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12.16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IPC分类号C02F3/12; C02F3/08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生物处理器,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表面设置有贯穿水流动能室内部的进水口,并且在进水口下方的水流动能室上部设置可转动的转桨,所述转桨一端通过传动杆连接有第一传动轮,并且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带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转杆与装置本体内部隔板表面的固定轴承铰接,并且转杆贯穿隔板与螺旋转动棒焊接,所述水流动能室内部下方侧面通过管道口与膜生物处理室相连通,所述膜生物处理室底端安装设置有曝气器,可以将生活中的污水通过非常安全环保的方式进行净化,二次回用节省了大量的淡水资源,还可以将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螺旋转动棒转动的动能。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生物处理器,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上表面设置有贯穿水流动能室(3)内部的进水口(2),并且在进水口(2)下方的水流动能室(3)上部设置可转动的转桨(4),所述转桨(4)一端通过传动杆连接有第一传动轮(5),并且第一传动轮(5)通过传动带(6)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轮(7),所述第二传动轮(7)通过转杆与装置本体(1)内部隔板表面的固定轴承铰接,并且转杆贯穿隔板与螺旋转动棒(9)焊接,所述水流动能室(3)内部下方侧面通过管道口与膜生物处理室(8)相连通,所述膜生物处理室(8)底端安装设置有曝气器(10),并且曝气器(10)上方设置有纤维膜片(11),所述膜生物处理室(8)内漂浮有悬浮球(12),所述膜生物处理室(8)上方通过水管与过滤室(13)连通,所述过滤室(13)内部设置有海绵过滤体(14),并且下方一侧设置有出水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生物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桨(4)通过一端与固定于装置本体(1)内部的轴承相固定,并且第一传动轮(5)以及第二传动轮(7)均与传动带(6)啮合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生物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转动棒(9)设置于膜生物处理室(8)的中部,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传动轮(7)所连接的转杆固定焊接,另一端则与膜生物处理室(8)一侧内壁上的固定轴承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活污水 处理用生物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球(12)为多孔式悬浮球。
说明书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生物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生物处理器。
背景技术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2250m3/人·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300余座城市缺水,严重缺水城市有100余个,年缺水量近60亿m3,每年因缺水造成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人民币。华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50—480m3/人·年,低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5,这一地区的所有城市几乎都面临缺水问题。因此污水回用是缓解华北平原水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利用膜生物反应处理污水的效果环保有效,特别是日常的生活污水只是富营养化并没有较多的化工业污染,所以利用膜生物反应处理回用效果最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生物处理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生物处理器,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上表面设置有贯穿水流动能室内部的进水口,并且在进水口下方的水流动能室上部设置可转动的转桨,所述转桨一端通过传动杆连接有第一传动轮,并且第一传动轮通过传动带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通过转杆与装置本体内部隔板表面的固定轴承铰接,并且转杆贯穿隔板与螺旋转动棒焊接,所述水流动能室内部下方侧面通过管道口与膜生物处理室相连通,所述膜生物处理室底端安装设置有曝气器,并且曝气器上方设置有纤维膜片,所述膜生物处理室内漂浮有悬浮球,所述膜生物处理室上方通过水管与过滤室连通,所述过滤室内部设置有海绵过滤体,并且下方一侧设置有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转桨通过一端与固定于装置本体内部的轴承相固定,并且第一传动轮以及第二传动轮均与传动带啮合安装。
优选的,所述螺旋转动棒设置于膜生物处理室的中部,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传动轮所连接的转杆固定焊接,另一端则与膜生物处理室一侧内壁上的固定轴承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悬浮球为多孔式悬浮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可以将生活中的污水通过非常安全环保的方式进行净化,二次回用节省了大量的淡水资源,还可以将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螺旋转动棒转动的动能;
2、利用水流带动转桨从而使螺旋转动棒转动,这样有效的使膜生物处理室中的污水跟污水处理菌种充分的发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