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3.28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的颗粒强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一个至多个生物反应区,所述生物反应区至少有一个包括悬浮颗粒系统,所述的悬浮颗粒系统中包括作为微生物群的载体颗粒,所述悬浮颗粒系统以有利于微生物群生长为原则,所述生物反应区包括兼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所述的颗粒强化污水处理装置采用集中箱式,方便移动,可任意组装,将其安装于拖车内可自由移动,针对布局分散的乡镇、住宅小区、宾馆、饭店、旅游点、山区等污水不能接入排水管网的污染源,进行就地处理。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能耗小、产泥量少、易于操控管理等优点,在分散点源污水处理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移动式的颗粒强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生物反应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应区至少有一个包括悬浮颗粒系统,所述的悬浮颗粒系统中包括作为微生物群的载体颗粒,所述悬浮颗粒系统以有利于微生物群生长为原则;所述载体颗粒为轻颗粒、重颗粒或混合颗粒,所述轻颗粒为塑料颗粒和/或中空的玻璃球;所述重颗粒为塑料颗粒、火山岩颗粒和/或沸石颗粒;所述轻、重颗粒的形状为球形、椭球形、柱状形或不规则多边形;
所述生物反应区包括兼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向所述的生物反应区的中部或下部通入气体;所述气体通过曝气器均匀分布,所述曝气器选用盘式膜片曝气器、管式曝气器或微孔型皮管;
其中,在气体的作用下,载体颗粒处于悬浮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的颗粒强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沉降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的颗粒强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颗粒的直径为0.5-12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的颗粒强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颗粒的直径为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的颗粒强化污水 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颗粒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孔,预先或者在处理污水过程中在微孔中富集微生物,以及所述颗粒还可选的包括一个或多个与微孔连通的空腔,空腔内部预先富集微生物,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微孔与污水接触、传质;其中,所述微生物是处理污水前由颗粒预先携带的,或是处理污水时富集、携带自污水本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的颗粒强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浮颗粒为轻颗粒,所述轻颗粒密度大于等于所在水体密度的50%且小于所在水体的密度;
所述悬浮颗粒为重颗粒,所述重颗粒的密度大于所在水体的密度且小于等于所在水体密度的150%;
所述悬浮颗粒系统为混合颗粒,所述混合颗粒为轻颗粒和重颗粒的混合,所述混合颗粒的密度在水体密度的50%-15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的颗粒强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轻颗粒密度大于等于所在水体密度的80%且小于所在水体的密度;
所述重颗粒的密度大于所在水体的密度且小于等于所在水体密度的120%;
所述混合颗粒的密度在水体密度的80%-12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的颗粒强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进水系统、出水系统、进气系统、排泥系统或其组合;
所述进气系统采用连续或间歇式进气方式。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的颗粒强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一个或多个所述装置,布置于可移动的集装箱或拖车中,就地处理分散点源的污水。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的颗粒强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一个或多个所述装置放置于分散点源污水口附近,就地处理点源污水,处理后的装置移动到下一个点源污水口附近,继续使用。
说明书
可移动式的颗粒强化污水处理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7年3月28日提交的如下中国专利申请号的优先权并通过全文引用的方式将如下中国专利申请号的全文引用结合到本申请:
201710190014.8,201710190231.7,201710190239.3,201710190261.8,201710191017.3,201710191046.X,201720306549.2,201720306550.5,201720307758.9,201720308436.6,201720308438.5,201720308449.3。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式的颗粒强化污水处理装置,应用于分散点源污水处理。
背景技术
从2015年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来看,我国目前的整体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废水排放量也随之增加,因此中国的水资源形势岌岌可危。废水主要来源于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畜禽养殖场废水及农业废水等,废水的主要指标为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以及总磷等,其中含有能促进水生植物生长的各种营养物质、能致病的病原体微生物以及可能致癌或基因突变的有毒化合物,若这些污水不及时处理,直接排放后,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及身体健康带来了隐患。
处理废水的方法有很多,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四种,处理废水时可同时运用这些方法,其中生物法是最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因而被广泛采用。目前,在国内的大部分传统废水处理厂中,生物法处理废水技术采用的是活性污泥法,比如氧化沟活性污泥法、A-B活性污泥法、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投料式活性污泥法等,虽然处理效果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要求,但这些方法有机负荷低、微生物浓度低、耐冲击负荷能力弱、剩余污泥产量大,易产生污泥膨胀,造成处理效率低、能耗高、剩余污泥量大,从而使得装置体积大,占用空间多,因此需要一种更加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技术。同时,在一些人口密度低的地方,不适宜建设大规模管网、大型污水处理厂的地方以及只需短暂性处理的小型场所等等,这些地方无法使用传统的废水处理装置,需要一种建设和运行成本低且可移动的小型化污水处理装置。综上所述,现今需要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及可移动的小型化污水处理装置。
本申请基于前述引用的相关在先申请,对其进行应用进行拓展,将所述的含有悬浮颗粒系统的箱体式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在自由移动的集装箱或拖车内,用于处理分散点源的污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的颗粒强化污水处理装置,所述的颗粒强化污水处理装置采用集装箱式,方便移动,可任意组装,将其安装于拖车内可自由移动,针对布局分散的乡镇、住宅小区、宾馆、饭店、旅游点、山区等污水不能接入排水管网的污染源,进行就地处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移动式的颗粒强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
一个或多个生物反应区;
所述生物反应区至少有一个包括悬浮颗粒系统,所述的悬浮颗粒系统中包括作为微生物群的载体颗粒,所述悬浮颗粒系统以有利于微生物群生长为原则;所述载体颗粒为轻颗粒、重颗粒或混合颗粒,所述轻颗粒为塑料颗粒和/或中空的玻璃球;所述重颗粒为塑料颗粒、火山岩颗粒和/或沸石颗粒;所述轻、重颗粒的形状为球形、椭球形、柱状形或不规则多边形;
所述生物反应区包括兼氧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向所述的生物反应区的中部或下部通入气体;所述气体通过曝气器均匀分布,所述曝气器选用盘式膜片曝气器、管式曝气器或微孔型皮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移动式的颗粒强化污水处理装置具有以下优点:装置结构紧凑、面积小、处理效率高、能耗小、污泥产量少、移动方便、易于操控、可就地处理等,在分散点源污水处理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