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废水中氯代烃脱氯方法

发布时间:2018-12-17 17:24:2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7.05.14

  公开(公告)日2007.11.21

  IPC分类号C02F1/70; C02F101/36; C02F1/52; C02F1/6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工业废水中氯代烃脱氯的工艺,以铸铁粉或铁碳合金为脱氯剂,将脱氯剂投入含氯代烃工业废水的反应器中,调节反应混和物pH在1~5之间,于常温常压下充分混合反应3小时以上;反应后的废水进入中和池后,加碱中和絮凝沉淀进一步脱氯,中和后废水排放。本工艺适用于工业废水中氯代烃的脱氯,适于处理的氯代烃包括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代脂肪烃、氯代芳香烃等。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对工业废水中氯代烃脱氯的工艺,将脱氯剂投入含氯代烃工业 废水的反应器中,调节反应混和物PH在1~5之间,于常温常压下充分混 合反应3小时以上;反应后的废水进入中和池后,加碱中和絮凝沉淀进一 步脱氯,中和后废水排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氯剂为铸铁粉或铁 碳合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氯剂,其特征在于,脱氯剂的粒径20~100 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脱氯剂加入量为每吨废水 2~8kg。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适于处理的氯代烃,包括 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代脂 肪烃、氯代芳香烃等。

  说明书

  一种废水中氯代烃脱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中氯代烃脱氯方法。

  背景技术

  氯代烃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的化合物,一类重要的化 合物,在自然界中存在极少,绝大多数是人工合成的。由于碳氯键(C-Cl) 是极性的,氯代烃的性质比较活泼,能发生多种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重要的 有机化合物,因而氯代烃在有机合成中起着桥梁作用,被广泛地用于化工 工业、金属部件、洗衣业、医药行业等。

  废水中常见的氯代烃污染物主要有: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 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以及氯代脂肪烃、氯代芳香烃等。

  在众多的氯代烃中,有一些化合物不仅具有较高的毒性,具有致癌和 致突变作用,对人体的肝、肾、心血管和胃肠等器官都有极强的毒害作用, 还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且在环境中难以降解,这些对生态环境和人体 健康构成极大威胁。氯代烃的广泛存在及其危害性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广泛 关注。现在,世界各国的学术界、工业界、政府部门都在对众多的氯代烃 进行风险评价,并研究了多种处理技术用于治理这些工业产品对环境的污 染。

  已有的研究表明,使用金属作为脱氯剂脱氯是消除氯代烃污染的有效 方法。脱氯剂多为金属单质、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某些无机金属化合物。但 使用金属作为脱氯剂脱氯仍存在许多难点问题,比如脱氯效果好的脱氯剂 多为重金属且价格昂贵,处理成本高,且易导致重金属污染;许多脱氯反 应需要较高温度或压力,难以推广应用。

  公开号为CN 11183316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以钯元素作催化剂,还原剂 为零价铁的催化还原脱氯技术,该技术把用钯的络合盐与铁反应将钯镀到 铁上,并用活性炭、陶瓷或沸石作载体做成填充料,将污水在填料塔中处 理,此方法适合有机氯含量不高的污水。但钯既是贵金属又是重金属,镀 钯又需要特殊工艺,因而导致污水处理成本过高,且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公开号为CN 153969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以氧化钙(CaO)与氧化铁 (Fe2O3)的混合物或钙铁复合氧化物作为脱氯剂对有机氯化合物脱氯的方 法,将脱氯剂与有机氯化合物中的代表性物质六氯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充 分混匀,在200℃以上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反应,实现对六氯苯的脱氯。该方 法反应温度较高,脱氯剂需要进行制备。

  专利号为ZL 03154176.3的专利描述了一种催化金属还原—絮凝沉淀 法处理氯仿和四氯化碳工业废水工艺。将工业废水收集后进行PH调节至PH 在5.7以下,输入反应塔中,加入无机硫酸盐作为催化剂,加入金属铁粉 或铸铁粉或碳钢粉作为还原剂,进行催化还原反应;反应结束后,反应混 合物导入絮凝沉淀池中,加入碱中和至弱碱性,絮凝澄清后排放;所述的 催化剂用量为每吨废水0.2~2kg;所述的还原剂用量为每吨废水1~5kg。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中氯代烃脱氯的新工艺,该工艺具有 成本低、设备简单、原材料易得,反应时间短、易于实现、能耗低等优点, 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以通过一次处理,在常温常压下实现对工业废水 中氯代烃的脱氯,并已获得实际工业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将脱氯剂投入含氯代烃工业废水的反应器中, 调节反应混和物PH在1~5之间,于常温常压下充分混合反应3小时以上; 反应后的废水进入中和池后,加碱中和絮凝沉淀进一步脱氯,中和后废水 排放。脱氯剂为铸铁粉或铁碳合金,脱氯剂加入量为每吨含氯代烃工业废 水2~8kg,脱氯剂的粒径20~100目。

  本发明较佳的反应条件是:脱氯剂粒径20~30目,脱氯剂加入量为每 吨含氯代烃工业废水3kg,反应PH在1~3之间。

  本发明所使用的碱,可以为NaOH、电石渣等。

  将本发明技术内容与背景技术中列举的专利相比较后,可以看出本发 明与背景技术所不相同之处:

  1、不需采用催化剂即可实现高效脱氯。

  2、本方法适于处理的氯代烃,除了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还包括二氯 甲烷、、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代脂肪烃、氯代芳香烃等氯代烃。

  3、脱氯剂(铸铁粉或铁碳合金)粒径为20~100目,脱氯反应PH在1~ 5之间。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