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2.06.04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IPC分类号B01D21/24; B01D21/0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斜管或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在池体上部设置斜管或斜板,斜管或斜板上方设置集水槽,在沉淀池一侧设置排泥斗,池体底部设置第一持续推进式水下浓缩排泥设备。该池排泥浓度可提高到2%~3%,出泥可满足污泥离心脱水机或板框压滤机进泥要求,从而省去了传统排泥水处理工艺中的排泥水调节池和污泥浓缩池。此外,泥斗内另行设置水下浓缩排泥设备,使积泥集中于排泥管入口,排泥彻底,使整个池底在长期运行中无局部积泥区块。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工程投资省、占地面积小、布置灵活、管理相对方便的优点,实现了净水厂处理工艺的优化组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斜管或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在池体上部设置斜管或斜板,斜管或斜板上方设置集水槽,在沉淀池一侧设置排泥斗,池体底部设置第一持续推进式水下浓缩排泥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斜管或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斗内还设有集泥坑,排泥斗底部设置第二持续推进式水下浓缩排泥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斜管或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在池体外部设置污泥平衡池,集泥坑通过排泥管连接至污泥平衡池。
说明书
一种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斜管或斜板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工程中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净水厂沉淀单元的水处理设施,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斜管或斜板沉淀池。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大中型城市的可利用建设用地不断减少,土地征地费用不断增高。因此,新建水厂工程的建设场地面积往往受限,为进一步节约土地资源,高效型水处理工艺已逐步推广普及,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斜管(斜板)沉淀池的应用实例较多,该池是一种在沉淀池内装置许多间隔较小的平行倾斜板或直径较小的平行倾斜管的沉淀池,具有沉淀效率高、池子容积小和占地面积少的特点。以斜管(斜板)沉淀池替代传统的平流沉淀池可有效节省构筑物占地。
如图1、2所示,传统斜管沉淀池包括进水渠1、斜管沉淀区2、支撑梁3、排泥槽4和穿孔排泥管5。6为无效过水面积。传统斜管(斜板)沉淀池的排泥系统一般采用穿孔排泥管5排泥或虹吸式吸泥机排泥。由于采用穿孔排泥管排泥常常会产生排泥不均匀、斜管局部积泥影响出水水质的问题,因此,目前设计中普遍采用虹吸式吸泥机作为斜管沉淀池的排泥设备。该系统的排泥效果良好,但存在以下局限。
1) 受虹吸式吸泥机设备制造要求的限制,吸泥机跨度一般小于17m,因此池体宽度也相应受限,池体布置灵活性受到一定影响。
2) 由于吸泥机的设备安装要求,池体内两侧均需布置两道梁支撑设备,由此将减少沉淀池的有效面积。以7.5万m3/d的斜管沉淀池为例,采用虹吸式吸泥机排泥,其有效斜管面积将减少约15%。
3) 由于虹吸式吸泥机不具备污泥浓缩功能,一般情况下,排泥水浓度低于1%,沉淀池排泥水必须先进入浓缩池浓缩后,方可进入脱水机房处理。
综上,在传统的斜管(斜板)沉淀池工艺中,存在池体布置尺寸受限、有效斜管面积减少和排泥水浓度相对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斜管或斜板沉淀池,适合于建设用地受限的新建(扩建)水厂工程。解决了传统斜管沉淀池进水宽度尺寸受限、存在无效过水面积、排泥不彻底以及排泥水浓度相对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污泥浓缩功能的斜管或斜板沉淀池,包括池体,其特征在于在池体上部设置斜管或斜板,斜管或斜板上方设置集水槽,在沉淀池一侧设置排泥斗,池体底部设置第一持续推进式水下浓缩排泥设备。所述排泥斗内还设有集泥坑,排泥斗底部设置第二持续推进式水下浓缩排泥设备。在池体外部设置污泥平衡池,集泥坑通过排泥管连接至污泥平衡池。
上清液通过不锈钢集水槽收集后送至滤池,积泥则顺着斜管或斜板自动落入池底,通过第一持续推进式水下浓缩排泥设备浓缩后推向泥斗,再由泥斗内设置的第二持续推进式水下浓缩排泥设备再推至集泥坑,待集泥坑内积泥达到一定数量后,通过排泥管直接排至污泥平衡池,再送入脱水机房处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池底设置持续推进式水下浓缩排泥设备,使池体尺寸布置更为灵活,同时避免了传统斜管沉淀池存在无效过水面积的问题。此外,该池排泥浓度提高到2%~3%,,出泥可满足污泥离心脱水机或板框压滤机进泥要求,从而省去了传统排泥水处理工艺中的排泥水调节池和污泥浓缩池。此外,泥斗内另行设置水下浓缩排泥设备,使积泥集中于排泥管入口,排泥彻底,使整个池底在长期运行中无局部积泥区块。本实用新型具有工程投资省、占地面积小、管理相对方便的优点,实现了净水厂处理工艺的优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