低30%~40%,有效地减轻了土壤沟槽处理系统的有机、氨氮负荷,大幅降低了吨水的处理面积。因此具有工艺简便,易于操作管理的优点,不仅可以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还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活污水环流沟槽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池(1)、厌氧池 出水管(2)、环形沟(3)、土壤沟槽布水管(5)、土壤沟槽出水管(6);
厌氧池(1)连接厌氧池出水管(2)的前端,厌氧池出水管(2)的后端连接环形 沟(3),环形沟(3)环绕于土壤沟槽布水管(5)周围,土壤沟槽布水管(5)连接土 壤沟槽出水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环流沟槽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 置在环形沟(3)中的环形沟固定挡板(4),其中,环形沟固定挡板(4)隔挡在厌氧池 出水管(2)的后端与土壤沟槽出水管(6)靠近厌氧池出水管(2)的一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环流沟槽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沟固 定挡板(4)与环形沟(3)成60度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环流沟槽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厌氧出水 管(2)的前端连接在厌氧池(1)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环流沟槽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土壤沟槽 布水管(5)位于环形沟(3)的正中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环流沟槽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环形沟(3) 的宽度为650mm,深度为250mm,环形沟(3)从厌氧池出水管(2)的后端处向土壤沟 槽布水管(5)进水处以5‰的坡度铺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环流沟槽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砾 石层,其中,砾石层设置在环形沟(3)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活污水环流沟槽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 性生物填料层,其中,砾石层设置在弹性生物填料层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活污水环流沟槽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砾石层的 厚度为1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活污水环流沟槽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生物 填料层为毛刷形。
说明书
生活污水环流沟槽预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土壤沟槽的预 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净化土壤沟槽是一种适用于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就地处理装置,该技术 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目前,美国EPA已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污水处理设施进 行推广。这种装置由于具有不需要远距离布设收集管网、运行成本低、病原体能得到良 好控制、污水处理后出水可进行达标排放等优点,因而在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 欧洲等许多国家陆续获得应用。
然而,净化土壤沟槽在使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由于土壤沟槽的主要介质 为土壤,因此,在污水过程中极易发生土壤空隙的堵塞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存在,澳 大利亚有近70%的土壤沟槽陷于瘫痪、美国有近72%的土壤沟槽需要经常性的开挖修 整。究其原因,是由于该系统内土壤渗透性能不高、孔隙容易为污水中的颗粒状污染物 和污水处理中繁殖的微生物所堵塞所致。针对该问题,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院展开研究,并获得授权“生活污水净化土壤沟槽及其构建方法”(专利号: ZL200910310628.0)和“防止土壤沟槽污水处理系统发生堵塞的介质配制方法”(专利 号:ZL200910311670.4)两项发明专利。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头损失,并从本 质上解决了土壤沟槽装置的堵塞问题。
然而,目前的生活污水土壤沟槽处理系统虽然解决了堵塞的问题,但是仍存在着单 位污水处理占地面积大的问题,从而给一些用地紧张的大中城市带来了生活污水处理设 施建设成本高、征地困难等问题。环形土壤沟槽预处理技术是一种污水处理设施占地小、 可大幅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技术,符合用地紧张地区生活污水设施建设的需求,在我国 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中将会有较大的推广与应用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土壤沟槽的预处理 装置,该装置是对生活污水采取先厌氧消化处理,然后厌氧池出水再经过环形沟槽的富 氧和有机污染物降解处理,最后进入抗堵塞的土壤沟槽系统处理的工艺过程,适合对分 散式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使高有机浓度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 经过厌氧池消化后进入净化土壤沟槽系统之前得到大幅消减,可解决一些用地紧张的大 中城市带来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高、征地困难等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活污水环流沟槽预处理装置,包括:厌氧池1、厌氧池出 水管2、环形沟3、土壤沟槽布水管5、土壤沟槽出水管6;
厌氧池1连接厌氧池出水管2的前端,厌氧池出水管2的后端连接环形沟3,环形 沟3环绕于土壤沟槽布水管5周围,土壤沟槽布水管5连接土壤沟槽出水管6。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环形沟3中的环形沟固定挡板4,其中,环形沟固定挡板4 隔挡在厌氧池出水管2的后端与土壤沟槽出水管6靠近厌氧池出水管2的一端之间。例 如,环形沟固定挡板4的一侧位于厌氧池出水处,另一侧位于土壤沟槽系统的进入处, 使厌氧池出水能顺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流动。
优选地,环形沟固定挡板4与环形沟3成60度角。
优选地,厌氧出水管2的前端连接在厌氧池1的中部。
优选地,土壤沟槽布水管5位于环形沟3的正中间。
优选地,环形沟3的宽度为650mm,深度为250mm,环形沟3从厌氧池出水管2的 后端处向土壤沟槽布水管5进水处以5‰的坡度铺设。
优选地,还包括砾石层,其中,砾石层设置在环形沟3内。
优选地,还包括弹性生物填料层,其中,砾石层设置在弹性生物填料层上。
优选地,砾石层的厚度为100mm。
优选地,弹性生物填料层为毛刷形。
优选地,环形沟的进水配水不需要动力,依靠重力配水。厌氧池的出水COD在 160-250mg/l之间。环形沟槽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5~1.0hr。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厌氧池用于进水水量的调节,厌氧池内设有多级格栅,可截留进水中的杂物, 可有效地降低后续处理中管道堵塞等问题的发生几率;
(2)采用环形沟,可延长生活污水的停留时间,且环形沟中布有高低不平的砾石, 水流冲击砾石,泛起的水花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大大提高进水中的氧含量。
(3)采用环形沟中固定的挡板有效地隔开了刚进入环形沟槽的生活污水和已经经 过环形沟槽处理过的生活污水;
(4)采用的土壤沟槽布水管位于整个土壤沟槽系统的中部,且布水管交替排列, 使布水更加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