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9.09.27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IPC分类号C02F9/14; C02F3/28; C02F3/32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北方户用农村污水处理装置,技术方案包括:外壳(10),在该外壳内一侧设有沉淀池(1),在沉淀池(1)的上部设有进水管(2),排泥管(3),在该外壳(10)内的另一侧由上至下设有植被(5),保温层(4),布水管(6),生物砂层(7),排水砾石层(8),在排水砾石层(8)中设有集水排水管(9)。本实用新型将组合人工湿地技术家庭化,采用柳树作为湿地植被,增进湿地床体的氧传输量,并与厌氧沉淀池融为一体,利用生物质填料作为保温层,能够充分促进污染物的分解转化,维持系统冬季的正常运行,保证良好的净化效果,减小污水肆意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北方户用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在该外壳内一侧设有沉淀池(1),在沉淀池(1)的上部设有进水管(2),排泥管(3),在该外壳(10)内的另一侧由上至下设有植被(5),保温层(4),布水管(6),生物砂层(7),排水砾石层(8),在该排水砾石层(8)中设有集水排水管(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北方户用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层(4)为0.4-0.6m厚的生物质保温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北方户用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排水管(9)的出口高出排水砾石层(8)约0.3-0.7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北方户用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1)为二级沉淀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北方户用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0)上口大,下部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北方户用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0)为椭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北方户用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的材料为镁水泥。
说明书
一种北方户用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方面的污水生态处理装置,尤其涉及北方农村的户用污水处理装置,属于环境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96%的农村没有污水处理系统,3.2亿农民不能饮用清洁水。导致农村水体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生活污水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生活污水极易腐烂变质、滋生蚊蝇、传染疾病,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对农村地区卫生健康带来极大隐患。(2)生活污水最终将通过地面和地表渗透到地下,造成地下水质污染,对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带来危害。
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是人们根据不同污染物类型以及当地自然条件,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湿地植物,有目的地构建不同类型的湿地,污水经沙石、土壤过滤,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使水质得到净化。自从1974年在西德建成了第一个完整的人工湿地,近年来,国内外对人工湿地系统的研究日益重视,并已召开过四次国际会议,提出了一些有关的机理和参考设计规范及数据。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已正式进入水污染控制领域,用于处理生活废水、暴雨废水、农田径流废水、食品加工、矿山酸性废水等工业废水及垃圾渗滤液等。在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广泛应用人工湿地来为较大城市的二级处理出水提供三级处理。我国在“七五”期间开始了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先后在北京昌平、深圳白泥坑、深圳雁田和山东寿光等地建立了大型人工湿地工程。
我国农村的污水处理,只能采用小型化、就地化、分散式处理方式,开发简便易行、高效经济、美化环境、就地处理的农村污水净化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上述人工湿地的技术多趋于大型化,对于没有排水下水管道的农村来说,根本无法处理农村单户产生的分散式污水,同时在人工湿地的运行过程中,常常出现冬季低温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所以在我国北方利用小型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农村家庭污水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同时也是“湿地”农村污水处理家庭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北方户用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外壳10,在该外壳10内一侧设有沉淀池1,在沉淀池1的上部设有进水管2,排泥管3,在该外壳10内的另一侧由上至下设有植被5,保温层4,布水管6,生物砂层7,排水砾石层8,在该排水砾石层8中设有集水排水管9。
上述的北方户用农村污水处理装置中,所述的植被5为柳树。
上述的北方户用农村污水处理装置中,所述的保温层4为0.4-0.6m厚的生物质保温层。
上述的北方户用农村污水处理装置中,所述的集水排水管9的出口高出排水砾石层8约0.3-0.7m。
上述的北方户用农村污水处理装置中,所述的沉淀池1为二级沉淀池。
上述的北方户用农村污水处理装置中,所述的外壳10上口大,下部小。
上述的北方户用农村污水处理装置中,所述的外壳10为椭圆形。
上述的北方户用农村污水处理装置中,所述外壳10的材料为镁水泥。
本实用新型将组合人工湿地技术家庭化,采用柳树作为湿地植被,增进湿地床体的氧传输量,并与厌氧沉淀池融为一体,利用生物质填料作为保温层,能够充分促进污染物的分解转化,维持系统冬季的正常运行,保证良好的净化效果,减小污水肆意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装置将厌氧沉淀池和组合人工湿地床融为一体,将组合人工湿地生态净化技术家庭化、模具化。本装置的外壳为镁水泥预制模具,形状为椭圆形,上口大、下口小,具有较高的结构牢固性和防渗性能,并且有助于该预制模具的层叠加进而长途运输及工业化生产,适合北方农村地区的推广示范。
(2)本装置进水口处设计了两级沉淀池,主要用于沉淀家庭生活污水中的大块固体物、油脂颗粒和漂浮物,防止管道和砂滤床的堵塞,同时降低废水有机负荷,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通过排泥管可以定期将沉淀底泥排出。
(3)植被采用柳树,柳树在北方抗寒耐水性能好,且具有发达的根系,可以向床体根区传输更多的氧,进而有助于维持床体好氧微生物活性。
(4)本装置顶层设置了0.4-0.6m厚的生物质保温层,可以保证在北方冬季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床体微生物具有较高活性且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5)本装置利用提高出水口的高度进而在砂床底部设置了0.3-0.7m深的厌氧砂层,有利于厌氧反硝化菌群的生长和繁殖,强化系统反硝化作用,提高TN去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