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9.09.17
公开(公告)日2010.02.24
IPC分类号C02F9/02; C02F1/42; C02F1/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水的高效净化方法,废水经预处理后进入反应槽,反应槽内置膜组件,向反应槽内投加吸附树脂,搅拌条件下,废水与树脂混合均匀,并呈流化状态,持续搅拌吸附至废水中的可吸附物质被树脂吸附,再启动膜组件进行抽滤出水。本发明方法分离效果好,分离效率高,适合于大水量含溶解性污染物的处理,可在同一空间中完成吸附、分离过程。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有机废水的高效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废水经预处理后进入反应槽,反应 槽内置膜组件,向反应槽内投加吸附树脂,搅拌条件下,废水与树脂混合均匀,并呈流 化状态,持续搅拌吸附至废水中的可吸附物质被树脂吸附,再启动膜组件进行抽滤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水的高效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处理为 混凝沉淀、气浮、过滤和生化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水的高效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膜组件, 为超滤膜或微滤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水的高效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为离 子交换树脂、大孔树脂或有机吸附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废水的高效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为ND 型树脂或MIEX型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有机废水的高效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 脂投加体积为反应槽有效容积的10~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水的高效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为空 气曝气搅拌或机械搅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废水的高效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持续搅拌吸附的 时间为1~60分钟。
说明书
一种有机废水的高效净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有机废水的净化方法。
背景技术
高效的反应和分离是水处理的核心。近年来分离技术主要有2个发展方向,一是纯 物理分离技术。最初是重力分离,包括沉淀、气浮等,随后膜分离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 发展和应用。膜分离能够获得比重力分离更好的分离效果,对悬浮物、胶体、细菌等微 小粒子也能获得较好的净化效果。二是物理化学分离技术,主要是吸附分离技术。包括 活性炭吸附、树脂吸附等。其中尤其是树脂吸附技术,最近在水处理中获得了成功应用。 但是,上述这些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缺陷。
膜分离技术的缺点在于对于溶解性物质去除效率不高。微滤和超滤膜技术对溶解性 物质难以去除。而纳滤、反渗透对溶解性有机物和离子虽然有着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是 能耗过高,需要的分离压力通常都在0.1MPa以上。且纳滤和反渗透的浓液水量较大, 难于处理。而树脂吸附的局限性在于对小水量的废水,传统的吸附柱可以满足要求,而 对于大水量废水的处理,缺乏合适的反应器。现有的固定床反应器存在着吸附柱容易堵 塞、板结的问题。布水不均匀,反应器容易出现短流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机废水的高效净化方法,该方法将膜分离 和树脂吸附分离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分离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有机废水的高效净化方法,废水经预处理后进入反应槽,反应槽内置膜组件, 向反应槽内投加吸附树脂,搅拌条件下,废水与树脂混合均匀,并呈流化状态,持续搅 拌吸附至废水中的可吸附物质被树脂吸附,再启动膜组件进行抽滤出水。
其中,所述的预处理为混凝沉淀、气浮、过滤和生化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 合。
其中,所述的膜组件,为超滤膜或微滤膜。
其中,所述的树脂为离子交换树脂、大孔树脂或有机吸附树脂,优选ND型树脂或 MIEX型树脂。
其中,所述的树脂投加体积为反应槽有效容积的10~30%。
其中,所述的搅拌为空气曝气搅拌或机械搅拌。
其中,持续搅拌吸附的时间为1~60分钟。
当树脂吸附容量变小之后,可全部取出,经再生后重复使用。
本发明方法适用处理的废水为:含溶解性可吸附的污染物废水,在处理低浓度废水 时效果更为优越。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主要特点和优势在于:
1、膜-树脂复合反应器对水质的适应性强。在反应槽中,树脂通过曝气或机械搅拌 方式,呈流化状态,不仅避免了传统固定床容易堵塞的缺点,而且树脂与废水 接触充分,不会发生短流现象。
2、由于在反应器中设置了膜组件。避免了在传统移动床或固定床中树脂流失的情 况。而且树脂的尺寸可以更小。以往传统反应器中为避免树脂流失,通常吸附 树脂的直径在30目左右。过小的树脂容易随出水流出。而较大的树脂吸附比表 面积小,吸附速度慢。设置了膜组件之后,吸附树脂的直径可以下降到100目 以下。可以大大提高吸附效果并降低吸附时间。
3、适合于大水量含溶解性污染物的处理。可在同一空间中完成吸附、分离过程。
4、通过树脂的流化和冲刷,可有效避免膜分离过程中的浓差极化现象,保持膜通 量,降低膜透过压力。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 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 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某染料废水,进水平均色度4000倍。经预处理调节均质后进入膜树脂反应槽。吸 附树脂采用MIEX型树脂,投加量为膜树脂反应器有效容积的20%。膜组件海南立升公 司产中空纤维膜组件。采用曝气搅拌,气水比为1∶30。曝气0.2h后启动抽吸泵使废水 通过膜组件被抽出。处理后出水色度平均为200倍。
实施例2:
某纺织废水尾水,经混凝沉淀预处理后进入膜树脂反应槽。进水平均COD120mg/L, 采用上海子征公司产ZZ型平板膜组件。投加树脂为ND型树脂,投加量为反应器有效 容积的15%。废水采用水力推进器搅拌。搅拌时间为0.5h,然后启动抽吸泵使废水通过 膜组件被抽出。处理后平均COD为8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