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8.08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浓度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依次连通设有厌氧处理系统、水解酸化处理系统、接触氧化处理系统和沉淀处理系统,所述沉淀处理系统连通有污泥池和清水池,所述厌氧处理系统连接有污水进管,所述清水池连接有清水出管;所述水解酸化处理系统与所述沉淀处理系统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系统,所述污泥池与所述水解酸化处理系统之间设有污泥上清液回流系统。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处理高浓度污水、并且处理效果好、设备可一体化设置。
权利要求书
1.高浓度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依次连通设有厌氧处理系统、水解酸化处理系统、接触氧化处理系统和沉淀处理系统,所述沉淀处理系统连通有污泥池和清水池,所述厌氧处理系统连接有污水进管,所述清水池连接有清水出管;所述水解酸化处理系统与所述沉淀处理系统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系统,所述污泥池与所述水解酸化处理系统之间设有污泥上清液回流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浓度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处理系统包括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的若干厌氧处理池,各所述厌氧处理池内的上部分别设有厌氧溢流槽,所述厌氧溢流槽的底部连接有厌氧出水管;沿污水处理流动方向,所述污水进管端部伸入位于始端的所述厌氧处理池内底部并连接有布水装置,位于末端的所述厌氧处理池内的厌氧出水管下端连接所述水解酸化处理系统,相邻两所述厌氧处理池内的厌氧出水管中位于上游位置的所述厌氧处理池内的厌氧出水管下端伸入位于下游位置的所述厌氧处理池内底部;所述厌氧出水管下端连接有布水装置;所述壳体顶部位于末端所述厌氧处理池处设有气体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浓度污水 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末端所述厌氧处理池的中部设有厌氧回流出口,位于始端所述厌氧处理池的底部设有厌氧回流入口,所述厌氧回流出口与厌氧回流入口之间设有厌氧回流管,所述厌氧回流管上设有厌氧回流泵。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高浓度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酸化处理系统包括所述壳体内设有的水解酸化处理池,所述水解酸化处理池内设有水解酸化填料,所述水解酸化处理池内上部设有水解酸化溢流槽,所述水解酸化溢流槽底部连接有水解酸化出水管,所述水解酸化出水管下端连接所述接触氧化处理系统,所述水解酸化出水管下端连接有布水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浓度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上清液回流系统为所述污泥池与所述水解酸化处理池之间设有的溢流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浓度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氧化处理系统包括所述壳体内设有的接触氧化处理池,所述接触氧化处理池内设有接触氧化填料,所述接触氧化处理池内设有曝气系统,所述接触氧化处理池内上部设有接触氧化溢流槽,所述接触氧化溢流槽底部连接有接触氧化出水管,所述接触氧化出水管下端连接所述沉淀处理系统。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浓度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接触氧化处理池的上部设有的进风口,所述接触氧化处理池内上部设有连通所述进风口的曝气主管,所述接触氧化处理池内底部分布有曝气器,所述曝气器之间连通有曝气支管,所述曝气主管与所述曝气支管之间连通有曝气立管。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浓度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处理系统包括所述壳体内设有的沉淀处理池,所述沉淀处理池内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下端伸至所述沉淀处理池内下部,所述中心管下端设有防溅板,所述接触氧化出水管连接所述中心管上部,所述沉淀处理池内上部设有沉淀溢流槽,所述沉淀溢流槽底部连接有沉淀出水管,所述沉淀出水管下端伸入所述清水池内底部,所述沉淀出水管下端连接有布水装置;所述沉淀处理池内还设有污泥排出系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浓度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系统包括所述水解酸化处理池底部设有的污泥回流入口,所述沉淀处理池底部设有污泥回流出口,所述污泥回流入口和污泥回流出口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有污泥回流泵。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浓度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排出系统包括所述污泥池内设有的污泥管,所述沉淀处理池内设有污泥提升管,所述污泥提升管下端伸至所述沉淀处理池底部,所述污泥提升管上端连接所述污泥管;所述污泥提升管连接有压力风管,所述压力风管上设有污泥气提电磁阀。
说明书
高浓度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高浓度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多采用厌氧处理、水解酸化处理和沉淀处理,使得污水经处理后可以重新利用。但是目前的处理设备大多为独立设置,使用时非常的不便,同时当前污水处理设备对于普通浓度的污水处理效果非常有效,但是对于高浓度的污水处理效果则一般,对高浓度污水的重新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处理高浓度污水、并且处理效果好、设备一体化设置的高浓度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高浓度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依次连通设有厌氧处理系统、水解酸化处理系统、接触氧化处理系统和沉淀处理系统,所述沉淀处理系统连通有污泥池和清水池,所述厌氧处理系统连接有污水进管,所述清水池连接有清水出管;所述水解酸化处理系统与所述沉淀处理系统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系统,所述污泥池与所述水解酸化处理系统之间设有污泥上清液回流系统。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厌氧处理系统包括所述壳体内依次设有的若干厌氧处理池,各所述厌氧处理池内的上部分别设有厌氧溢流槽,所述厌氧溢流槽的底部连接有厌氧出水管;沿污水处理流动方向,所述污水进管端部伸入位于始端的所述厌氧处理池内底部并连接有布水装置,位于末端的所述厌氧处理池内的厌氧出水管下端连接所述水解酸化处理系统,相邻两所述厌氧处理池内的厌氧出水管中位于上游位置的所述厌氧处理池内的厌氧出水管下端伸入位于下游位置的所述厌氧处理池内底部;所述厌氧出水管下端连接有布水装置;所述壳体顶部位于末端所述厌氧处理池处设有气体出口。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位于末端所述厌氧处理池的中部设有厌氧回流出口,位于始端所述厌氧处理池的底部设有厌氧回流入口,所述厌氧回流出口与厌氧回流入口之间设有厌氧回流管,所述厌氧回流管上设有厌氧回流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解酸化处理系统包括所述壳体内设有的水解酸化处理池,所述水解酸化处理池内设有水解酸化填料,所述水解酸化处理池内上部设有水解酸化溢流槽,所述水解酸化溢流槽底部连接有水解酸化出水管,所述水解酸化出水管下端连接所述接触氧化处理系统,所述水解酸化出水管下端连接有布水装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泥上清液回流系统为所述污泥池与所述水解酸化处理池之间设有的溢流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接触氧化处理系统包括所述壳体内设有的接触氧化处理池,所述接触氧化处理池内设有接触氧化填料,所述接触氧化处理池内设有曝气系统,所述接触氧化处理池内上部设有接触氧化溢流槽,所述接触氧化溢流槽底部连接有接触氧化出水管,所述接触氧化出水管下端连接所述沉淀处理系统。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所述壳体上位于所述接触氧化处理池的上部设有的进风口,所述接触氧化处理池内上部设有连通所述进风口的曝气主管,所述接触氧化处理池内底部分布有曝气器,所述曝气器之间连通有曝气支管,所述曝气主管与所述曝气支管之间连通有曝气立管。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处理系统包括所述壳体内设有的沉淀处理池,所述沉淀处理池内设有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下端伸至所述沉淀处理池内下部,所述中心管下端设有防溅板,所述接触氧化出水管连接所述中心管上部,所述沉淀处理池内上部设有沉淀溢流槽,所述沉淀溢流槽底部连接有沉淀出水管,所述沉淀出水管下端伸入所述清水池内底部,所述沉淀出水管下端连接有布水装置;所述沉淀处理池内还设有污泥排出系统。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泥回流系统包括所述水解酸化处理池底部设有的污泥回流入口,所述沉淀处理池底部设有污泥回流出口,所述污泥回流入口和污泥回流出口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有污泥回流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泥排出系统包括所述污泥池内设有的污泥管,所述沉淀处理池内设有污泥提升管,所述污泥提升管下端伸至所述沉淀处理池底部,所述污泥提升管上端连接所述污泥管;所述污泥提升管连接有压力风管,所述压力风管上设有污泥气提电磁阀。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高浓度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依次连通设有厌氧处理系统、水解酸化处理系统、接触氧化处理系统和沉淀处理系统,所述沉淀处理系统连通有污泥池和清水池,所述厌氧处理系统连接有污水进管,所述清水池连接有清水出管;所述水解酸化处理系统与所述沉淀处理系统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系统,所述污泥池与所述水解酸化处理系统之间设有污泥上清液回流系统。本实用新型各部分采用设置在壳体内的一体化设置方式,使得各部分之间的布置紧凑,安装连接方便,并且通过厌氧处理系统、水解酸化处理系统、接触氧化处理系统和沉淀处理系统依次对高浓度污水进行处理,通过污泥回流系统和污泥上清液回流系统,保证并提高了水解酸化处理系统和接触氧化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高浓度污水的处理效果,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的处理高浓度污水,并且处理效果好,便于高浓度污水处理后的重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