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8.11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IPC分类号B01D36/04; B01D29/31; B01D29/03; B01D29/50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溢流管道装置,包括H型管、管盖、绳索、过滤装置,H型管由池内管、连通管和池外管组成,池内管和池外管均竖直设置,连通管水平设置且横跨在池内管和池外管之间,池内管和池外管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均为敞口,管盖盖设在池外管的上端口处,过滤装置设置在池外管内且位于连通管之下,过滤装置通过绳索与管盖悬吊连接。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利于清洗,能够有效防止污水处理系统污泥池溢流管道因发生虹吸现象而导致的管道堵塞问题,从而减少了劳动量和资金成本,同时保障了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安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溢流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H型管(1)、管盖(2)、绳索(3)、过滤装置(5),所述H型管(1)由池内管(1a)、连通管(1b)和池外管(1c)组成,所述池内管(1a)和池外管(1c)均竖直设置,所述连通管(1b)水平设置且横跨在池内管(1a)和池外管(1c)之间,所述池内管(1a)和池外管(1c)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均为敞口,所述管盖(2)盖设在池外管(1c)的上端口处,所述过滤装置(5)设置在池外管(1c)内且位于连通管(1b)之下,所述过滤装置(5)通过绳索(3)与管盖(2)悬吊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溢流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5)包括圆柱过滤网筒(5b)、圆台过滤网筒(5c)、过滤网片(5d),圆柱过滤网筒(5b)、圆台过滤网筒(5c)均为上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圆台过滤网筒(5c)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所述圆台过滤网筒(5c)置于圆柱过滤网筒(5b)内,且圆台过滤网筒(5c)上端低于圆柱过滤网筒(5b)上端,所述过滤网片(5d)置于圆台过滤网筒(5c)内,所述圆柱过滤网筒(5b)的外侧壁与池外管(1c)内侧壁紧贴,所述圆台过滤网筒(5c)的上端外侧壁与圆柱过滤网筒(5b)的内侧壁紧贴,所述圆台过滤网筒(5c)的底端与圆柱过滤网筒(5b)的底壁紧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污水 处理系统溢流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过滤网筒(5b)、圆台过滤网筒(5c)、过滤网片(5d)的网眼直径依次增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溢流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过滤网筒(5b)、圆台过滤网筒(5c)均为不锈钢网筒,所述过滤网片(5d)为不锈钢网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溢流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5)顶部设有挂环(5a),所述绳索(3)下端连接有挂钩(4),所述绳索(3)通过挂钩(4)勾住过滤装置(5)顶部的挂环(5a)。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溢流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管(1)的池外管(1c)长度长于池内管(1a)。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溢流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盖(2)内侧中心设有固定挂圈(2a),通过固定挂圈(2a)与绳索(3)上端相连接,所述管盖(2)上开有多个上下贯通的圆孔(2b)。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溢流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管(1)为碳钢管。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溢流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外管(1c)上还安装有手轮蝶阀(6),所述手轮蝶阀(6)位于过滤装置(5)之下。
说明书
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溢流管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溢流管道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法的污水处理系统来说,气浮系统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后,上部的刮渣机将浮渣刮入泥槽后溢流至污泥池中进行沉降,自下而上分为污泥层、上清液和浮渣层。污泥层通过螺杆泵抽取送入脱水机进行浓缩压滤成泥饼,上清液通过溢流管道溢流至集水井。然而污泥池中溢流管道端口与集水井存在一定的高度差,而且上清液液面与浮渣之间由于长时间的浸泡产生了一定的粘聚力,所以在实际的溢流过程中,溢流管道内很容易形成虹吸现象,造成大量浮渣被带出从而导致溢流管道堵塞的问题,进而导致上清液无法从溢流管道流出,待污水灌满污泥池后溢流导致污染。为了不让污水从污泥池中漫出,维护人员需要定期进行排水并疏通溢流管道,这不仅增加了人员的劳动量和资金成本,同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影响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效降低堵塞率的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溢流管道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溢流管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H型管、管盖、绳索、过滤装置,所述H型管由池内管、连通管和池外管组成,所述池内管和池外管均竖直设置,所述连通管水平设置且横跨在池内管和池外管之间,所述池内管和池外管的上端口和下端口均为敞口,所述管盖盖设在池外管的上端口处,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池外管内且位于连通管之下,所述过滤装置通过绳索与管盖悬吊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圆柱过滤网筒、圆台过滤网筒、过滤网片,圆柱过滤网筒、圆台过滤网筒均为上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圆台过滤网筒形状为上大下小的圆台状,所述圆台过滤网筒置于圆柱过滤网筒内,且圆台过滤网筒上端低于圆柱过滤网筒上端,所述过滤网片置于圆台过滤网筒内,所述圆柱过滤网筒的外侧壁与池外管内侧壁紧贴,所述圆台过滤网筒的上端外侧壁与圆柱过滤网筒的内侧壁紧贴,所述圆台过滤网筒的底端与圆柱过滤网筒的底壁紧贴。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过滤网筒、圆台过滤网筒、过滤网片的网眼直径依次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过滤网筒、圆台过滤网筒均为不锈钢网筒,所述过滤网片为不锈钢网片。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装置顶部设有挂环,所述绳索下端连接有挂钩,所述绳索通过挂钩勾住过滤装置顶部的挂环。
进一步的,所述H型管的池外管长度长于池内管。
进一步的,所述管盖内侧中心设有固定挂圈,通过固定挂圈与绳索上端相连接,所述管盖上开有多个上下贯通的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H型管为碳钢管。
进一步的,所述池外管上还安装有手轮蝶阀,所述手轮蝶阀位于过滤装置之下。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的污水处理系统溢流管道装置,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利于清洗,能够有效防止污水处理系统污泥池溢流管道因发生虹吸现象而导致的管道堵塞问题,从而减少了劳动量和资金成本,同时保障了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