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21.04.30
公开日期2021.11.23
IPC分类C02F3/34;C02F3/02;C02F3/30;C02F3/28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池和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设置在所述污水处理池内,所述污水处理池内设置有分隔装置,所述分隔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区及出水区,所述进水区与所述出水区之间设有流通区及回流装置,所述进水区、所述流通区、所述出水区及所述回流装置依次闭环连接形成内循环通道,所述出水区设有第一排污管。本实用新型具有净水装置利用率高、净水效果好、节能环保等特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处理池(2)和净水装置(3),所述净水装置(3)设置在所述污水处理池(2)内,所述污水处理池(2)内设置有分隔装置(24),所述分隔装置(2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区(21)及出水区(23),所述进水区(21)与所述出水区(23)之间设有流通区(22)及回流装置(4),所述进水区(21)、所述流通区(22)、所述出水区(23)及所述回流装置(4)依次闭环连接形成内循环通道,所述出水区(23)设有第一排污管(2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装置(24)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污水处理池(2),所述分隔装置(24)的第二端与所述污水处理池(2)间隔设置,所述分隔装置(24)的第二端设有空置区(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装置(4)包括第一水泵(42)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水泵(42)的第一回流管路(41),所述第一回流管路(41)穿过所述分隔装置(24)用于连接所述出水区(23)和所述进水区(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收集污水并进行反硝化处理的污水收集池(1),所述污水收集池(1)通过污水输送管(11)连接于所述进水区(21),所述回流装置(4)包括第二水泵(45)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水泵(45)的第二回流管路(44),所述第二回流管路(44)连接于所述出水区(23)和所述污水收集池(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42)电连接有用于提供电源的第一太阳能电池(4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泵(45)电连接有用于提供电源的第二太阳能电池(46)。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流管路(44)与所述出水区(23)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处(234),所述第一排污管(231)与所述出水区(23)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处(235),所述第一连接处(234)在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二连接处(23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42)为增氧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区(23)靠近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污水、污泥全部排出的第二排污管(232),所述第二排污管(232)上安装有截止阀(23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污管(232)与所述出水区(23)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处(236),所述第三连接处(236)在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二连接处(235)。
说明书
一种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净化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生活污水所含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和大量病原微生物。污水中富含大量的氮、磷元素,这些微量化学元素是藻类繁殖所需要的,藻类大量繁殖会引发湖水水华和海水赤潮现象,同时维持水质的微生物会大量减少,因此污水在排放前需要进行脱氮处理。
生活污水在排放前通常进行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以除去污水中的氮元素。硝化反应是指在有氧环境下,污水中的氨氮在硝化菌和硝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硝酸氨的过程;反硝化反应是指在缺氧环境下,污水中的硝酸氨、亚硝酸氨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气态氮的过程。由于反硝化反应需要用到污水中的有机碳源,而硝化反应过程中有机碳源会被分解为无机物,因此污水处理一般先进行反硝化反应,再进行硝化反应。
在进行硝化反应的同时,通常还需要利用净水装置处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得生活污水达到排放标准。日常生活中,早上和晚上是居民用水的高峰期,白天居民用水较少,因此净水装置在白天的工作负荷很小,设备的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设备利用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处理池和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设置在所述污水处理池内,所述污水处理池内设置有分隔装置,所述分隔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区及出水区,所述进水区与所述出水区之间设有流通区及回流装置,所述进水区、所述流通区、所述出水区及所述回流装置依次闭环连接形成内循环通道,所述出水区设有第一排污管。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装置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污水处理池,所述分隔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污水处理池间隔设置,所述分隔装置的第二端设有空置区。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流装置包括第一水泵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水泵的第一回流管路,所述第一回流管路穿过所述分隔装置用于连接所述出水区和所述进水区。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收集污水并进行反硝化处理的污水收集池,所述污水收集池通过污水输送管连接于所述进水区,所述回流装置包括第二水泵和连接于所述第二水泵的第二回流管路,所述第二回流管路连接于所述出水区和所述污水收集池之间。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水泵电连接有用于提供电源的第一太阳能电池。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水泵电连接有用于提供电源的第二太阳能电池。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回流管路与所述出水区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处,所述第一排污管与所述出水区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处,所述第一连接处在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二连接处。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水泵为增氧泵。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区靠近底部设置有用于将污水、污泥全部排出的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上安装有截止阀。
在一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排污管与所述出水区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处,所述第三连接处在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第二连接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当污水处理池的污水进入量较小时,回流装置将出水区的污水再次输送至进水区,则已经净化后的污水再次循环净化,从而提高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提高对净水装置的利用率;
2.通过设置空置区,空置区位于污水处理池的中间位置,空置区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场所,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等工作,否则工作人员只能在污水处理池的外围进行工作;
3.通过设置第一水泵、第一回流管路,在第一水泵的作用下,污水直接从出水区沿着第一回流管路输送至进水区,从而完成了污水的内循环过程,结构简单,容易实施;
4.通过设置第二水泵和第二回流管路,污水自出水区回流至污水收集池中进行反硝化反应,然后再流入污水处理池,净水装置对污水进一步净化处理,从而在提高净水装置利用率的同时,提高对污水的脱氮效果;
5.通过设置第一太阳能电池,第一太阳能电池用于对第一水泵提供电源,相对于常用的电缆供电方式,具有节能环保、便于安装等优点;
6.通过设置第二太阳能电池,第二太阳能电池用于对第二水泵提供电源,相对于常用的电缆供电方式,具有节能环保、便于安装等优点;
7.由于第一连接处低于第二连接处,第二回流管路的在导通的情况下,从第一排污管排放的污水中,部分污水是回流至污水收集池并经过净水装置再次净化的,有利于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
8.第一水泵在工作过程中,空气中的部分氧气能够融于污水中,从而提高污水的氧含量,污水的氧含量增多,有利于促进污水的硝化过程,提高微生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9.通过设置第二排污管和截止阀,当需要对污水处理池进行清理或检修维护时,污水处理池中的污水、污泥等能够从第二排污管完全排出,方便操作。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净水装置利用率高、净水效果好、节能环保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