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9.09.17
公开(公告)日2010.03.03
IPC分类号C02F3/3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处理废水的生物膜管道及其处理废水的运行方法。该生物膜管道包括主管道和导气管,主管道的侧面至少设有一个开口,每个开口上均设有一根下部插入主管道内的导气管,导气管在主管道的上部侧面以及插入主管道内的下部侧面均设有通气孔,导气管的顶端封住,主管道内填满砾石或粉碎的砼体,在主管道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多孔板。运行方法是将主管道埋入地下,使导气管上部的通气孔与大气相通,主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储水池和蓄水池相连,主管道的两端与储水池和蓄水池之间分别设有一面布水挡板。本发明使主管道铺于地下,不占用地上空间,生成的成熟微生物膜对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操作稳定性好,对污染物去除稳定。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处理废水的生物膜管道,包括主管道和导气管,其特征是:主管道的侧面至少设有一 个开口,每个开口上均设有一根下部插入主管道内的导气管,导气管在主管道的上部侧面以 及插入主管道内的下部侧面均设有通气孔,导气管的顶端封住,主管道内填满砾石或粉碎的 砼体,在主管道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多孔板。
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废水的生物膜管道处理废水的运行方法,其特征是:将主管道 埋入地下,并使主管道上的导气管的顶部穿过土层,使导气管上部的通气孔与大气相通,主 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储水池和蓄水池相连,主管道的两端与储水池和蓄水池之间分别设有一面 布水挡板,将主管道与储水池或蓄水池相隔,运行时,废水由储水池进入主管道,使废水在 管道中停留2天-3天,再由蓄水池排出,经过2--3次后在砾石或粉碎的砼体填料表面就形 成了成熟生物膜,废水从主管道储水池一端流入,被净化处理后由另一端的蓄水池流出,若 主管道堵塞,则停止进水,由导气管通气,一天后即可再次投入正常运行。
说明书
一种处理废水的生物膜管道及其处理废水的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生物膜管道对进行处理废水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膜法是使微生物群体附着在填料上,使其和废水接触而使之净化的方法。该方法具 有净化效果好,能耗低,容积负载高,管理简便等优点,普遍受到人们欢迎。目前生物膜法 主要应用于生物滤池和生物流化床,但这些设备占地面积大,工艺复杂,处理规模小,运行 费用高。而且生物膜法处理废水需定期反冲洗,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生物膜法处理废水存在的占地面积大、处理规模小、运行费用高等缺点,本发 明提供一种不占用地上空间、处理规模大的处理废水的生物膜管道,同时提供一种该生物膜 管道处理废水的运行方法。
本发明的处理废水的生物膜管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处理废水的生物膜管道包括主管道和导气管,主管道的侧面至少设有一个开口,每个 开口上均设有一根下部插入主管道内的导气管,导气管在主管道的上部侧面以及插入主管道 内的下部侧面均设有通气孔,导气管的顶端封住,主管道内填满砾石或粉碎的砼体,在主管 道的两端各设有一个多孔板。
上述处理废水的生物膜管道处理废水的运行方法是:
将主管道埋入地下,并使主管道上的导气管的顶部穿过土层,使导气管上部的通气孔与 大气相通,主管道的两端分别与储水池和蓄水池相连,主管道的两端与储水池和蓄水池之间 分别设有一面布水挡板,将主管道与储水池或蓄水池相隔,运行时,废水由储水池进入主管 道,使废水在管道中停留2天-3天,再由蓄水池排出,经过2--3次后在砾石或粉碎的砼体 填料表面就形成了成熟生物膜,废水从主管道储水池一端流入,被净化处理后由另一端的蓄 水池流出,若主管道堵塞,则停止进水,由导气管通气,一天后即可再次投入正常运行。
本发明使主管道铺于地下,不占用地上空间。节约能源,运行管理简单,无二次污染产 生,符合环保生态的需要,生成的成熟微生物膜对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操作稳定性好,对污染物去除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