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6.07.11
公开(公告)日2006.12.27
IPC分类号C02F1/28; C02F1/78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臭氧/活性炭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包括外筒和与其同轴的循环筒,外筒底部设有进水口,内筒底部设有曝气装置。该装置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将有机废水从进水口泵入装置,将颗粒状活性炭投加到装置内部,通入臭氧化气体,活性炭在臭氧气体的推动下在内筒与内外筒形成的空间循环流动,对废水进行处理。本发明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在臭氧氧化的同时投加颗粒活性炭,在处理装置中形成了气、液、固三相流化床的形式,强化了传质,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达到提高体系污染物矿化的能力,亦达到提高臭氧利用率的目的,同时实现活性炭的在线再生,重复使用,降低了废水的处理成本。
权利要求书
1.臭氧/活性炭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筒(1)和与其同轴的循 环筒(3),循环筒通过支撑(9)固定在外筒的中心,循环筒与外筒直径比为1∶4~1∶ 2,外筒上设有出水管(4),外筒的底部设有进水口(6),在内筒底部设有曝气装置 (5),曝气装置的进气管伸出外筒。
2.臭氧/活性炭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其特征是利用权利要求1所说的装置, 将有机废水从进水口泵入装置,按5~30g/L将粒径为1~3mm的颗粒状活性炭投 加到内筒,向曝气装置通入臭氧化气体,臭氧进气流量为30~120L/h,气相臭 氧浓度维持在10~60mg/L,活性炭在臭氧气体的推动下在内筒与内外筒形成的 空间循环流动,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由出水管排出。
说明书
臭氧/活性炭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臭氧/活性炭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及方法,属于环境技 术和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针对目前工业生产中所排放的大量工业废水,其种类繁多,成分复杂, 化学需氧量(COD)浓度高,可生化性差,有毒有害等特点,采用常规物 化或生化处理方法已很难有效地控制与治理。因此,氧化技术成为当今处 理难生物降解及有毒有害工业有机废水的主要方法。
氧化技术利用各种氧化剂攻击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从而使水中有 机物得到氧化,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氯气,双氧 水等,其中又以臭氧氧化最为引人关注。臭氧作为一种高效的氧化剂,在 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但其亦存在不足,一是臭氧氧化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氧化过程中往往只实现了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向小分子有机物的转变,矿 化能力差;二是臭氧利用率不高,导致臭氧处理费用高。如何提高臭氧利 用率,提高污染物矿化能力的,成为了近些年研究的热点。
吸附技术,由于其适用广泛,在环境领域(废气处理,水处理)广泛 使用,活性炭因其来源广泛、吸附能力强而在水处理领域受到极大重视。 活性炭吸附对各高、低浓度废水均适用,但吸附能力亦有限,在对高浓度 废水的吸附中,往往很快饱和,需频繁再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低廉的臭氧/活性炭处理有机废水的装 置及方法。
本发明的臭氧/活性炭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包括外筒和与其同轴的循 环筒,循环筒通过支撑固定在外筒的中心,循环筒与外筒直径比为1∶4~1∶ 2,外筒上设有出水管,外筒的底部设有进水口,在内筒底部设有曝气装置, 曝气装置的进气管伸出外筒。
利用上述装置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将有机废水从进水口泵入装置, 按5~30g/L将粒径为1~3mm的颗粒状活性炭投加到内筒,向曝气装置通 入臭氧化气体,臭氧进气流量为30~120L/h,气相臭氧浓度维持在10~60 mg/L,活性炭在臭氧气体的推动下在内筒与内外筒形成的空间循环流动, 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由出水管排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在臭氧氧化的同时投加颗粒活性炭,在 废水处理装置中形成了气(臭氧),液(处理液),固(活性炭)三相流化 床(膨胀床)的形式,强化了传质,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利用活性炭的 高效吸附能力及其催化臭氧的能力,可以发生类似活性炭吸附-臭氧再生及 臭氧催化氧化的反应,达到提高体系污染物矿化的能力,亦达到提高臭氧 利用率的目的,同时实现活性炭的在线再生,重复使用,降低了废水的处 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