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环保园林污水处理系统

发布时间:2019-4-6 15:43:4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7.04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地表自循环水路和地下污水处理装置;地表自循环水路包括第一水系第二水系和第三水系;第二水系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水系和第三水系连通,第一水系和第三水系远离第二水系的一端分别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地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滤槽和储水槽;滤槽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抽水管和第四抽水管与处理罐和储水槽相互连通;处理罐远离滤槽的一端连接有集水管路;储水槽远离滤槽的一端连接有出水管路;集水管路和出水管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互连通。本发明的园林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实现园林水系统的快速自循环,并对园林污水进行快速有效地处理。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相互连通的地表自循环水路和地下污水处理装置;

  所述地表自循环水路包括第一水系(400)第二水系(401)和第三水系(402);所述第二水系(4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系(400)和第三水系(402)连通,所述第一水系(400)和第三水系(402)远离所述第二水系(401)的一端分别设有出水口(100)和进水口(101);

  所述地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滤槽和储水槽(207);所述滤槽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抽水管(213)和第四抽水管(216)与所述处理罐和储水槽(207)相互连通;所述处理罐远离所述滤槽的一端连接有集水管路(200);所述储水槽(207)远离所述滤槽的一端连接有出水管路(218);所述集水管路(200)和出水管路(218)分别与所述进水口(101)和出水口(100)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系(400),第二水系(401)和第三水系(402)的地势依次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生态园林区(300)中的与所述集水管路(200)连通的若干个地表滤水孔(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自循环水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水系(401)和第三水系(402)之间的第一送水泵(403)和设置于所述第三水系(402)中的第二送水泵(4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罐包括地势依次降低,并通过第一转动隔板(256)和第二转动隔板(257)相互间隔的第一处理罐(201),第二处理罐(202)和第三处理罐(203);所述第一处理罐(201)连接有集水管路(200);所述第二处理罐(202)的内部设有砂砾层(240)和活性炭层(241);所述第三处理罐(203)连接有絮凝剂储存罐(208),并通过所述第一抽水管(213)与所述滤槽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罐(201)和第二处理罐(202)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重力感应装置(250)和第二重力感应装置(253);所述第一重力感应装置(250)和第二重力感应装置(253)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轴承(252)和第二轴承(255);所述第一转动隔板(256)和第二转动隔板(257)分别能够围绕所述第一轴承(252)和第二轴承(255)转动;所述第一重力感应装置(250)和第一轴承(252)之间设有第一弹簧(251);所述第二重力感应装置(253)和第二轴承(255)之间设有第二弹簧(25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槽包括通过第二抽水管(214)和第三抽水管(215)相互连通的第一滤槽(204)第二滤槽(205)和第三滤槽(206);所述第一滤槽(204)通过第一抽水管(213)与所述处理罐连通,所述第三滤槽(206)通过第四抽水管(216)与所述储水槽(207)连通;所述第一滤槽(204),第二滤槽(205)和第三滤槽(206)的内部分别设有地势依次降低的第一滤层(242)第二滤层(243)和第三滤层(24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处理罐(203)的内部设有搅拌装置(260)。

  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水管(213),第二抽水管(214),第三抽水管(215)和第四抽水管(216)分别连接有第一抽水泵(230),第二抽水泵(231),第三抽水泵(232)和第四抽水泵(233)。

  10.一种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可循环园林灌溉用水由出水口(100)输送至生态园林区(300);

  S2.所述园林灌溉用水依次通过第一水系(400)第二水系(401)和第三水系(402),成为园林污水;

  S3.所述园林污水由进水口(101)进入集水管路(200),并储存于第一处理罐(201)中;

  S4.通过第一重力感应装置(250)监测所述第一处理罐(201)中不断增加的园林污水重量,当所述园林污水重量达到阈值,通过第一转动隔板(256)围绕第一轴承(252)的转动,将所述园林污水输送至第二处理罐(202);

  S5.进入所述第二处理罐(202)的所述园林污水依次穿过砂砾层(240)和活性炭层(241),通过第二重力感应装置(253)监测所述第二处理罐(202)中不断增加的园林污水重量,当所述园林污水重量达到阈值,通过第二转动隔板(257)围绕第二轴承(255)的转动,将所述园林污水输送至第三处理罐(203);

  S6.进入所述第三处理罐(203)的所述园林污水在搅拌装置(260)的搅拌下,与絮凝剂进行混合和反应;

  S7.将所述园林污水依次通过地势依次降低的第一滤层(242)第二滤层(243)和第三滤层(244),并输送至储水槽(207),成为所述可循环园林灌溉用水;

  S8.启动气泵(270),将所述可循环园林灌溉用水通过出水管路(218)重新输送至所述出水口(100)。

  说明书

  一种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态园林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等构成的生态部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生态园林的设计过程中,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程。生态园林中喷泉、景观水池、浇灌等用水主要采用自来水,而雨天污水通常直接排入市政的排污管道,这样对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园林污水具有含磷含氮,微生物多等特殊性,未经过相应特殊处理而进入市政排污管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地表自循环水路和地下污水处理装置;

  所述地表自循环水路包括第一水系第二水系和第三水系;所述第二水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水系和第三水系连通,所述第一水系和第三水系远离所述第二水系的一端分别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

  所述地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处理罐、滤槽和储水槽;所述滤槽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抽水管和第四抽水管与所述处理罐和储水槽相互连通;所述处理罐远离所述滤槽的一端连接有集水管路;所述储水槽远离所述滤槽的一端连接有出水管路;所述集水管路和出水管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系,第二水系和第三水系的地势依次降低。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生态园林区中的与所述集水管路连通的若干个地表滤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地表自循环水路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水系和第三水系之间的第一送水泵和设置于所述第三水系中的第二送水泵。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罐包括地势依次降低,并通过第一转动隔板和第二转动隔板相互间隔的第一处理罐,第二处理罐和第三处理罐;所述第一处理罐连接有集水管路;所述第二处理罐的内部设有砂砾层和活性炭层;所述第三处理罐连接有絮凝剂储存罐,并通过所述第一抽水管与所述滤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处理罐和第二处理罐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重力感应装置和第二重力感应装置;所述第一重力感应装置和第二重力感应装置的底部分别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转动隔板和第二转动隔板分别能够围绕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转动;所述第一重力感应装置和第一轴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重力感应装置和第二轴承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滤槽包括通过第二抽水管和第三抽水管相互连通的第一滤槽第二滤槽和第三滤槽;所述第一滤槽通过第一抽水管与所述处理罐连通,所述第三滤槽通过第四抽水管与所述储水槽连通;所述第一滤槽,第二滤槽和第三滤槽的内部分别设有地势依次降低的第一滤层第二滤层和第三滤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处理罐的内部设有搅拌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抽水管,第二抽水管,第三抽水管和第四抽水管分别连接有第一抽水泵,第二抽水泵,第三抽水泵和第四抽水泵。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可循环园林灌溉用水由出水口输送至生态园林区;

  S2.所述园林灌溉用水依次通过第一水系,第二水系和第三水系,成为园林污水;

  S3.所述园林污水由进水口进入集水管路,并储存于第一处理罐中;

  S4.通过第一重力感应装置监测所述第一处理罐中不断增加的园林污水重量,当所述园林污水重量达到阈值,通过第一转动隔板围绕第一轴承的转动,将所述园林污水输送至第二处理罐;

  S5.进入所述第二处理罐的所述园林污水依次穿过砂砾层和活性炭层,通过第二重力感应装置监测所述第二处理罐中不断增加的园林污水重量,当所述园林污水重量达到阈值,通过第二转动隔板围绕第二轴承的转动,将所述园林污水输送至第三处理罐;

  S6.进入所述第三处理罐的所述园林污水在搅拌装置的搅拌下,与絮凝剂进行混合和反应;

  S7.将所述园林污水依次通过地势依次降低的第一滤层第二滤层和第三滤层,并输送至储水槽,成为所述可循环园林灌溉用水;

  S8.启动气泵,将所述可循环园林灌溉用水通过出水管路重新输送至所述出水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的环保的园林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实现园林水系的快速自然循环,加快净水的流动和污水的排出,能够将污水排入地下并进行快速有效处理。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