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2365

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以及工程应用方法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时间:2020-4-15 9:24:37

污水处理专利技术

  申请日2019.12.02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IPC分类号C02F3/34; C02F3/30

  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以及工程应用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生化系统污泥量低、生物活性低以及传质效率低的问题。方法:底部承托安装:先将支撑钢构的两端固定在生化池的内壁上,然后在支撑钢构的上端面上放置玻璃钢格栅,再将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放置在玻璃钢格栅上,最后紧固,完成底部承托安装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上部固定安装:先将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与支撑钢构的下部连接,再将支撑钢构上部的两端固定在生化池的上沿处,完成上部固定安装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本发明可获得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以及工程应用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1)包括不锈钢组合支架(7)、若干个膜毯支撑不锈钢管(3)和若干个生物膜毯(2),所述不锈钢组合支架(7)的顶端边框和底端边框的两个长边的径向均设有若干个固定膜毯的圆孔(4),所述生物膜毯(2)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固定环(5),所述膜毯支撑不锈钢管(3)两端的侧壁径向均设有限位孔;

  在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1)的顶端面上,膜毯支撑不锈钢管(3)穿过生物膜毯(2)上端的固定环(5),且膜毯支撑不锈钢管(3)的两端伸入至固定膜毯的圆孔(4)中,两个卡子(6)分别插入膜毯支撑不锈钢管(3)两端的限位孔中;在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1)的底端面上,所述膜毯支撑不锈钢管(3)穿过生物膜毯(2)下端的固定环(5),且膜毯支撑不锈钢管(3)的两端伸入至固定膜毯的圆孔(4)中,两个卡子(6)分别插入膜毯支撑不锈钢管(3)两端的限位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组合支架(7)为长方体框架结构,不锈钢组合支架(7)的长宽高分别为2500mm*2000mm*25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毯(2)在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1)上均布且平行设置,生物膜毯(2)厚度为30mm,内部设置有支撑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子(6)和限位孔为过渡配合。

  5.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的工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按以下步骤完成:

  将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1)竖直悬空设置在生化池(8)内,且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1)在生化池(8)中的放置方向为生物膜毯(2)的表面与污水水流方向平行,生化池(8)的底部需设置污泥推流装置,污泥推流装置距离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1)的底部距离不小于100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的工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1)采用底部承托方式安装在生化池(8)内时:

  先在生化池(8)底部曝气器(11)的上方1200mm~1800mm处将支撑钢构(10)的两端固定在生化池(8)的内壁上,然后在支撑钢构(10)的上端面上放置玻璃钢格栅,再将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1)放置在玻璃钢格栅上,最后用固定螺栓(9)将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1)与玻璃钢格栅和支撑钢构(10)紧固,即完成底部承托方式安装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的工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1)采用上部固定方式安装在生化池(8)内时:

  先将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1)与支撑钢构(10)的下部连接,再将支撑钢构(10)上部的两端固定在生化池(8)的上沿处,并保证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1)距离生化池(8)内污水水面的距离不少于300mm,即完成上部固定方式安装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1)。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的工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构(10)为方钢、工字钢、槽钢或角钢。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的工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1)可设置在厌氧或缺氧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的工程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1)与支撑钢构(10)下部的连接为螺栓连接或焊接。

  说明书

  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以及工程应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以及工程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的生化系统中,生物池的生物量、生物活性及传质效率直接决定了生化效率的高低,但当生化池的污泥浓度超过4000mg/L以上时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跑泥问题,当生化池的污泥浓度超过6000mg/L以上时传统生化系统就会因严重跑泥而无法正常运行,这种问题在低温和高盐的工况下更为严重,而生化池的污泥量却直接影响着其净水效能,因此,如何提高生化池的污泥浓度和污泥活性就成为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难点和热点。工程技术人员目前多采用投加流化填料或采用增加MBR膜浓缩污泥的方式来实现提高生化池污泥浓度,但这两种方法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一是投加流化填料的方法由于填料是随水流动的,微生物菌群就很难形成降解梯度,菌种会严重同质化,降解效能大打折扣,如果加网拦截流化填料则又存在着堵塞和堆积难题,影响生化池内生物量的均匀分布、生物活性和传质效率,所以投加生物流化填料的方法始终无法很好的解决生物量问题;二是如果增加MBR膜浓缩污泥,污泥的浓度会成倍增加,但也会导致菌种老化、活性差的问题,工程投资增加(30-40%左右)和污水处理的运行成本也会大幅上升(40-60%左右),并伴随膜堵塞和高成本换膜问题。所以,有效解决生化池和生化系统的生物量、生物活性和传质效率三大问题始终是困扰污水处理效能多年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生化系统污泥量低、生物活性低以及传质效率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以及工程应用方法。

  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包括不锈钢组合支架、若干个膜毯支撑不锈钢管和若干个生物膜毯,所述不锈钢组合支架的顶端边框和底端边框的两个长边的径向均设有若干个固定膜毯的圆孔,所述生物膜毯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固定环,所述膜毯支撑不锈钢管两端的侧壁径向均设有限位孔;

  在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的顶端面上,膜毯支撑不锈钢管穿过生物膜毯上端的固定环,且膜毯支撑不锈钢管的两端伸入至固定膜毯的圆孔中,两个卡子分别插入膜毯支撑不锈钢管两端的限位孔中;在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的底端面上,所述膜毯支撑不锈钢管穿过生物膜毯下端的固定环,且膜毯支撑不锈钢管的两端伸入至固定膜毯的圆孔中,两个卡子分别插入膜毯支撑不锈钢管两端的限位孔中。

  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的工程应用方法,它按以下步骤完成:

  将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竖直悬空设置在生化池内,且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在生化池中的放置方向为生物膜毯的表面与污水水流方向平行,生化池的底部需设置污泥推流装置,污泥推流装置距离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的底部距离不小于10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为微生物繁衍提供更多适宜的生存环境和栖息空间,加速微生物菌群的生长,提高生化系统污泥浓度,提升生化系统的净水效率。由于生物膜毯为模块化装置,利于运输和现场组装,特别适合污水厂的提标扩容,能够稳定的提高生化系统的污泥浓度,留存高效生物菌种,并且便于菌种在不同污水厂生化池之间的整体转移。

  本发明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以及工程应用方法,能够解决新建污水厂快速、高效率安装微生物载体—生物膜毯装置,特别是能够进行现有污水厂不停水提标扩容作业—在生化池带水安装生物膜毯装置,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环境二次污染,并给原有污水厂带来大幅的提标扩容空间,并大幅节省污水厂改造一次性投入成本和吨水处理成本,同时缩短施工改造周期和难度。生物膜毯处理污水的工程应用方法能够实现效益、效率、节约和绿色环保等多个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提高生化系统污泥量50%-200%,提高生物活性30-50%,提高传质效率20-30%。

  本发明可获得一种污水处理用生物膜毯装置以及工程应用方法。(发明人徐善文;赵立军;戴娣;何淑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