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浓度难降解氯化吡啶类废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8-8-26 19:26:23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2.02.22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IPC分类号C02F9/06; C02F1/52; C02F1/2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氯化吡啶类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板框压滤机、以及依次连接的进水管、调节池、一级混凝沉淀池、多级复极化床电极反应器、二级混凝沉淀池、活性炭吸附单元、活性炭再生单元;所述一级混凝沉淀池、二级混凝沉淀池均通过板框压滤机与调节池相连,所述活性炭再生单元与调节池相连。本装置以多级复极化床电极反应器为核心的主体处理工艺,可大幅度降解氯化吡啶类有机污染物,活性炭吸附及电再生单元可以实现废水把关深度处理,实现废水达到园区接管标准;本装置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稳定、方便灵活、可实现间歇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氯化吡啶类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框压滤机(5)、以及依次连接的进水管(1)、调节池(2)、一级混凝沉淀池(4)、多级复极化床电极反应器(7)、二级混凝沉淀池(6)、活性炭吸附单元(9)、活性炭再生单元(10);所述一级混凝沉淀池(4)、二级混凝沉淀池(6)均通过板框压滤机(5)与调节池(2)相连,所述活性炭再生单元(10)与调节池(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氯化吡啶类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池(2)与一级混凝沉淀池(4)之间连接有提升泵(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氯化吡啶类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级混凝沉淀池(6)与活性炭吸附单元(9)之间连接有增压泵(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氯化吡啶类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混凝沉淀池(4)与二级混凝沉淀池(6)均为竖流式沉淀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难降解氯化吡啶类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复极化床电极反应器(7)中的每级反应器的阳极为经过改性的半导体阳极,并且每级反应器的内部填充具有催化功能的改性填料。

  说明书

  高浓度难降解氯化吡啶类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处理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氯化吡啶类废水处理装置,是一种适合农业、制药等精细化工行业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氯化吡啶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学品、工业涂料、农药、农用产品等多个领域,具有防霉、防腐、杀菌的功能。但是生产氯化吡啶过程产生高浓度、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会对水体和周围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由于氯化吡啶对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抑制性或毒性,因此常规生物法处理吡啶废水很难实现,处理效果不稳定,不能实现间歇处理功能。有一些学者利用微电解、催化氧化、光催化等方法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实现吡啶废水的厌氧、好氧生物处理。专利201120031232.5报道了采用“物化+生化”的方法即:电催化-微电解-沉淀-厌氧水解-加压接触氧化工艺对吡啶废水进行了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大多数生产氯化吡啶类企业都以间歇方式生产,且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调整生产品种和数量,这样势必造成生化处理单元不能保证高效运行;而且目前报道的“物化+生化”处理方法普遍存在电催化处理效率低,特别是废水高含盐造成生化出水不稳定,不能实现间歇运行,操作困难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氯化吡啶类废水处理装置,该装置能有效提高电流效率,大幅度降解氯化吡啶类有机污染物,且实现间歇、稳定运行,处理后出水可达到化工园区接管标准。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浓度难降解氯化吡啶类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板框压滤机、以及依次连接的进水管、调节池、一级混凝沉淀池、多级复极化床电极反应器、二级混凝沉淀池、活性炭吸附单元、活性炭再生单元;所述一级混凝沉淀池、二级混凝沉淀池均通过板框压滤机与调节池相连,所述活性炭再生单元与调节池相连。

  其中,在所述调节池与一级混凝沉淀池之间连接有提升泵。

  其中,在所述二级混凝沉淀池与活性炭吸附单元之间连接有增加泵。

  所述一级混凝沉淀池与二级混凝沉淀池均为竖流式沉淀池,由于初级沉淀污泥量较大,竖流沉淀可以防止污泥堵塞,且沉淀效果好,不会出现斜管沉淀中填料被污泥压塌情况,操作维护方便。

  所述多级复极化床电极反应器中的每级反应器的阳极为经过改性的半导体阳极,并且每级反应器的内部填充具有催化功能的改性填料。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处理效率高,多级复极化床电极反应器可以去除70%以上的COD;

  2)反应过程中产生的·OH无选择的直接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反应,将其氧化为二氧化碳、水和简单有机物,不产生二次污染;

  3)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相对其他实用工艺低;

  4)吨水处理成本低,对体系通电即可获得所需要的出水效果;

  5)全程物化法处理氯化吡啶废水,操作灵活、简单,管理方便,不受任何外在环境条件的影响,出水均可达到园区接管标准。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