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12.19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IPC分类号C02F3/32
摘要
一种农村污水环岛式处理系统,实用新型涉及新农村废水的处理领域。农村污水环岛式处理系统包括:曝气处理单元、改进型生态渠、桥梁、景观植物、功能性植物。本实用新型中农村污水环岛式处理系统结构设计合理,生态环保,将普通曝气处理方法和生态渠相结合,在具有后续处理单元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曝气功率,改进型生态渠以环绕的方式首尾相连将曝气处理单元围绕在中间,改进型生态渠种植功能性植物,同时对曝气处理单元进行地埋处理,并在表面栽植景观植物。这样既可以达到节约运行成本同时又具有美观和净化环境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农村污水环岛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农村污水环岛式处理系统包括:曝气处理单元、改进型生态渠、桥梁、周边植物、中间植物;农村污水环岛式处理系统中曝气处理单元建设在中间,曝气处理单元做地埋处理,在曝气处理单元表面覆盖一层3-10cm覆土,覆土层栽种中间植物,栽种密度20-50棵/m2;曝气处理单元周边是改进型生态渠,曝气处理单元的出口和改进型生态渠的进口相通,改进型生态渠以环绕的方式首尾相连将曝气处理单元围绕在中间,污水首先进入中间的曝气处理单元,经过处理后流入改进型生态渠;改进型生态渠中以除磷填料、吸附填料、常规多孔填料作为底层交替堆叠以达到生物载体和滤料作用;改进型生态渠中以中间植物和周边植物按1.5:1-3.5:1栽种,中间植物种植在生态渠填料中,中间植物栽种密度25-50棵/m2,周边植物栽种在生态渠周边,周边植物栽种密度15-25棵/m2;其中所述改进型生态渠以一道桥梁与中间的曝气处理单元连接,通过桥梁可进入中间的曝气处理单元进行日常的维护和检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污水环岛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曝气处理单元表面覆盖的覆土,覆土为普通土地泥土与功能性填料混合物料,普通土地泥土与功能性填料按照15:1-45:1混合均匀,后将混合泥土覆盖于曝气处理单元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村污水 环岛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曝气处理单元表面覆盖的覆土中的功能性填料是除磷填料、吸附填料、常规多孔填料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污水环岛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覆土层栽种的中间植物,中间植物为千蕨菜、再力花、西伯利亚曳尾;栽种密度20-50棵/m2,每种植物按照1:1进行栽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污水环岛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其中所述改进型生态渠底层以除磷填料、吸附填料、常规多孔填料作为底层交替堆叠,堆叠厚度8-20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污水环岛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改进型生态渠栽种的中间植物,中间植物栽种在改进型生态渠的合成功能性填料中,中间植物为千蕨菜、再力花、西伯利亚曳尾;中间植物栽种密度25-50棵/m2,每种植物按照1:1进行栽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污水环岛式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改进型生态渠栽种的周边植物,周边植物栽种在改进型生态渠周边,距离改进型生态渠5m以内均可栽种,周边植物为龙血树、椰子树、棕榈树、鱼尾葵、散尾葵、鸡蛋花、榕树、海枣树、萝芙木、木棉花、树蕨、桫椤、望天树、茶树、棕竹、苏铁、发财树、老板树、南洋杉、竹芋、桉树、瓶子树,海芋一种或一种以上。
说明书
一种农村污水环岛式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农村废水的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村污水环岛式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但又不仅仅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理念的简单复制,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发展的思路中,“美丽乡村”包含的是对整个“三农”发展新起点、新高度、新平台的新期待,即以多功能产业为支撑的农村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农村重新凝聚起新时代农民守护宜居乡村生活的愿望,以耕读文化传家的农村实现文明的更新,融入现代化的进程。
在乡村建设中,因为乡村并不具有城市一样完善的污染物处理系统,因此乡村污水成为乡村建设生态中的一个问题。响应美丽乡村建设,污水处理项目对美化和节约运行成本都非常重视,而单一的处理方法满足不了乡村污水处理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农村污水环岛式处理系统,将普通曝气处理方法和生态渠相结合,在具有后续处理单元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曝气功率,改进的生态渠以环绕的方式首尾相连将曝气处理单元围绕在中间。同时对曝气处理单元进行地埋处理,并在表面栽植周边植物。这样就可以达到节约运行成本同时又具有一定美观效果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村污水环岛式处理系统,将普通曝气处理方法和生态渠相结合,在具有后续处理单元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曝气功率,改进的生态渠以环绕的方式首尾相连将曝气处理单元围绕在中间。同时对曝气处理单元进行地埋处理,并在表面栽植周边植物。这样就可以达到节约运行成本同时又具有一定美观效果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农村污水环岛式处理系统:农村污水环岛式处理系统包括:曝气处理单元、改进型生态渠、桥梁、周边植物、中间植物。其中曝气处理单元建设在中间,且曝气处理单元做地埋处理,在曝气处理单元表面覆盖一层3-10cm 覆土,覆土层栽种中间植物,栽种密度20-50棵/m2;曝气处理单元周边是改进型生态渠,曝气处理单元的出口和改进型生态渠的进口相通,改进型生态渠以环绕的方式首尾相连将曝气处理单元围绕在中间,污水首先进入中间的曝气处理单元,经过处理后流入改进型生态渠;
改进型生态渠中以除磷填料、吸附填料、常规多孔填料作为底层交替堆叠,以达到生物载体和滤料作用。改进型生态渠中以中间植物和周边植物按 1.5:1-3.5:1栽种,美观和功能处理都能达到,中间植物种植在生态渠填料中,中间植物栽种密度25-50棵/m2,周边植物栽种在生态渠周边,周边植物栽种密度15-25棵/m2。
其中所述曝气处理单元表面覆盖的覆土,覆土为普通土地泥土与功能性填料混合物料,泥土与功能性填料按照15:1-45:1混合均匀,后将混合泥土覆盖于曝气处理单元表面。
其中曝气处理单元表面覆盖的覆土中的功能性填料是除磷填料、吸附填料、常规多孔填料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覆土层栽种的中间植物,中间植物为千蕨菜、再力花、西伯利亚曳尾等;栽种密度20-50棵/m2,每种植物按照1:1进行栽种。
其中所述改进型生态渠底层以除磷填料、吸附填料、常规多孔填料作为底层交替堆叠,堆叠厚度8-20cm。
其中所述改进型生态渠栽种的中间植物,中间植物栽种在改进型生态渠的合成功能性填料中,中间植物为千蕨菜、再力花、西伯利亚曳尾等;中间植物栽种密度25-50棵/m2,每种植物按照1:1进行栽种。
其中所述改进型生态渠栽种的周边植物,周边植物栽种在改进型生态渠周边,距离改进型生态渠5m以内均可栽种,周边植物为龙血树、椰子树、棕榈树、鱼尾葵、散尾葵、鸡蛋花、榕树、海枣树、萝芙木、木棉花、树蕨、桫椤、望天树、茶树、棕竹、苏铁、发财树、老板树、南洋杉、竹芋、桉树、瓶子树,海芋一种或一种以上。
其中所述改进型生态渠以一道桥梁与中间的曝气处理单元连接,通过桥梁可进入中间的曝气处理单元进行日常的维护和检修。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生态环保,将普通曝气处理方法和生态渠相结合,在具有后续处理单元的情况下可以降低曝气功率,改生态渠以环绕的方式首尾相连将曝气处理单元围绕在中间,改进型生态渠种植中间植物,同时对曝气处理单元进行地埋处理,并在表面栽植周边植物。这样既可以达到节约运行成本同时又具有美观和净化环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