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水蚯蚓污泥减量强化生物脱氮技术

发布时间:2018-9-1 20:26:15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1.12.08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IPC分类号C02F1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蚯蚓污泥减量强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包括池体、生物载体、搅拌桨和微孔曝气器,所述的池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池体底部设有排泥口;所述的池体内为消化区,所述的搅拌桨设于消化区中部,所述的微孔曝气器设于消化区底部,所述的生物载体均匀分布于搅拌桨周围。本发明装置在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中挂载生物填料以培育水蚯蚓,污水进入反应装置后,由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同时,水蚯蚓摄食微生物生长代谢所产生的污泥,使污泥实现减量化。本发明为一种工艺简单、能耗低、环境友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态污水处理装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水蚯蚓污泥减量强化生物脱氮装置,包括池体(9)、生物载体 (2)、搅拌桨(3)和微孔曝气器(4),所述的池体上设有进水口(1)和 出水口(5),所述池体(9)底部设有排泥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池体(9)内为消化区,所述的搅拌桨(3)设于消化区中部,所述的微孔 曝气器(4)设于消化区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蚯蚓污泥减量强化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生物载体(2)为充有针状填料的弹性空心悬浮球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蚯蚓污泥减量强化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弹性空心悬浮球填料的球形外壳直径为8cm,外壳孔径为5 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蚯蚓污泥减量强化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弹性空心悬浮球填料内接种水蚯蚓(7),单位池体水蚯蚓的 投加量为2.5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蚯蚓污泥减量强化生物脱氮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生物载体(2)均匀分布于搅拌桨(3)周围。

  说明书

  一种水蚯蚓污泥减量强化生物脱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蚯蚓污泥减量强化生物 脱氮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90%的污水处理厂采用了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由此产生了 大量的剩余污泥,其处理与处置费用占污水处理厂总运行费用的20%~ 40%,甚至高达60%。此外,随着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作为污水厂附属产 物的污泥产生量也随之增加。如何将产量巨大、增长迅速的污泥进行妥善 安全地处理处置,使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已受到国内外相关政府 部门和环境界学者的高度重视。

  传统的污泥处理处置法如土地填埋、焚烧等非但无法从源头上减少污 泥产量,还会增加固体废物的额外处理负荷,增加运行成本,造成二次污 染,与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的要求背道而驰。近年来,有学者 发现利用水蚯蚓捕食污泥,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泥产量,是一种低能耗、低 排放,无副产物以及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的“生态环保技术”,紧扣国 家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发展主题。国内外的学者的研究表明水蚯蚓污泥 摄食量十分可观,对污泥减量的潜力较大。

  然而,水蚯蚓捕食也会影响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稳定性。相关学者 在进行水蚯蚓污泥减量的研究中,都曾观测到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因水蚯蚓 捕食污泥而出现出水氮、磷等水质恶化的现象。氮、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 化的主要因素,我国因排放的废水中所含的氮、磷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问 题十分严峻。据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环境状况公报》公布,全国地表水 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等。 大型淡水湖泊均有不同程度的富营养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氮、磷化合物。

  因此,从污水生物系统泥水同步降解的技术层面和节能降耗的经济方 面,都迫切需要开发城市污水生物脱氮及污泥同步去除的新型反应装置, 这已成为我国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领域的当务之急,具有极大的社会、环 境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大和出水氨氮、总氮不 达标问题,基于污水处理系统泥水同步降解的技术层面和节能降耗的经济 层面,提出一种水蚯蚓污泥减量强化生物脱氮的新型装置。

  一种水蚯蚓污泥减量强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包括池体、生物载体、 搅拌桨和微孔曝气器,所述的池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池体底部 设有排泥口;所述的池体内为消化区,所述的搅拌桨设于消化区中部,所 述的微孔曝气器设于消化区底部。所述的生物载体均匀分布于搅拌桨周 围。

  所述的生物载体为多个空心悬浮球填料,优选采用球形外壳直径为8 cm、球面成多孔状、孔径为5mm的空心悬浮球填料。

  所述空心悬浮球填料的内部装填针状弹性填料,使生物载体具有通透 性、高比表面积,所述的针状弹性填料内接种水蚯蚓,单位池体水蚯蚓的 投加量为2.5g/L,在最佳的底物条件和环境条件下,利用水蚯蚓与微生物 的复合生化作用,提高污泥处理系统的污泥减量效果,将污泥处置方式从 常规的“末端治理”转移到“源头控制”,于此同时,强化脱氮微生物的 脱氮效能,从而保证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氨氮、总氮达标排放。

  所述的水蚯蚓隶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是多细胞后生动物,对氨氮浓 度较为敏感,氨氮浓度在30~45mg/L时,水蚯蚓的产率系数在0.3左右, 且污泥减量效果最佳,污泥减量率可达30~40%。

  本发明的水蚯蚓污泥减量强化生物脱氮反应装置具有良好的污泥减 量和污水生物脱氮效果,其运行方式依次为进水、好氧、缺氧、沉淀和排 水。污水由泵经进水口送入池体的消化区后,在好氧阶段,通过好氧的自 养型硝化和亚硝化菌的作用,污水中的氨氮氧化被为亚硝酸盐氮或硝酸盐 氮,系统采用微孔曝气,空气经气泵和微孔曝气器进入消化区,反应装置 内置生物载体,污水进入后,由于流离和生物粘附作用,污水中的悬浮物 等进入到球形多孔载体内部,并被载体内的水蚯蚓分泌的粘性物质捕获、 积累,具有较高的微生物浓度,有利于时硝化菌的培养和生长,同时,水 蚯蚓摄食微生物生长代谢所产生的污泥,使污泥减量化;在缺氧阶段,反 硝化细菌(脱氮菌)将好氧阶段产生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转化为氮气或氮 氧化物从废水中逸出,从而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反应装置中水蚯蚓 的存在会提高污水生物脱氮效果,此外,水蚯蚓能够迅速改善活性污泥的 沉降性能,加快污泥固液分离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出水水质状态, TN去除率可由之前的25%~30%提高至60%~70%。在整个运行期间,反 应装置最佳温度为25℃~30℃,PH为6.5~8.5,M LSS为2000mg/L左右, 进水NH4+-N最佳为30mg/L左右,其中,好氧阶段生化反应时间由4h延 长至6h,以提高NH4+-N的去除率,并可消除NO2--N的累积现象。

  采用本发明装置处理污水,其污泥减量率可达30%~40%,NH4+-N去 除率可达86.7%,TN去除率可达60%~70%。

  本发明装置可实现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泥高效减量及出水氨氮、总氮达 标排放,具有基建投资省、运行成本低、操作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特 点。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