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06.07.07
公开(公告)日2008.01.09
IPC分类号C02F3/3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动物养殖污水的净化方法,在海区潮间带采集海绵,首先在固体附着基上附着、在流水中进行暂养;然后将海绵连同附着基置于海洋动物的养殖水环境中或养殖排污水中,海绵连续滤食水体中的微生物,从而使污染水体得到净化。本发明使受污染养殖水体得到净化,养殖动物发病率得以降低,养殖产品产量、质量得以提高。持续净化水质,避免了化学方法净化水质所造成的试剂重复使用和残留等危害,经济、安全、环保。该发明既可用于海洋经济动物养殖过程中水环境的净化,解决养殖病害及养殖产品质量问题;也可用于养殖排污水体的净化处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将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海洋动物养殖污水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海区潮 间带采集海绵,首先在固体附着基上附着、在流水中进行暂养;然后 将海绵连同附着基置于海洋动物的养殖水环境中或养殖排污水中,海 绵连续滤食水体中的微生物,从而使污染水体得到净化。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附着 基为石块、砖头、玻璃片和/或聚乙烯板。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块对 固体附着基上表面的覆盖率为40-80%。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在附 着基上附着所需时间24-72小时,海绵暂养时间5-10天,海绵附 着、暂养水温15-25℃。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附着 期间,环境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0-7.0mg/l;海绵暂养期间环 境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达到6.0-10.0mg/l。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繁茂膜海 绵净化水质的适宜温度为15-28℃。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在水 体中的接种密度为0.5‰-10.0‰。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在水 体中的接利方式为连同其附着基悬浮于水体中,即吊养。
说明书
一种海洋动物养殖污水的净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受污染海水环境的修复和治理,尤其是海洋动物养殖 污水净化,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海洋底栖动物滤食性的特点,净化海 洋动物产品养殖污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海洋动物养殖大国。但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养殖的规 模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生产出有经济价值的动物海产品的同 时,也伴生了无法估量的有害细菌,使养殖动物发病、死亡,并污染 附近的海域。受污染的海水不仅威胁附近海水浴场的安全,也使海水 养殖病害问题防不胜防,经济损失日益严重。
虽然解决海水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刻不容缓,但至今仍然缺少理 想的技术方法。目前消除养殖污水中有害细菌的方法主要为化学药物 杀菌,多用于工厂化室内养殖生产中水环境的维护。这种方法虽然具 有一定的效果,但负面作用相当严重。首先,大量使用药物,增加生 产成本;其次,药物方法治标不治本,有害菌被杀死后还会重新大量 繁生,长期重复投药,有害菌可产生耐药性,降低药效;再次,药物 残留对水质形成新的污染,且危害养殖动物质量。形成恶性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经济、环保的海洋动物养殖污水的 生物治理方法。利用海绵净化水质的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养殖污染问 题。海绵是一种底栖多细胞滤食性动物,可以大量滤除水体中的有机 物质,包括粪大肠菌群和弧菌等有害细菌,不仅自身不受危害,还将 污染物质作为食物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海洋动物养殖污水的净化方法,在海区潮间带采集海绵,首 先在固体附着基上附着、在流水中进行暂养;然后将海绵连同附着基 置于海洋动物的养殖水环境中或养殖排污水中,海绵连续滤食水体中 的细菌等,从而使污染水体得到净化。海绵附着、暂养的环境水体为 海洋动物的养殖污水,不另投饵料。
所述固体附着基可为石块、砖头、玻璃片和/或聚乙烯板等;海绵 在附着基上附着所需时间为24-72小时,海绵暂养时间常为5-10 天,海绵附着、暂养水温15-25℃;海绵附着期间,环境水体中溶 解氧含量保持在5.0-7.0mg/l;海绵暂养期间环境水体中溶解氧含量 达到6.0-10.0mg/l;
所述繁茂膜海绵净化水质的适宜温度为15-28℃;海绵在水体中 的接种密度为0.5‰-10.0‰;海绵在水体中的接种方式最好为连同 其附着基悬浮于水体中,即吊养。
具体操作过程为:
1、在海区潮间带采集海绵,用净洁海水冲洗后,放入具有制冷 设施的保温箱中(5-10℃),迅速运送到暂养地点。
2、在暂养地方,用15-25℃砂滤海水冲洗海绵三次。用聚乙烯 细绳将海绵块绑缚到经砂滤海水洗净的聚乙烯板等固体附着基上,或 将海绵块放入由聚乙烯网衣围裹聚乙烯板制成的吊笼中。海绵块对固 体附着基上表面的覆盖率为40-80%。将载有海绵块的附着基悬吊于 海洋动物养殖水体中或排污水体中,海绵块在水体中的密度为0.5-2 ‰(w/v)。微充气,使水体中溶解氧保持在5.0-7.0mg/l。每日换水 两次,每次换掉1/2的水体。持续2天,等待海绵在附着基上附着。
3、海绵附着后,随同附着基悬吊于盛有海洋动物养殖水的池中 暂养。海绵块在水体中的密度为0.5-2.0‰(w/v),流水暂养,日流 水量:4-6倍暂养池体积的水体;水温保持在15-25℃;充气,使水 体中溶解氧含量达到6.0-10.0mg/l。暂养期间,清除海绵附着基上 的其它附着物。
4、暂养5-10天后,将海绵按照1.0‰-10.0‰(w/v)的比例接 种到海洋动物养殖水体或养殖排污水中,24小时后监测粪大肠菌群、 弧菌和总细菌含量,确定净化细菌效果
5、利用海绵长期净化养殖污水时,需要经常查看,若附着基上 有海鞘等附着物,需及时清除。
6、繁茂膜海绵生物量改变很大时,需保持海绵在水体中接种比 例的基本稳定。
7、细菌检测方法参照海洋监测规范HY/T003·9-91。
8、海绵净化细菌的效果用净化率表示。将利用海绵净化的水体 (处理组)中粪大肠菌群、致病性弧菌、总细菌含量,与未利用海绵 净化的水体(对照组)中相应细菌的含量比较,得到净化率数值: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安全环保。本发明利用生物的方法净化污水,持续净化水质, 避免了化学方法净化(药物杀菌)水质所造成的化学试剂重复使用和 残留等危害,经济、安全、环保。
2.持续净化,效果好。养殖污水中的有害细菌等是繁茂膜海绵的 食物,有益于繁茂膜海绵的生存和生长。所以繁茂膜海绵可以持续利 用、有效地净化养殖污水中的有害细菌等物质。
3.应用范围广。本发明既可用于海洋经济动物养殖过程中水环境 的净化,解决养殖病害及养殖产品质量问题;也可用于养殖排污水体 的净化处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将产生很 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工艺简单。本发明程序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于放大应用。
总之,本发明将滤食性底栖无脊椎动物海绵接种到海洋动物的养 殖污水中,通过海绵滤食,降低在养殖过程中产生和急剧增加的细菌 (包括有害细菌弧菌、粪大肠菌群等),使受污染养殖水体得到净化, 养殖动物发病率得以降低,养殖产品产量、质量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