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19-4-7 9:40:19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8.07.05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机体、隔板、过水管道;所述隔板为多个,多个隔板将机体分为通过过水管道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MBBR区、沉淀区、混凝反应区、混凝沉淀区、反硝化过滤区和设备区;所述机体底部还设置有连通厌氧区与沉淀区的污泥回流管和连通缺氧区与MBBR区的混合液回流管;所述缺氧区和MBBR区内均设置有曝气装置和生物填料,且混凝沉淀区内还设置有斜管填料,反硝化过滤区内还设置有反硝化滤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有效处理污水中的氮和磷,且在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效率和稳定性更高,从而使水质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权利要求书

  1.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隔板、过水管道;所述隔板为多个,多个隔板将机体分为通过过水管道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MBBR区、沉淀区、混凝反应区、混凝沉淀区、反硝化过滤区和设备区;所述机体底部还设置有连通厌氧区与沉淀区的污泥回流管和连通缺氧区与MBBR区的混合液回流管;所述缺氧区和MBBR区内均设置有曝气装置和生物填料,且混凝沉淀区内还设置有斜管填料,反硝化过滤区内还设置有反硝化滤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管道的进水端均位于隔板的上端,过水管道的出水端均延伸至机体的底部,且厌氧区、缺氧区、MBBR区、沉淀区、混凝反应区、混凝沉淀区、反硝化过滤区和设备区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污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出水端延伸至厌氧区的底部;所述设备间还设置有出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包括位于机体底部的曝气管和连接曝气管的进气管,且进气管的上端贯穿机体顶部向外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区和MBBR区内还设置有填料架;所述填料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连接在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的固定架;所述生物填料均匀排布的固定在固定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BBR区内还设置有堰槽,且堰槽位于连通MBBR区与沉淀区的过水管道进水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连通所述沉淀区与混凝反应区之间的过水管道出水端设置有布料器,且连通所述反硝化过滤区与设备区之间的过水管道进水端设置有多孔布料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的上端还设置有环形堰槽;所述环形堰槽的横截面呈“L”状,环形堰槽的水平部与沉淀区的内壁固定,且环形堰槽的上端呈锯齿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反应区还设置有加药管,且加药管的进水端贯穿机体向外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区内还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

  说明书

  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为了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一个过程,且污水处理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中国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尤其是地下水的污染触目惊心;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是指各种形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包括:①漂浮和悬浮的大小固体颗粒;②胶状和凝胶状扩散物;③纯溶液。经过调查,中国13亿人口中,有70%饮用地下水,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但据介绍,全国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而另一组数据亦表明,地下水正面临严峻挑战。2011年,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对辖区内的857眼监测井进行过评价水质为I类、II类的监测井占比2%,而IV类、V类的监测井多达76.8%。

  由上可以看出,现在生活污水处理是当前和今后城市节水和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现有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是:生活污水→化粪池→厌氧池→人工湿地(种植根系发达、喜湿、吸收能力强的美人蕉、水葱、菖蒲等植物),最终经人工湿地“过滤”后直接排放。此种处理方式虽然设备在建成后运行费用基本为零,且使用寿命在10年以上,但在整个处理的过程中,污水中的氮、磷在削减功能上效果仍存在诸多不足,从而导致排水氮、磷指标无法达到排放标准,尤其以总氮指标最为显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不仅解决了原来污水中氮、磷不达标的问题,同时还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率和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集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机体、隔板、过水管道;所述隔板为多个,多个隔板将机体分为通过过水管道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MBBR区、沉淀区、混凝反应区、混凝沉淀区、反硝化过滤区和设备区;所述机体底部还设置有连通厌氧区与沉淀区的污泥回流管和连通缺氧区与MBBR区的混合液回流管;所述缺氧区和MBBR区内均设置有曝气装置和生物填料,且混凝沉淀区内还设置有斜管填料,反硝化过滤区内还设置有反硝化滤料。

  进一步的,所述过水管道的进水端均位于隔板的上端,过水管道的出水端均延伸至机体的底部,且厌氧区、缺氧区、MBBR区、沉淀区、混凝反应区、混凝沉淀区、反硝化过滤区和设备区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污口。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进水管,且进水管的出水端延伸至厌氧区的底部;所述设备间还设置有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装置包括位于机体底部的曝气管和连接曝气管的进气管,且进气管的上端贯穿机体顶部向外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缺氧区和MBBR区内还设置有填料架;所述填料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连接在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的固定架;所述生物填料均匀排布的固定在固定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MBBR区内还设置有堰槽,且堰槽位于连通MBBR区与沉淀区的过水管道进水端。

  进一步的,连通所述沉淀区与混凝反应区之间的过水管道出水端设置有布料器,且连通所述反硝化过滤区与设备区之间的过水管道进水端设置有多孔布料管。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区的上端还设置有环形堰槽;所述环形堰槽的横截面呈“L”状,环形堰槽的水平部与沉淀区的内壁固定,且环形堰槽的上端呈锯齿状。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反应区还设置有加药管,且加药管的进水端贯穿机体向外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设备区内还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板将机体分为厌氧区、缺氧区、MBBR区、沉淀区、混凝反应区、混凝沉淀区、反硝化过滤区和设备区,使待处理的污水依次通过厌氧区、缺氧区、MBBR区、沉淀区、混凝反应区、混凝沉淀区、反硝化过滤区和设备区,使污水首先进入到厌氧区内,将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分解为易生化的有机物,并将污水中的磷释放出来;接着将污水送入到缺氧区内,使污水与从MBBR区回流的污水混合,从而进行反硝化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氮,同时去除污水中部分BOD、COD;接着污水送入到MBBR区内进行好氧生物反应过程,从而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接着污水送入到沉淀池进行初次沉淀,且沉淀后的污水送入到混凝反应区内,使进行初次沉淀后的污水进行初次絮凝,初次絮凝后的污水送入到混凝沉淀区内进行继续絮凝,絮凝后产生的清水斜管填料进行沉淀,沉淀后产生的清水则直接进入反硝化过滤区过滤和氧化分解,以此完成废水中的脱氮,最终经过反硝化过滤区的清水直接进入到设备区进行消毒,从而完成污水的整个处理。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有效处理污水中的氮和磷,且在整个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效率和稳定性更高,从而使水质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