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回用技术

发布时间:2018-6-7 17:22:48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号­CN201320605160.X

  申请日2013.09.29

  公开(公告)号­CN203513436U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回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吸附池、厌氧池、缺氧池以及污泥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池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采用树脂材料制作而成的吸附网,所述吸附网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一个开槽,通过所述开槽使得每两个所述吸附网呈“X”型交叉安装,所述污泥池通过一个闸门将所述污泥池分隔为上半池和下半池,所述上半池和下半池的侧边分别设置有一个废水出水口,所述下半池上还设置有一个污泥出口。本实用新型使得在排出污泥时,整个装置保持运行状态,降低装置关闭和重新开启带来的不便,提高装置的运转效率,且污泥收集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回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吸附池、 厌氧池、缺氧池以及污泥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池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采用 树脂材料制作而成的吸附网,所述吸附网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一个开槽,通过所 述开槽使得每两个所述吸附网呈“X”型交叉安装,所述污泥池通过一个闸门 将所述污泥池分隔为上半池和下半池,所述上半池和下半池的侧边分别设置有 一个废水出水口,所述下半池还设置有一个污泥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所述厌氧池中部设置有一个厌氧反应器,所述厌氧反应器为扁平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半池的底部安置有至少一个污泥集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回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闸门上设置有一个电动开关。

  说明书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回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回用装置。

  【背景技术】

  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有机物浓度高,COD一般在2000 mg/L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几万乃至几十万mg/L,相对而言,BOD较低,很多 废水BOD与COD的比值小于0.3。二是成分复杂,含有毒性物质废水中,有机 物以芳香族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居多,还多含有硫化物、氮化物、重金属和有 毒有机物。三是色度高,有异味,有些废水散发出刺鼻恶臭,给周围环境造成 不良影响。四是具有强酸强碱性。

  目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普遍采取生化方法进行处理,设施存在占用面 积大,流程处理复杂,成本高昂的缺陷。

  以上缺陷值得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 回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吸附池、厌氧池、缺氧池以及污泥池,所 述吸附池中设置有采用树脂材料制作而成,且呈“X”型布置的吸附网,所述 污泥池中通过一道闸门分割成上下半池,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装置的运转效 率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回用装置,包括 依次连接的调节池、吸附池、厌氧池、缺氧池以及污泥池,其特征在于,所述 吸附池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采用树脂材料制作而成的吸附网,所述吸附网的中间 部位设置有一个开槽,通过所述开槽使得每两个所述吸附网呈“X”型交叉安 装,所述污泥池通过一个闸门将所述污泥池分隔为上半池和下半池,所述上半 池和下半池的侧边分别设置有一个废水出水口,所述下半池还设置有一个污泥 出口。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所述所述厌氧池中部设置有一个 厌氧反应器,所述厌氧反应器为扁平状。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所述下半池的底部安置有至少一 个污泥集槽。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所述闸门上设置有一个电动开 关。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吸附池内的所述吸附 网采用树脂材料制作而成,且每两个所述吸附网呈“X”型布置,使得废水在 流经所述吸附网时,废水在“X”型结构中多次来回接触,能够与所述吸附网 有最长的接触时间,增强吸附效果;同时在所述污泥池中,通过一道闸门将所 述污泥池分成上下半池,当将闸门关闭时,在上半池中,废水继续流入,同时, 将下半池中的废水排出后,打开污泥出口,将收集污泥沉淀的污泥集槽取出后, 重新换入清洗过的污泥集槽,然后关上污泥出口,打开闸门,使得上半池和下 半池相通,使得在排出污泥时,整个装置保持运行状态,降低装置关闭和重新 开启带来的不便,提高回用装置的运转效率,且污泥收集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