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8.07.05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涉及基于生物膜的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过滤箱、进水管、出水管、过滤层、过滤层安装架和圆环衬底层。过滤箱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于过滤层的上方和下方,过滤层的底部通过弹性机构安装于过滤层安装架上,过滤层沿过滤层安装架上下移动,圆环衬底层铺设在过滤箱的内底,且圆环衬底层的圆环内部中空,圆环表面设置有由外向内倾斜翻边形成的孔。该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在过滤层安装架上的过滤层与过滤箱底部的圆环衬底层相配合,提高了过滤层的过滤效率,同时提高了污水净化程度,改善净化效果,进而缓解了现有技术污水净化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箱、进水管、出水管、过滤层、过滤层安装架和圆环衬底层;
所述过滤箱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进水的进水管和用于出水的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于所述过滤层的上方和下方,所述过滤层安装架焊接在所述过滤箱内的顶板上,所述过滤层的底部通过弹性机构安装于所述过滤层安装架上,所述过滤层沿过滤层安装架上下移动,所述圆环衬底层铺设在所述过滤箱的内底,且所述圆环衬底层的圆环内部中空,圆环表面设置有由外向内倾斜翻边形成的孔;所述过滤层包括上下分布的石墨烯叠层和生物膜层,所述石墨烯叠层和生物膜层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安装架包括四边形框架和固定在所述四边形框架的四个顶角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与所述过滤箱的顶板连接,所述四边形框架与所述过滤层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衬底层的圆环结构内填充有磁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为弹簧或弹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层为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兼性好氧菌、厌氧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以及藻类组成的微生态膜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连接杆和圆环衬底层的圆环结构的外层均涂覆有防水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杆与所述过滤层相接触的侧面设置有滚轮。
说明书
一种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生物膜的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是污水的主要来源。城市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是一些没有毒素的有机物,如糖类、淀粉、油脂、蛋白质和尿素等,其中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含量较高。而工业废水则由于不同的行业产生的污染物不同,大多包含化学有毒物质、有机物、重金属污染物以及病原体等。因此,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对于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污水生物处理是污水二级处理,是用生物学的方法处理污水的总称,是现代污水处理应用中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主要借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污水中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使污水得到净化。生物膜法是指大量的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碳、氨气和微生物细胞物质等,使污水得到净化。然而,现有的生物膜污水净化装置普遍渗透速率较低,使得污水净化耗时增加,降低了污水净化的效率,同时,污水净化的程度低、效果差,污水净化效率与污水净化程度难以兼顾,阻碍了生物膜水处理技术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污水净化耗时长、净化程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箱、进水管、出水管、过滤层、过滤层安装架和圆环衬底层;
过滤箱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进水的进水管和用于出水的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于过滤层的上方和下方,过滤层安装架焊接在过滤箱内的顶板上,过滤层的底部通过弹性机构安装于过滤层安装架上,过滤层沿过滤层安装架上下移动,圆环衬底层铺设在过滤箱的内底,且圆环衬底层的圆环内部中空,圆环表面设置有由外向内倾斜翻边形成的孔;
过滤层包括上下分布的石墨烯叠层和生物膜层,石墨烯叠层和生物膜层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中,过滤层安装架包括四边形框架和固定在四边形框架的四个顶角的安装杆,安装杆与过滤箱的顶板连接,四边形框架与过滤层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中,圆环衬底层的圆环结构内填充有磁粉。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中,弹性机构为弹簧或弹片。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中,生物膜层为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兼性好氧菌、厌氧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以及藻类组成的微生态膜层。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中,弹性机构、连接杆和圆环衬底层的圆环结构的外层均涂覆有防水涂层。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中,安装杆与过滤层相接触的侧面设置有滚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生物过滤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过滤箱、进水管、出水管、过滤层、过滤层安装架和圆环衬底层。过滤箱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进水的进水管和用于出水的出水管,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设置于过滤层的上方和下方,过滤层安装架焊接在过滤箱内的顶板上,过滤层的底部通过弹性机构安装于过滤层安装架上,过滤层沿过滤层安装架上下移动,圆环衬底层铺设在过滤箱的内底,且圆环衬底层的圆环内部中空,圆环表面设置有由外向内倾斜翻边形成的孔;过滤层包括上下分布的石墨烯叠层和生物膜层,石墨烯叠层和生物膜层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该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在过滤层安装架上的过滤层与过滤箱底部的圆环衬底层相配合,实现了过滤层的上下浮动,提高了过滤层的过滤效率,同时,通过圆环衬底层实现了过滤箱底部沉降颗粒的贮存,减少过滤层浮动所引起的净化水波动从而扬起箱体底部的沉淀颗粒的现象,提高了污水净化程度,改善净化效果,进而缓解了现有技术污水净化效果差、效率低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