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8.14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IPC分类号C02F3/2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底层三相分离器,固定地设置在罐体内,位于罐体的下部;布水装置,设置在罐体内;顶层三相分离器,固定地设置在罐体内,位于底层三相分离器的上方;填料层,固定地设置在罐体内,位于顶层三相分离器的上方;填料层为蜂窝状;集气管,包括;第一集气管和第二集气管;第一集气管从罐体的顶部延伸至底层三相分离器处;第二集气管从罐体的顶部延伸至顶层三相分离器处;罐体的上部设置有出水槽;出水槽的位置高于填料层的位置。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厌氧反应器内污泥流失,改善污水处理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底层三相分离器、布水装置、顶层三相分离器、填料层和集气管;
所述底层三相分离器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罐体内,位于所述罐体的下部;所述底层三相分离器的下方为一级反应室;
所述布水装置设置在所述罐体内,用于在所述底层三相分离器的下方布水;
所述顶层三相分离器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罐体内,位于所述底层三相分离器的上方;在所述底层三相分离器与所述顶层三相分离器之间形成二级反应室;
所述填料层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罐体内,位于所述顶层三相分离器的上方;
所述填料层为蜂窝状;
所述集气管包括;第一集气管和第二集气管;
所述第一集气管从所述罐体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底层三相分离器处;
所述第二集气管从所述罐体的顶部延伸至所述顶层三相分离器处;
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有出水槽;所述出水槽的位置高于所述填料层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 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水装置包括:分水构件、进水管、布水软管和布水帽;
所述分水构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罐体的顶部;
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分水构件上,与所述分水构件连通,用于给所述分水构件供水;
所述布水帽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布水帽为多个;多个所述布水帽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罐体的底部;
所述布水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分水构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布水帽连通;水通过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分水构件,再通过所述布水软管至所述布水帽,在所述罐体的底部进行布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水帽包括:连接端和出水端;
所述连接端连接在所述布水软管上,并与所述布水软管连通;
所述出水端设置设置在所述连接端的下方,与所述连接端一体化设置;
所述出水端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水软管为多个;多个所述布水软管集中通过所述填料层的中心部位向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料层为酶浮填料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料层的通道倾斜设置;所述通道与所述罐体的竖直方向具有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角为10°~1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为圆柱管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放空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体上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位于所述底层三相分离器与所述顶层三相分离器之间。
说明书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升流式厌氧反应器是传统的厌氧反应器之一。三相分离器是升流式厌氧反应器的核心部件,它可以再水流湍动的情况下将气体、水和污泥分离。废水经反应器底部的配水系统进入,在反应器内与絮状厌氧污泥充分接触,通过厌氧微生物的讲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泥物大部分转化为沼气,小部分转化为污泥,沼气、水、泥混合物通过三相分离器得于分离。
但是,传统的升流式厌氧反应器在水流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由于厌氧反应器下层产气量大,污水上升流速大,污泥随水流快速上升,而上层产气量小,污水上升流速降低,此时,颗粒较大的污泥经三相分离器截留,而颗粒较小的污泥继续随水流上升,容易将反应器内的污泥带出反应器外,造成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降低,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主要目的在于避免厌氧反应器内污泥流失,改善污水处理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底层三相分离器、布水装置、顶层三相分离器、填料层和集气管;
所述底层三相分离器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罐体内,位于所述罐体的下部;所述底层三相分离器的下方为一级反应室;
所述布水装置设置在所述罐体内,用于在所述底层三相分离器的下方布水;
所述顶层三相分离器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罐体内,位于所述底层三相分离器的上方;在所述底层三相分离器与所述顶层三相分离器之间形成二级反应室;
所述填料层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罐体内,位于所述顶层三相分离器的上方;
所述填料层为蜂窝状;
所述集气管包括;第一集气管和第二集气管;
所述第一集气管从所述罐体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底层三相分离器处;
所述第二集气管从所述罐体的顶部延伸至所述顶层三相分离器处;
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有出水槽;所述出水槽的位置高于所述填料层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布水装置包括:分水构件、进水管、布水软管和布水帽;
所述分水构件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罐体的顶部;
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分水构件上,与所述分水构件连通,用于给所述分水构件供水;
所述布水帽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布水帽为多个;多个所述布水帽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罐体的底部;
所述布水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分水构件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布水帽连通;水通过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分水构件,再通过所述布水软管至所述布水帽,在所述罐体的底部进行布水。
进一步地,所述布水帽包括:连接端和出水端;
所述连接端连接在所述布水软管上,并与所述布水软管连通;
所述出水端设置设置在所述连接端的下方,与所述连接端一体化设置;
所述出水端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出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布水软管为多个;多个所述布水软管集中通过所述填料层的中心部位向下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层为酶浮填料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层的通道倾斜设置;所述通道与所述罐体的竖直方向具有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为10°~15°。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为圆柱管状。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放空管。
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上设置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位于所述底层三相分离器与所述顶层三相分离器之间。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填料层固定地设置在罐体内,位于顶层三相分离器的上方;填料层为蜂窝状;在厌氧反应器内增加了填料层,随水流上升的污泥在填料层上附着,形成厌氧生物膜,而且污泥与填料层的斜面接触,更容易在填料层斜面沉淀,从而有效避免了污泥流失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