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9.09.18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IPC分类号B01D29/52; B01D29/62; B01D29/33
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包含一槽体,其内设有至少一过滤器,并连接一第一、第二污水管路与一第一、第二清水管路,第一污水管路是输送一第一污水槽中的第一污水至槽体中,且过滤器是对第一污水进行过滤为清水后,第一清水管路则输送此清水至一清水槽,接着第二清水管路可再输送此清水槽的清水至槽体中,以对过滤器进行清洁后,成为第二污水,而第二污水管路可输送第二污水至一第二污水槽中。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污水不但可以达到废水排放标准,且更可自动对过滤器进行清洁,使过滤器的滤芯能长久使用,不易更换。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槽体,其内设有至少一过滤器;
一第一污水管路,连接所述的槽体与一第一污水槽,并输送所述的第一污水槽中的第一污水至所述的槽体中,所述的过滤器是对所述的第一污水进行过滤为清水;
一第一清水管路,连接所述的槽体与一清水槽,并输送所述的清水至所述的清水槽中;
一第二清水管路,其连接所述的槽体与所述的清水槽,并输送所述的清水槽的所述的清水至所述的槽体中,以对所述的过滤器进行清洁后,成为第二污水;以及
一第二污水管路,其连接所述的槽体与一第二污水槽,并输送所述的第二污水至所述的第二污水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更包含:
一壳体,其具有一第一、第二通水孔;以及
两个滤芯,位于所述的壳体内,且所述的两个滤芯之间留有一过滤空间,在对所述的第一污水进行过滤时,所述的第一污水是经由所述的第一通水孔流入所述的两个滤芯中,所述的两个滤芯是对所述的第一污水进行过滤为所述的清水后,从所述的第二通水孔流出,在对所述的过滤器进行清洁时,所述的清水是经由所述的第二通水孔流入所述的两个滤芯中,并对所述的滤芯的滤孔进行清洁,以成为所述的第二污水后,从所述的第一通水孔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隔板,其设在所述的槽体中,并倾斜设置,以将所述的槽体分为一清水空间与一污水空间,所述的过滤器设在所述的隔板上,并位于所述的污水空间中,所述的污水空间容置所述的第一、第二污水,且连接所述的第一、第二污水管路,所述的清水空间容置所述的清水,且连接所述的第一、第二清水管路,又所述的污水空间位于所述的清水空间上方,且所述的第二污水管路与所述的槽体的连接处靠近所述的隔板的最低位置处;以及
至少一通水管,其连接所述的隔板与所述的第二通水孔,以供所述的清水流通之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安全阀,其设在所述的槽体上;
一污水马达,其设在所述的第一污水管路上,以提供将所述的第一污水输送至所述的槽体中的动力;
一第一逆止阀,其设在所述的第一污水管路上,并靠近所述的污水马达;
一清水马达,其设在所述的第二清水管路上,以提供将所述的清水输送至所述的槽体中的动力;
一第二逆止阀,其设在所述的第二清水管路上,并靠近所述的清水马达;
一第一水流开关,其设在所述的第一污水管路,并控制所述的第一污水在所述的第一污水管路中的流动状态;
一第二水流开关,其设在所述的第二清水管路,并控制所述的清水在所述的第二清水管路中的流动状态;
一第一电动球阀,其设在所述的第一清水管路,并控制所述的清水在所述的第一清水管路中的流动状态;
一第二电动球阀,其设在所述的第二污水管路,并控制所述的第二污水在所述的第二污水管路中的流动状态;以及
一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的第一、第二水流开关、所述的第一、第二电动球阀、所述的污水马达、所述的清水马达的作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污水管路与所述的第二清水管路靠近所述的槽体处更分别设有一第一、第二压力表,所述的第一压力表是用来测量在所述的槽体内的所述的第一、第二污水的水压,所述的第二压力表是用来测量在所述的槽体内的所述的清水的水压,且所述的第一压力表预设有一第一、第二压力值,所述的第二压力表预设有一第三压力值,又所述的第二压力值大于所述的第三压力值,所述的第三压力值大于所述的第一压力值,在所述的第一压力表显示的压力值达到所述的第二压力值时,则所述的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的安全阀开启。
说明书
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系统,特别是关于一种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污水处理是采用物理、生物、以及化学的方法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以分离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并降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物(主要为氮、磷化合物),从而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因此污水处理是处理水污染的重要过程。
请参阅图1,此图为一般城市污水的处理系统方块图。首先城市污水先通过格栅1,再置入一次沉淀池2中,以去除大的悬浮物和沙砾。接着让污水进入曝气池3进行生物处理。接着进行泥水分离,沉淀分离出的污泥一部分则回流入曝气池3,另一部分则依序送入浓缩池6与脱水房7,经浓缩、消化、脱水后运出综合利用。另剩余最后一部份的污泥,则先置入二次沉淀池4中,经沉淀后的污水再经加氯池5消毒后排放或进行三级处理。
按污水处理程度不同,污水处理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而上述格栅1、一次沉淀池2、曝气池3的处理属于一级处理,而二次沉淀池4、加氯池5、浓缩池6与脱水房7的处理属于二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的固体污染物,主要采用截留、沉降、隔油等物理方法。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态的有机污染物质,多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生物学处理方法。三级处理又叫深度处理,其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无机盐类和其他污染物质,常用的方法主要是物理化学和化学的技术方法,如吸附、离子交换、混凝沉淀、氧化等。
由于在一般污水处理过程中,必须根据污水的性质、水量、处理要求、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再决定要用哪一种方法进行处理,换言之,处理过程不但繁杂,且整个处理需要用的硬体设备占有的空间过大。
因此,本实用新型是在针对上述的困扰,提出一种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以解决现有所产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其是仅利用一槽体中的过滤器即可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使过滤完的污水达到废水排放标准,以达成不占空间即可清洁污水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其是利用过滤完后的清水,再回冲对槽体中的过滤器进行清洁,使过滤器的滤芯能长久使用,不易更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槽体,其内设有至少一过滤器;
一第一污水管路,连接所述的槽体与一第一污水槽,并输送所述的第一污水槽中的第一污水至所述的槽体中,所述的过滤器是对所述的第一污水进行过滤为清水;
一第一清水管路,连接所述的槽体与一清水槽,并输送所述的清水至所述的清水槽中;
一第二清水管路,其连接所述的槽体与所述的清水槽,并输送所述的清水槽的所述的清水至所述的槽体中,以对所述的过滤器进行清洁后,成为第二污水;以及
一第二污水管路,其连接所述的槽体与一第二污水槽,并输送所述的第二污水至所述的第二污水槽中。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过滤器更包含:
一壳体,其具有一第一、第二通水孔;以及
两个滤芯,位于所述的壳体内,且所述的两个滤芯之间留有一过滤空间,在对所述的第一污水进行过滤时,所述的第一污水是经由所述的第一通水孔流入所述的两个滤芯中,所述的两个滤芯是对所述的第一污水进行过滤为所述的清水后,从所述的第二通水孔流出,在对所述的过滤器进行清洁时,所述的清水是经由所述的第二通水孔流入所述的两个滤芯中,并对所述的滤芯的滤孔进行清洁,以成为所述的第二污水后,从所述的第一通水孔流出。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更包含:
一隔板,其设在所述的槽体中,并倾斜设置,以将所述的槽体分为一清水空间与一污水空间,所述的过滤器设在所述的隔板上,并位于所述的污水空间中,所述的污水空间容置所述的第一、第二污水,且连接所述的第一、第二污水管路,所述的清水空间容置所述的清水,且连接所述的第一、第二清水管路,又所述的污水空间位于所述的清水空间上方,且所述的第二污水管路与所述的槽体的连接处靠近所述的隔板的最低位置处;以及
至少一通水管,其连接所述的隔板与所述的第二通水孔,以供所述的清水流通之用。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更包含:
一安全阀,其设在所述的槽体上;
一污水马达,其设在所述的第一污水管路上,以提供将所述的第一污水输送至所述的槽体中的动力;
一第一逆止阀,其设在所述的第一污水管路上,并靠近所述的污水马达;
一清水马达,其设在所述的第二清水管路上,以提供将所述的清水输送至所述的槽体中的动力;
一第二逆止阀,其设在所述的第二清水管路上,并靠近所述的清水马达;
一第一水流开关,其设在所述的第一污水管路,并控制所述的第一污水在所述的第一污水管路中的流动状态;
一第二水流开关,其设在所述的第二清水管路,并控制所述的清水在所述的第二清水管路中的流动状态;
一第一电动球阀,其设在所述的第一清水管路,并控制所述的清水在所述的第一清水管路中的流动状态;
一第二电动球阀,其设在所述的第二污水管路,并控制所述的第二污水在所述的第二污水管路中的流动状态;以及
一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的第一、第二水流开关、所述的第一、第二电动球阀、所述的污水马达、所述的清水马达的作动。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对所述的第一污水进行过滤时,所述的控制单元启动所述的污水马达、所述的第一水流开关、所述的第一电动球阀,并关闭所述的清水马达、所述的第二水流开关、所述的第二电动球阀,使所述的第一污水管路输送所述的第一污水至所述的槽体中,且所述的过滤器对所述的第一污水进行过滤为所述的清水,以从所述的第一清水管路送出。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污水管路与所述的第二清水管路靠近所述的槽体处更分别设有一第一、第二压力表,所述的第一压力表是用来测量在所述的槽体内的所述的第一、第二污水的水压,所述的第二压力表是用来测量在所述的槽体内的所述的清水的水压,且所述的第一压力表预设有一第一、第二压力值,所述的第二压力表预设有一第三压力值,又所述的第二压力值大于所述的第三压力值,所述的第三压力值大于所述的第一压力值,在所述的第一压力表显示的压力值达到所述的第二压力值时,则所述的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的安全阀开启。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对所述的第一污水进行过滤,且所述的第一压力表显示的压力值达到所述的第一压力值时,所述的控制单元是关闭所述的污水马达、所述的第一水流开关、所述的第一电动球阀,并启动所述的清水马达、所述的第二水流开关,使所述的第二清水管路输送所述的清水至所述的槽体中,以对所述的过滤器进行清洁后,成为所述的第二污水。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对所述的过滤器进行清洁,且所述的第二压力表显示的压力值达到所述的第二压力值时,所述的控制单元启动所述的第二电动球阀,使所述的第二污水从所述的第二清水管路送出。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对所述的过滤器进行清洁,且所述的第二压力表显示的压力值达到所述的第二压力值时,所述的控制单元是依序连续进行启动、关闭、启动所述的第二电动球阀的指令,使所述的第二污水从所述的第二清水管路送出。
在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对所述的过滤器进行清洁时,所述的控制单元关闭所述的污水马达、所述的第一水流开关、所述的第一电动球阀,并启动所述的清水马达、所述的第二水流开关、所述的第二电动球阀,使所述的第二清水管路输送所述的清水至所述的槽体中,以对所述的过滤器进行清洁后,成为所述的第二污水,并从所述的第二清水管路送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处理后的污水不但可以达到废水排放标准,且更可自动对过滤器进行清洁,使过滤器的滤芯能长久使用,不易更换,是一种相当实用的实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