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势能增氧生态床

发布时间:2018-12-20 14:51:2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05.05.09

  公开(公告)日2006.06.07

  IPC分类号C02F3/02; C02F7/00

  摘要

  本实用新型是势能增氧生态床,其结构是增氧机设置在生态河床或草皮的一端,生态河床或草皮的另一端是承接污水进水泵管的水箱或为承接上一层增氧机出水的水箱,填料设置在生态河床或草皮的中央,增氧机顶在增氧机的顶部,虹吸管吸水口设置在增氧机的下部入口处,生态河床或草皮分若干层,虹吸管出水进入下一层7即是第二层生态河床或草皮的另一端的水箱。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充分利用了水泵的有效水头,将势能通过虹吸转化为动能进行大氧复氧及吹脱,不需曝气再耗能,运行费用特低,且无噪音,无泡沫,不投药,无二次污染,不堵塞,污泥量小。全部自控无需专人管理。可抗冲击负荷,也可处理高浓度污水,长期停运后能很快恢复。

 
  权利要求书

  1、势能增氧生态床,其特征是增氧机(1)设置在生态河床或草皮(4) 的一端,生态河床或草皮(4)的另一端是污水进水泵管(6)的水箱或为承 接上一层增氧机(1)出水的水箱,填料(2)设置在生态河床或草皮(4)的 中央,增氧机顶(3)在增氧机(1)的顶部,虹吸管吸水口(5)设置在增氧 机(1)的下部入口处,生态河床或草皮(4)分若干层,虹吸管出水进入下 一层(7)即是第二层生态河床或草皮(4)的另一端的水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势能增氧生态床,其特征是生态河床或草皮(4) 其设计层数由污水进水水质特性、处理水量和出水水质要求确定,在25~35 层之间,每层的高度为30~4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势能增氧生态床,其特征是增氧机(1)用PVC 管制成弯管状,并由若干根呈弯管状的PVC管并联排列制成,增氧机(1) 的大小由处理水量控制,被安置在上水槽中并与其下部的一个水槽相连接形成 一个单元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势能增氧生态床,其特征是填料(2)是由卵 石、黄砂分层铺砌,并顺序按大卵石、中卵石、小卵石、粗砂和细砂铺砌, 或应用PVC湍球分层铺砌,填料数量由去除负荷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势能增氧生态床,其特征是PVC半圆弯管为 虹吸管,其一边为虹吸管吸水口(5),位于本层水槽的近槽底35mm处,另 一边为虹吸管出水口(7)即是第二层生态河床或草皮(4)的另一端的水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势能增氧生态床,其特征是填料(2)的卵石、 黄砂上所附微生物及轮虫类生物。

  说明书

  势能增氧生态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被污染的水体(天然河流,河沟,城市生活污水 , 城市内河,城市公园内湖)治理、并可恢复生态平衡的设备——势能增氧生 态床(河床或草皮)。它可将被污染的水体改变为地水表III类水或水源水,将 水质变清,恢复为天然水体的生态平衡。对于规模大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城市 河流治理则称为生态河床,对于城市小区或名胜景区治理则称为生态草皮。 属于水环境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外对于被污染的水体进行深度治理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将污水 生物处理工艺引来应用,将其深度处理,只能达到中水,其运转费用已高达2 元/m3以上,至今尚没有处理达到地表水III类的实例;另一种是用特殊处理方 法,例如,分子筛纳米等,其运行费用比生物处理要高1~2倍。当今所有流 行应用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都需要用鼓风曝气(或其它各类型曝气)的方法 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以便让污水中附在活性污泥上或填料生物膜上好氧微 生物得以生长、繁殖分解污水,让污水得到净化。曝气方法复氧效率很低, 能耗很大,运行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项将污水处理达到地表水III类或水源水的 设备——势能增氧生态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其结构是增氧机设 置在生态河床或草皮的一端,生态河床或草皮的另一端是承接污水进水泵管6 的水箱或为承接上一层增氧机1出水的水箱,填料设置在生态河床或草皮的 中央,增氧机顶在增氧机1的顶部,虹吸管吸水口5设置在增氧机1的下部 入口处,生态河床或草皮分若干层,虹吸管出水进入下一层7即是第二层生 态河床或草皮的另一端的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充分利用了水泵的有效水头,将势能通过虹吸转化 为动能进行大氧复氧及吹脱,不需曝气再耗能,运行费用特低,且无噪音, 无泡沫,不投药,无二次污染,不堵塞,污泥量小。全部自控无需专人管理。 可抗冲击负荷,也可处理高浓度污水,长期停运后能很快恢复。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