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10.10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IPC分类号D06N3/14; D06N3/00; D03D15/00; D03D13/00; B01D39/08
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至少包括一层除尘滤布,除尘滤布由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呈二重结构编织而成,经向纱线采用涤纶单丝,纬向纱线为双重包埋结构,纬向纱线包括芯材,芯材采用涤纶单丝或玄武岩纤维或复合纤维中的至少一种,芯材外包裹有加强层,加强层为涤纶单丝以芯材为中心经过多次缠绕构成或者采用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编织构成封闭的桶状结构,所述除尘滤布的上下两面设有抗静电涂层和/或吸附涂层。由于单丝表面较为光滑,因此一些小颗粒的微粒会透过,所以纬向纱线采用双重包埋结构,减小纬向的光滑度,同时提高紧密度,提高过滤效果,耐压性强,工艺简单,易操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至少包括一层除尘滤布,除尘滤布由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呈二重结构编织而成,经向纱线采用涤纶单丝,纬向纱线为双重包埋结构,纬向纱线包括芯材,芯材采用涤纶单丝或玄武岩纤维或复合纤维中的至少一种,芯材外包裹有加强层,加强层为涤纶单丝以芯材为中心经过多次缠绕构成或者采用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编织构成封闭的桶状结构,所述除尘滤布的上下两面设有抗静电涂层和/或吸附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纤维为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碳黑/PS复合纤维,碳黑/PS的最佳质量比为1-2:20-22,纺丝电压为19-20kV,纤维平均直径为1372-1376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纤维为将纳米活性炭颗粒和PS进行复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活性炭/PS复合纤维,活性炭/PS的质量比为2-3:35-38,纺丝电压为15-19kV,复合纤维平均直径为1339-1345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涂层为通过静电喷涂技术制备的碳黑/聚氨酯喷涂颗粒进行喷涂,碳黑/聚氨酯的最佳质量分数为8-10%,喷涂电压为25-27kV,平均粒径为300-5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涂层为通过静电喷涂技术制备活性炭/聚氨酯喷涂颗粒,活性炭/聚氨酯的最佳质量分数为9-11%,喷涂电压为25-28kV,平均粒径为300-4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为平纹、斜纹与缎纹当中的任意一种经二重或纬二重的编织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的编织密度均为40 至 280 根每 10 厘米,采用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编织而成的除尘滤布的面密度为 300至 1800 克每平方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包括涤纶、玄武岩、聚酯纤维、合成纤维滤材、玻璃纤维滤材、活性炭滤棉、丝瓜瓢丝中的至少一种,采用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编织而成的桶状结构内径大于芯材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根芯材的直径为0.46mm-0.52mm。
说明书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
背景技术
当今环境保护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而近年来,环境恶化正是困扰我们的重要问题。城市污染源是因城市人口集中,城市生活污水、垃圾和废气引起水体污染造成的。城市污染源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其中包括厨房、洗涤房、浴室和厕所排出的污水。世界上仅城市地区一年排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就多达500立方公里,而每一滴污水将污染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水体。因此水体的净化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污水净化处理中,过滤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而当前大多采用滤布或者滤芯进行过滤,滤布的过滤效果较差,只能去除大颗粒杂质,小颗粒物质难以去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滤布的生产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至少包括一层除尘滤布,除尘滤布由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呈二重结构编织而成,经向纱线采用涤纶单丝,纬向纱线为双重包埋结构,纬向纱线包括芯材,芯材采用涤纶单丝或玄武岩纤维或复合纤维中的至少一种,芯材外包裹有加强层,加强层为涤纶单丝以芯材为中心经过多次缠绕构成或者采用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编织构成封闭的桶状结构,所述除尘滤布的上下两面设有抗静电涂层和/或吸附涂层。
采用单丝,单丝表面光滑,织物透气量大,为500L/m2.s,适合阻截大颗粒粒子,不易捕获微粒,采用单丝制作的滤布强力高,不易打折、起皱,伸长率低,尺寸稳定性好。但是由于单丝表面较为光滑,因此一些小颗粒的微粒会透过,所以纬向纱线采用双重包埋结构,减小纬向的光滑度,同时提高紧密度,提高过滤效果。
优选的是,桶状结构为采用麻绳编织而成。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包括两层除尘滤布,两层除尘滤布上下层叠设置。上下层叠设置加强过滤效果。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复合纤维为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碳黑/PS复合纤维,碳黑/PS的最佳质量比为1-2:20-22,纺丝电压为19-20kV,纤维平均直径为1372-1376nm。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复合纤维为将纳米活性炭颗粒和PS进行复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活性炭/PS复合纤维,活性炭/PS的质量比为2-3:35-38,纺丝电压为15-19kV,复合纤维平均直径为1339-1345nm;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够吸附一些细小杂质颗粒。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抗静电涂层为通过静电喷涂技术制备的碳黑/聚氨酯喷涂颗粒进行喷涂,碳黑/聚氨酯的最佳质量分数为8-10%,喷涂电压为25-27kV,平均粒径为300-500nm。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吸附涂层为通过静电喷涂技术制备活性炭/聚氨酯喷涂颗粒,活性炭/聚氨酯的最佳质量分数为9-11%,喷涂电压为25-28kV,平均粒径为300-400nm。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为平纹、斜纹与缎纹当中的任意一种经二重或纬二重的编织结构。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的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的编织密度均为40 至 280根每 10 厘米,采用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编织而成的除尘滤布的面密度为 300至 1800 克每平方米。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包括涤纶、玄武岩、聚酯纤维、合成纤维滤材、玻璃纤维滤材、活性炭滤棉、丝瓜瓢丝中的至少一种,采用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编织而成的桶状结构内径大于芯材的外径。
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单根芯材的直径为0.46mm-0.52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至少包括一层除尘滤布,除尘滤布由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呈二重结构编织而成,经向纱线采用涤纶单丝,纬向纱线为双重包埋结构,纬向纱线包括芯材,芯材采用涤纶单丝或玄武岩纤维或复合纤维中的至少一种,芯材外包裹有加强层,加强层为涤纶单丝以芯材为中心经过多次缠绕构成或者采用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编织构成封闭的桶状结构,所述除尘滤布的上下两面设有抗静电涂层和/或吸附涂层。采用单丝,单丝表面光滑,织物透气量大,为500L/m2.s,适合阻截大颗粒粒子,不易捕获微粒,采用单丝制作的滤布强力高,不易打折、起皱,伸长率低,尺寸稳定性好。但是由于单丝表面较为光滑,因此一些小颗粒的微粒会透过,所以纬向纱线采用双重包埋结构,桶状结构的内径大于单丝的外径,增大纬向的褶皱,减小纬向纱线的光滑度,同时提高紧密度,增大单位面积内的过滤速度,提高过滤效果,耐压性强,工艺简单,易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包括两层除尘滤布,两层除尘滤布上下层叠设置,除尘滤布由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呈二重结构编织而成,经向纱线采用涤纶单丝,纬向纱线为双重包埋结构,纬向纱线包括芯材,芯材采用涤纶单丝或玄武岩纤维或复合纤维中的至少一种,芯材外包裹有加强层,加强层为涤纶单丝以芯材为中心经过多次缠绕构成或者采用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编织构成封闭的桶状结构,所述除尘滤布的上下两面设有抗静电涂层和/或吸附涂层。
复合纤维为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碳黑/PS复合纤维,碳黑/PS的最佳质量比为1.5:21,纺丝电压为19kV,纤维平均直径为1372nm。
抗静电涂层为通过静电喷涂技术制备的碳黑/聚氨酯喷涂颗粒进行喷涂,碳黑/聚氨酯的最佳质量分数为9%,喷涂电压为26kV,平均粒径为360nm。
吸附涂层为通过静电喷涂技术制备活性炭/聚氨酯喷涂颗粒,活性炭/聚氨酯的最佳质量分数为10%,喷涂电压为26kV,平均粒径为360nm。
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为平纹、斜纹与缎纹当中的任意一种经二重或纬二重的编织结构。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的编织密度均为120 根每 10 厘米,采用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编织而成的除尘滤布的面密度为300克每平方米。
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包括涤纶、玄武岩、聚酯纤维、合成纤维滤材、玻璃纤维滤材、活性炭滤棉、丝瓜瓢丝中的至少一种。采用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编织而成的桶状结构内径大于芯材的外径,单根芯材的直径为0.46mmmm。
实施例2: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除尘滤布由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呈二重结构编织而成,经向纱线采用涤纶单丝,纬向纱线为双重包埋结构,纬向纱线包括芯材,芯材采用涤纶单丝或玄武岩纤维或复合纤维中的至少一种,芯材外包裹有加强层,加强层为涤纶单丝以芯材为中心经过多次缠绕构成或者采用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编织构成封闭的桶状结构,所述除尘滤布的上下两面设有抗静电涂层和/或吸附涂层。
复合纤维为将纳米活性炭颗粒和PS进行复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活性炭/PS复合纤维,活性炭/PS的质量比为2.5:36,纺丝电压为17kV,复合纤维平均直径为1340nm。
抗静电涂层为通过静电喷涂技术制备的碳黑/聚氨酯喷涂颗粒进行喷涂,碳黑/聚氨酯的最佳质量分数为9%,喷涂电压为26kV,平均粒径为400nm。
吸附涂层为通过静电喷涂技术制备活性炭/聚氨酯喷涂颗粒,活性炭/聚氨酯的最佳质量分数为9%,喷涂电压为25kV,平均粒径为300nm。
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为平纹、斜纹与缎纹当中的任意一种经二重或纬二重的编织结构。
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的编织密度均为40 根每 10 厘米,采用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编织而成的除尘滤布的面密度为 300克每平方米。
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包括涤纶、玄武岩、聚酯纤维、合成纤维滤材、玻璃纤维滤材、活性炭滤棉、丝瓜瓢丝中的至少一种,采用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编织而成的桶状结构内径大于芯材的外径。单根芯材的直径为0.46mm。
实施例3: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除尘滤布由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呈二重结构编织而成,经向纱线采用涤纶单丝,纬向纱线为双重包埋结构,纬向纱线包括芯材,芯材采用涤纶单丝或玄武岩纤维或复合纤维中的至少一种,芯材外包裹有加强层,加强层为涤纶单丝以芯材为中心经过多次缠绕构成或者采用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编织构成封闭的桶状结构,所述除尘滤布的上下两面设有抗静电涂层和/或吸附涂层。
复合纤维为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碳黑/PS复合纤维,碳黑/PS的最佳质量比为2:22,纺丝电压为20kV,纤维平均直径为1376nm。
抗静电涂层为通过静电喷涂技术制备的碳黑/聚氨酯喷涂颗粒进行喷涂,碳黑/聚氨酯的最佳质量分数为10%,喷涂电压为27kV,平均粒径为500nm。
吸附涂层为通过静电喷涂技术制备活性炭/聚氨酯喷涂颗粒,活性炭/聚氨酯的最佳质量分数为11%,喷涂电压为28kV,平均粒径为400nm。
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为平纹、斜纹与缎纹当中的任意一种经二重或纬二重的编织结构。
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的编织密度均为40 至 280 根每 10 厘米,采用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编织而成的除尘滤布的面密度为 1800 克每平方米。
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包括涤纶、玄武岩、聚酯纤维、合成纤维滤材、玻璃纤维滤材、活性炭滤棉、丝瓜瓢丝中的至少一种,采用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编织而成的桶状结构内径大于芯材的外径。单根芯材的直径为0.52mm。
实施例4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过滤滤布,除尘滤布由经向纱线和纬向纱线呈二重结构编织而成,经向纱线采用涤纶单丝,纬向纱线为双重包埋结构,纬向纱线包括芯材,芯材采用涤纶单丝或玄武岩纤维或复合纤维中的至少一种,芯材外包裹有加强层,加强层为涤纶单丝以芯材为中心经过多次缠绕构成或者采用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编织构成封闭的桶状结构,所述除尘滤布的上下两面设有抗静电涂层和/或吸附涂层。
复合纤维为将纳米活性炭颗粒和PS进行复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活性炭/PS复合纤维,活性炭/PS的质量比为2:35,纺丝电压为15kV,复合纤维平均直径为1339nm。
抗静电涂层为通过静电喷涂技术制备的碳黑/聚氨酯喷涂颗粒进行喷涂,碳黑/聚氨酯的最佳质量分数为9%,喷涂电压为26kV,平均粒径为400nm。
吸附涂层为通过静电喷涂技术制备活性炭/聚氨酯喷涂颗粒,活性炭/聚氨酯的最佳质量分数为10%,喷涂电压为27kV,平均粒径为380nm。
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为平纹、斜纹与缎纹当中的任意一种经二重或纬二重的编织结构。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的编织密度均为80根每 10 厘米,采用经向纱线与纬向纱线编织而成的除尘滤布的面密度为600克每平方米。
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包括涤纶、玄武岩、聚酯纤维、合成纤维滤材、玻璃纤维滤材、活性炭滤棉、丝瓜瓢丝、麻绳中的至少一种,采用具有过滤作用的材料编织而成的桶状结构内径大于芯材的外径。单根芯材的直径为0.46mm,桶状结构的内径为0.5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