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生物脱氮一体化装置

发布时间:2024-5-11 10:16:36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3.03.17

申请日:2022.12.16

分类号:C02F3/30(2023.01)I;C02F3/12(2023.01)I;C02F3/28(2023.01)N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设备,包括分成独立的一、二级处理区和设备区的处理箱,一级处理区被可移动的调节板分成一级A池和O池、处理箱上滑动连接有对应悬于一级A池和O池内的布水装置及曝气管,并设有与布水装置相连通的进水管,二级处理区被分为底部相连通的二级A池和MBR膜池,MBR膜池上连通有倾斜向下且底端连通在进水管上的污泥回流管,设备区内设有与MBR膜的出水口相连通的抽吸泵、与曝气管相连通的曝气风机及输送泵,输送泵的进口端与O池相连通,且其出口端分两路分别与进水管和二级A池相连通。本发明解决了如何能在满足对高氮废水达标处理的同时,使处理设备的能耗和运维成本有效降低,并对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增强的技术问题。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内通过隔板分成独立的一级处理区和自上而下并排位于所述一级处理区横侧方的二级处理区和设备区,所述一级处理区内竖向设有可横向移动并将其分成一级A池和O池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将一级处理区上开设有溢流口,所述一级处理区的顶部横向滑动连接有对应悬于所述一级A池和O池内的利用出水反推力进行搅拌的布水装置及曝气管,且其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布水装置相连通的进水管,所述二级处理区内竖直设有将其分成底部相连通的二级A池和MBR膜池的导流板,所述MBR膜池的侧壁上连通有倾斜向下的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底端连通在所述进水管上,所述设备区内设有与MBR膜的出水口相连通的抽吸泵、与所述曝气管相连通的曝气风机及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的进口端与所述O池相连通,且其出口端分两路,一路经第一流量阀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另一路经第二量阀与所述二级A池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脱氮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装置包括筒体、适配转动连接在所述筒体底部的出水罩和连通在所述出水罩底部的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由第一出水管、至少三根第二出水管和数量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相同的第三出水管组成,所述第一出水管位于所述出水罩的底部的中心,所述第二出水管和所述第三出水管等间隔分布在以所述出水罩的底部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虚拟圆上,所述第三出水管和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口端均朝下,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口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朝向其所在圆的切线方向,所述进水管的出口端穿入所述筒体内并朝下位于所述筒体的中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脱氮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处理区的两横顶边上对应安装有第一行走轨道和第二行走轨道,所述第一行走轨道上并排设有三个与其滚动配合且带刹车的第一行走轮,所述第二行走轨道上设有三个与其滚动配合与所述第一行走轮相对应第二行走轮,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行走轮和所述第二行走轮之间连接有传动架,三个所述传动架分别与所述布水装置、所述调节板和所述曝气管对应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脱氮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的周面上设有耐磨密封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脱氮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和所述调节板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脱氮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箱的两侧壁上对称设有吊耳,且其底部安装有多个地脚滚轮。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能在满足对高氮废水达标处理的同时,使处理设备的能耗和运维成本有效降低,并对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增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脱氮一体化设备,包括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内通过隔板分成独立的一级处理区和自上而下并排位于所述一级处理区横侧方的二级处理区和设备区,所述一级处理区内竖向设有可横向移动并将其分成一级A池和O池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将一级处理区上开设有溢流口,所述一级处理区的顶部横向滑动连接有对应悬于所述一级A池和O池内的利用出水反推力进行搅拌的布水装置及曝气管,且其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布水装置相连通的进水管,所述二级处理区内竖直设有将其分成底部相连通的二级A池和MBR膜池的导流板,所述MBR膜池的侧壁上连通有倾斜向下的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底端连通在所述进水管上,所述设备区内设有与MBR膜的出水口相连通的抽吸泵、与所述曝气管相连通的曝气风机及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的进口端与所述O池相连通,且其出口端分两路,一路经第一流量阀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另一路经第二量阀与所述二级A池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水装置包括筒体、适配转动连接在所述筒体底部的出水罩和连通在所述出水罩底部的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由第一出水管、至少三根第二出水管和数量与所述第二出水管相同的第三出水管组成,所述第一出水管位于所述出水罩的底部的中心,所述第二出水管和所述第三出水管等间隔分布在以所述出水罩的底部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虚拟圆上,所述第三出水管和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出口端均朝下,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出口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朝向其所在圆的切线方向,所述进水管的出口端穿入所述筒体内并朝下位于所述筒体的中轴线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级处理区的两横顶边上对应安装有第一行走轨道和第二行走轨道,所述第一行走轨道上并排设有三个与其滚动配合且带刹车的第一行走轮,所述第二行走轨道上设有三个与其滚动配合与所述第一行走轮相对应第二行走轮,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行走轮和所述第二行走轮之间连接有传动架,三个所述传动架分别与所述布水装置、所述调节板和所述曝气管对应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板的周面上设有耐磨密封垫。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口和所述调节板一体成型。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箱的两侧壁上对称设有吊耳,且其底部安装有多个地脚滚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可移动的调节板的设置,使得一级A池和O池的大小可调,使得本设备能应对一定范围内的水质波动,增强了水质变化的适应性。

2、本发明通过将二级O池变换成MBR膜池的设置,节约了池容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处理负荷。

3、本发明通过将一级A池内设置利用出水反推力进行搅拌的布水装置及二级A池与MBR池底部相连通的设置,使得一级A池和二级处理区内均无需配备不间断搅拌机;又通过输送泵的进口端与O池相连通,且其出口端分两路,一路经第一流量阀与进水管相连通,另一路经第二量阀与二级A池相连通,以及倾斜向下连通在MBR膜池和一级A池之间的污泥回流管的设置,使得只要配备一台泵就实现了水的输送以及污泥和混合液的回流,从而不仅大大简化了本设备的结构,实现了一体化,而且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低和能耗。

(发明人:刘雨;阮鹿凡;王远飞;于丽娜;韩若冰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