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9.12.23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IPC分类号E03B5/00; E03F5/22; F04B23/04; E06C9/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泵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渗漏抗挤压一体化泵站装置,包括筒体以及焊接在筒体底端的底座,所述筒体的内部靠近检查盖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扶梯,且筒体的内部靠近扶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格栅组件,所述筒体的内部的底端安装有抽水机构,且筒体的内部位于格栅组件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筒体的另一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口。本发明通过格栅组件的主格栅和支撑环对筒体的内壁进行固定和拉扯,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筒体内部的水压力过大,而造成筒体变形、破损,进而提高了筒体的整体抗挤压能力,通过过滤组件可以对流入筒体内的水进行过滤,可以有效地防止过多的污泥进入到筒体内,从而提高了抽水机构的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渗漏抗挤压一体化泵站装置,包括筒体(1)以及焊接在筒体(1)底端的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顶端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检查盖(7),且筒体(1)的顶端靠近检查盖(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0),所述筒体(1)的内部靠近检查盖(7)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扶梯(9),且筒体(1)的内部靠近扶梯(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格栅组件(8),所述筒体(1)的内部的底端安装有抽水机构(4),且筒体(1)的内部位于格栅组件(8)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组件(6),所述筒体(1)的一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水口(2),且筒体(1)的另一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漏抗挤压一体化泵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组件(8)包括主格栅(81),所述主格栅(81)的底端设置有支撑环(82),且主格栅(81)的上端的一侧开设有一组条形卡槽(86),所述主格栅(81)的上端靠近条形卡槽(86)的前后侧均开设有若干个贯穿的第二螺栓孔(84),一组所述条形卡槽(86)的内侧嵌入设置有分格栅(85),所述支撑环(82)的上端的外侧开设有若干个贯穿的第一螺栓孔(8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渗漏抗挤压一体化泵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8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筒体(1)的内壁,所述第一螺栓孔(83)与第二螺栓孔(84)在垂直方向上一一对应,所述主格栅(81)和支撑环(82)通过螺栓依次贯穿第二螺栓孔(84)和第一螺栓孔(83)的内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漏抗挤压一体化泵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6)包括滤网箱(61),所述滤网箱(61)的顶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滤网盖板(62),且滤网箱(61)的一侧贯穿连接有进液管(6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渗漏抗挤压一体化泵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箱(61)放置在主格栅(81)的顶端,所述进液管(63)的一端与进水口(5)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漏抗挤压一体化泵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梯(9)包括扶梯本体(91),所述扶梯本体(91)的两侧的上下端均设置有连接块(93),所述连接块(93)的后端设置有固定架(95),所述扶梯本体(91)与连接块(93)的交接处嵌入设置有第一螺钉(92),所述连接块(93)与固定架(95)的交接处嵌入设置有第二螺钉(9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渗漏抗挤压一体化泵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梯本体(91)贯穿主格栅(81)的内侧,所述固定架(95)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筒体(1)的内壁,所述连接块(93)与固定架(95)通过第二螺钉(94)固定连接,所述扶梯本体(91)与连接块(93)通过第一螺钉(9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漏抗挤压一体化泵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机构(4)包括第一潜水泵(41),所述第一潜水泵(4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抽水主管(43),所述抽水主管(4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弯连管(45),且抽水主管(43)的内侧靠近弯连管(45)的下端安装有第一止回阀(42),所述抽水主管(43)的内侧靠近弯连管(45)的上端安装有闸阀(44),所述弯连管(4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潜水泵(47),且弯连管(45)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止回阀(4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渗漏抗挤压一体化泵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主管(43)的顶端与出水管(10)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闸阀(44)靠近主格栅(81)的上端,所述第一止回阀(42)和第二止回阀(46)均靠近主格栅(81)的下端。
说明书
一种防渗漏抗挤压一体化泵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泵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渗漏抗挤压一体化泵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建设,迫使人们不断地向地下发展,随之而来的建筑物的污水排放也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巨大问题,原有的地下建筑物污水排放设施由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容易发生泄漏,会给地下水带来污染,而一体化泵站可以有效地解决污水泄露的问题。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渗漏抗挤压一体化泵站的装置(授权公告号CN207499134U),该专利技术设有漏水检测探头、陶瓷接头与橡胶管,能够防止水泵渗漏,并能避免水泵接线处漏电,还能加强水泵管道的抗挤压能力,适用不同的工作,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但是其没有设置格栅组件,不能提高筒体的整体抗挤压能力,没有设置过滤组件,不能对流入筒体的水进行过滤,进而容易导致筒体底部污泥聚集。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防渗漏抗挤压一体化泵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渗漏抗挤压一体化泵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渗漏抗挤压一体化泵站装置,包括筒体以及焊接在筒体底端的底座,所述筒体的顶端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检查盖,且筒体的顶端靠近检查盖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筒体的内部靠近检查盖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扶梯,且筒体的内部靠近扶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格栅组件,所述筒体的内部的底端安装有抽水机构,且筒体的内部位于格栅组件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筒体的一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排水口,且筒体的另一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水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格栅组件包括主格栅,所述主格栅的底端设置有支撑环,且主格栅的上端的一侧开设有一组条形卡槽,所述主格栅的上端靠近条形卡槽的前后侧均开设有若干个贯穿的第二螺栓孔,一组所述条形卡槽的内侧嵌入设置有分格栅,所述支撑环的上端的外侧开设有若干个贯穿的第一螺栓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筒体的内壁,所述第一螺栓孔与第二螺栓孔在垂直方向上一一对应,所述主格栅和支撑环通过螺栓依次贯穿第二螺栓孔和第一螺栓孔的内侧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网箱,所述滤网箱的顶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滤网盖板,且滤网箱的一侧贯穿连接有进液管。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网箱放置在主格栅的顶端,所述进液管的一端与进水口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扶梯包括扶梯本体,所述扶梯本体的两侧的上下端均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后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扶梯本体与连接块的交接处嵌入设置有第一螺钉,所述连接块与固定架的交接处嵌入设置有第二螺钉。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扶梯本体贯穿主格栅的内侧,所述固定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筒体的内壁,所述连接块与固定架通过第二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扶梯本体与连接块通过第一螺钉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水机构包括第一潜水泵,所述第一潜水泵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抽水主管,所述抽水主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弯连管,且抽水主管的内侧靠近弯连管的下端安装有第一止回阀,所述抽水主管的内侧靠近弯连管的上端安装有闸阀,所述弯连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潜水泵,且弯连管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止回阀。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水主管的顶端与出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闸阀靠近主格栅的上端,所述第一止回阀和第二止回阀均靠近主格栅的下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格栅组件的主格栅和支撑环对筒体的内壁进行固定和拉扯,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筒体内部的水压力过大,而造成筒体变形、破损,进而提高了筒体的整体抗挤压能力,通过过滤组件可以对流入筒体内的水进行过滤,可以有效地防止过多的污泥进入到筒体内,从而提高了抽水机构的工作效率,且过滤后的水可以通过格栅组件顺利地进入到筒体的下部。(发明人徐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