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1.12.08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IPC分类号C02F3/2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使污泥与沼液充分分离的IC高效厌氧反应器,包括一圆柱形双层结构的本体,该本体包括底层及位于底层上部的以墙壁隔开的上层,沿上层顶部圆周均匀设有三个进料口,进料口连接进料管道直通至底层的内底部,上层顶板的圆心位置设有供沼气排出的出气口,上层内设有一管状墙壁,其将上层内部分为内池和外环池,外环池的外圆壁上设置有向上延伸至外部的清液出口,上层与底层之间的墙壁中心设有一中心孔,上层与底层之间的墙壁边缘设有一连通至底层内底部的污泥回流管,本体的外表面设有一向下连通至底层内底部的排渣管道,排渣管道的外部端口设有一排渣阀门。本实用新型提高了COD去除率及可再生能源沼气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使污泥与沼液充分分离的IC高效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其包括一圆柱形双层结构的本体,该本体包括底层及位于底层上部的以墙壁隔开的上层,沿上层顶部圆周均匀设有三个进料口,进料口连接进料管道直通至底层的内底部,上层顶板的圆心位置设有供沼气排出的出气口,上层内设有一管状墙壁,其将上层内部分为内池和外环池,外环池的外圆壁上设置有向上延伸至外部的清液出口,上层与底层之间的墙壁中心设有一中心孔,上层与底层之间的墙壁边缘设有一连通至底层内底部的污泥回流管,本体的外表面设有一向下连通至底层内底部的排渣管道,排渣管道的外部端口设有一排渣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污泥与沼液充分分离的IC高效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所述管状墙壁的顶端设有开口,使得所述内池与外环池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使污泥与沼液充分分离的IC高效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内池的底面为圆形,外环池底面为圆环形,内池与外环池的横截面共圆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污泥与沼液充分分离的IC高效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底层与上层之间的墙壁自中心向周围倾斜降低,其倾斜坡度不小于4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可使污泥与沼液充分分离的IC高效厌氧反应器,其特征是:该本体的内径为D,底层的有效高度为H1,上层的有效高度为H2,H1/H2≥3,(H1+H2)/D≥1.5。
说明书
一种使污泥和沼液充分分离的IC高效厌氧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的可使污泥与沼液充分分离的IC高效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高浓度的有机污水对土壤、江河、湖泊水体的污染日趋严重,为保护环境必须将有机污水充分处理至达标后排放,处于处理较大流量的有机污水,IC反应器不失为低耗高效的解决方案。
传统的IC反应器高径比要求为H/D≥3,否则因系统活性污泥存量少,消化速度低,COD去除率也不高,大量污泥和沼液同时排出,则出水浑浊,大的高径比增加了反应器的建筑高度,要求反应器建筑结构强度增加,基础增强,施工难度增大,同时会增加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IC反应器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传统IC反应器进行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的IC反应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可使污泥与沼液充分分离的IC高效厌氧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可使污泥与沼液充分分离的IC高效厌氧反应器,其包括一圆柱形双层结构的本体,该本体包括底层及位于底层上部的以墙壁隔开的上层,沿上层顶部圆周均匀设有三个进料口,进料口连接进料管道直通至底层的内底部,上层顶板的圆心位置设有供沼气排出的出气口,上层内设有一管状墙壁,其将上层内部分为内池和外环池,外环池的外圆壁上设置有向上延伸至外部的清液出口,上层与底层之间的墙壁中心设有一中心孔,上层与底层之间的墙壁边缘设有一连通至底层内底部的污泥回流管,本体的外表面设有一向下连通至底层内底部的排渣管道,排渣管道的外部端口设有一排渣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管状墙壁的顶端设有开口,使得所述内池与外环池相通。
内池的底面为圆形,外环池底面为圆环形,内池与外环池的横截面共圆心。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底层与上层之间的墙壁自中心向周围倾斜降低,其倾斜坡度不小于40%。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该本体的内径为D,底层的有效高度为H1,上层的有效高度为H2, H1/H2≥3,(H1+H2)/D≥1.5。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活性污泥与沼液在三相分离器中充分自然分离,沼液为上清液排出,大量活性污泥通过重力自然沉降回流至IC反应器底部,增加污泥层高度,使消化反应时间及路径延长,从而提高了COD去除率及可再生能源沼气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