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基于淤泥分流处理的新型污水处理池水闸

发布时间:2019-3-2 11:59:0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10.10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IPC分类号E03F7/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淤泥分流处理的新型污水处理池水闸,其结构包括分流口排布装置、淤泥分流控制箱,分流口排布装置设有排污斗、压力触发机构、分流控制装置,淤泥分流控制箱设有复位弹簧、压力折叠装置、密封圈、分流口传动机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通过压力控制淤泥重力压板的活动,从而带动压力折叠装置进行工作,拉动分流口挡板开启,实现淤泥的分流,加快了淤泥的排放速度,同时也降低了淤泥堵塞排放口的几率,增强了污水处理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淤泥分流处理的新型污水处理池水闸,其结构包括分流口排布装置(1)、淤泥分流控制箱(2),所述分流口排布装置(1)垂直焊接于淤泥分流控制箱(2)上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口排布装置(1)设有排污斗(10)、压力触发机构(11)、分流控制装置(12),所述排污斗(10)垂直焊接于分流口排布装置(1)上方,所述压力触发机构(11)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分流口排布装置(1)内部,所述分流控制装置(12)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分流口排布装置(1)外表面上;

  所述淤泥分流控制箱(2)设有复位弹簧(20)、压力折叠装置(21)、密封圈(22)、分流口传动机构(23),所述复位弹簧(20)嵌设于压力触发机构(11)与压力折叠装置(21)之间,所述压力折叠装置(21)嵌设于淤泥分流控制箱(2)内部,所述密封圈(22)嵌设于分流口排布装置(1)与淤泥分流控制箱(2)之间,所述分流口传动机构(23)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淤泥分流控制箱(2)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淤泥分流处理的新型污水处理池水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触发机构(11)设有淤泥重力压板(110)、重力压杆(111)、重力底板(112),所述淤泥重力压板(110)垂直焊接于重力压板(111)顶端,所述重力压杆(111)垂直焊接于淤泥重力压板(110)与重力底板(112)之间,所述重力底板(112)垂直焊接于重力压杆(111)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淤泥分流处理的新型污水处理池水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控制装置(12)设有传动牵引线(120)、分流口挡板(121)、扭力弹簧(122),所述传动牵引线(120)连接于分流口挡板(121)与分流口传动机构(23)之间,所述扭力弹簧(122)连接于分流口挡板(121)与分流口排布装置(1)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淤泥分流处理的新型污水处理池水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折叠装置(21)设有连接板(210)、第一转轴(211)、第二转轴(212)、第一顶板(213)、第二顶板(214),所述连接板(21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转轴(211)与第二转轴(212)之间,所述第一转轴(21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连接板(210)与第一顶板(213)之间,所述第二转轴(212)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连接板(210)与第二顶板(214)之间,所述第一顶板(213)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转轴(211)上,所述第二顶板(214)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转轴(2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淤泥分流处理的新型污水处理池水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口传动机构(23)设有第一传动齿轮(230)、第一滑轮组(231)、第二传动齿轮(232)、第二滑轮组(233),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30)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淤泥分流控制箱(2)内壁上,所述第一滑轮组(231)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230)上方,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32)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淤泥分流控制箱(2)内壁上,所述第二滑轮组(233)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232)上方。

  说明书

  一种基于淤泥分流处理的新型污水处理池水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淤泥分流处理的新型污水处理池水闸。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在我国已经相对成熟,在进行污水处理时通常分为几个步骤,其中一个步骤涉及到污水沉淀和沉淀物排放,而水闸在污水处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水闸应用和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污水处理的效果,因此对于水闸的设计至关重要。

  针对目前的污水处理池水闸设计,针对以下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对的方案:

  污水处理池水闸在进行污水沉淀和沉淀物处理的过程中通常不具有特殊的作用,多用于污水排放和污水分流,当水闸用于沉淀物排放时针对沉淀物实现分流一般不做特别的设计,因此在使用水闸进行沉淀物排放时,具有监察缺失、分流缺陷从而易造成沉淀物堵塞排污口的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淤泥分流处理的新型污水处理池水闸。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淤泥分流处理的新型污水处理池水闸,其结构包括分流口排布装置、淤泥分流控制箱,所述分流口排布装置垂直焊接于淤泥分流控制箱上方,所述分流口排布装置设有排污斗、压力触发机构、分流控制装置,所述排污斗垂直焊接于分流口排布装置上方,所述压力触发机构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分流口排布装置内部,所述分流控制装置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分流口排布装置外表面上;所述淤泥分流控制箱设有复位弹簧、压力折叠装置、密封圈、分流口传动机构,所述复位弹簧嵌设于压力触发机构与压力折叠装置之间,所述压力折叠装置嵌设于淤泥分流控制箱内部,所述密封圈嵌设于分流口排布装置与淤泥分流控制箱之间,所述分流口传动机构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淤泥分流控制箱内壁上。

  作为优化,所述压力触发机构设有淤泥重力压板、重力压杆、重力底板,所述淤泥重力压板垂直焊接于重力压板顶端,所述重力压杆垂直焊接于淤泥重力压板与重力底板之间,所述重力底板垂直焊接于重力压杆底端,所述淤泥重力压板为圆形金属板状结构,所述淤泥重力压板通过过度配合连接于分流口排布装置内部。

  作为优化,所述分流控制装置设有传动牵引线、分流口挡板、扭力弹簧,所述传动牵引线连接于分流口挡板与分流口传动机构之间,所述扭力弹簧连接于分流口挡板与分流口排布装置之间,所述传动牵引线为钢丝线,所述传动牵引线用于控制分流口挡板的闭合。

  作为优化,所述压力折叠装置设有连接板、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顶板、第二顶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连接板与第一顶板之间,所述第二转轴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连接板与第二顶板之间,所述第一顶板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顶板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一顶板为金属板状结构,所述第一顶板顶部为扁头结构,所述第一顶板用于触发第一传动齿轮转动。

  作为优化,所述分流口传动机构设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一滑轮组、第二传动齿轮、第二滑轮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淤泥分流控制箱内壁上,所述第一滑轮组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上方,所述第二传动齿轮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淤泥分流控制箱内壁上,所述第二滑轮组通过螺栓铆合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上方,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上设有卷线轴,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在转动时将会控制传动牵引线进行工作。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基于淤泥分流处理的新型污水处理池水闸进行工作时:

  通过设有一种压力触发机构,所述压力触发机构设有淤泥重力压板、重力压杆、重力底板,当污水处理池里的淤泥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淤泥进入排污斗,将会压动淤泥重力压板下压,从而带动重力压杆与重力底板下压,在下压的过程中,重力底板与连接板相接触,从而挤压连接板,推动压力折叠装置进行工作;

  通过设有一种压力折叠装置,所述压力折叠装置设有连接板、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顶板、第二顶板,当重力底板挤压连接板,连接板与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相连接,但由于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被淤泥分流控制箱顶住,所以在连接板下压时,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向上进行V字形折叠,在折叠的过程中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顶住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推动分流口传动机构进行工作;

  通过设有一种分流口传动机构,所述分流口传动机构设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一滑轮组、第二传动齿轮、第二滑轮组,当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向上进行V字形折叠,在折叠的过程中第一顶板和第二顶板顶住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使第一传动齿轮进行逆时针转动,使第二传动齿轮进行顺时针方向转动,在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传动牵引线拉动,从而带动分流控制装置进行工作;

  通过设有一种分流控制装置,所述分流控制装置设有传动牵引线、分流口挡板、扭力弹簧,在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传动牵引线拉动,从而拉动分流口挡板开启,从而使淤泥通过不同的分流口排放出去,当完成排放后,淤泥重力压板上的压力消失,从而使得复位弹簧进行弹性恢复,从而带动淤泥重力压板恢复原位,同时也带动拉动分流口挡板关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通过压力控制淤泥重力压板的活动,从而带动压力折叠装置进行工作,拉动分流口挡板开启,实现淤泥的分流,加快了淤泥的排放速度,同时也降低了淤泥堵塞排放口的几率,增强了污水处理的效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