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09.01
申请日:2023.07.27
分类号:C02F9/00(2023.01)I;C02F1/76(2023.01)N;C02F1/72(2023.01)N;C02F1/66(2023.01)N;C02F1/56(2023.01)N;C02F101/18(2006.01)N
摘要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含氰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具体为将含氰废水的pH调整到3~4,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和双氧水溶液,控制反应的ORP为500~650mV;调整pH为6~9,曝气吹脱去除双氧水;加入絮凝剂;絮凝后的水体pH调整到9~11,加入次氯酸钠溶液进行一次除氰;调整pH为6~8,加入次氯酸钠溶液进行二次除氰;加入絮凝剂和亚硫酸钠溶液,沉淀后进行固液分离。本发明对丙烯腈生产中的含氰废水进行预处理后,显著减少废水中的氰化物,并且对COD进行了部分清除,预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化系统进行后续处理,由于氰化物的清除,去除对生化系统的微生物的毒性,从而有效保证微生物处理效率。
权利要求书
1.含氰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氰废水的pH调整到3~4,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和双氧水溶液,控制反应的ORP为500~650mV;(2)调整pH为6~9,曝气吹脱去除双氧水;加入絮凝剂;(3)絮凝后的水体pH调整到9~11,加入次氯酸钠溶液进行一次除氰;(4)调整pH为6~8,加入次氯酸钠溶液进行二次除氰;(5)加入絮凝剂和亚硫酸钠溶液,沉淀后进行固液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氰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每1m3废水中硫酸亚铁溶液的用量为26~51L,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分数为9.0%~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氰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每1m3废水中双氧水溶液的用量为5~13.5L,双氧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7.5%~5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氰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絮凝剂为阴离子PAM溶液,PAM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2.0mg/L,每1m3废水中PAM溶液用量为1~4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氰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每1m3废水中次氯酸钠溶液的用量为16~20L,质量分数为8%~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氰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每1m3废水中次氯酸钠溶液的用量为20~28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氰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沉淀的方式为采用逆流式斜板沉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氰废水的预处理方法,清除含氰废水中的氰化物,避免废水对微生物的产生毒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含氰废水的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氰废水的pH调整到3~4,加入硫酸亚铁溶液和双氧水溶液,控制反应的ORP为500~650mV;(2)调整pH为6~9,曝气吹脱去除双氧水;加入絮凝剂;(3)絮凝后的水体pH调整到9~11,加入次氯酸钠溶液进行一次除氰;(4)调整pH为6~8,加入次氯酸钠溶液进行二次除氰;(5)加入絮凝剂和亚硫酸钠溶液,沉淀后进行固液分离。
进一步的,步骤(1)中每1m3废水中硫酸亚铁溶液的用量为26~51L,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分数为9.0%~12.0%。
进一步的,步骤(1)中每1m3废水中双氧水溶液的用量为5~13.5L,双氧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7.5%~50.0%。
进一步的,步骤(1)中控制ORP的方法为控制双氧水溶液的加入速度。
进一步的,步骤(2)中絮凝剂为阴离子PAM溶液,PAM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5~2.0mg/L,每1m3废水中PAM溶液用量为1~4L。
进一步的,步骤(3)中每1m3废水中次氯酸钠溶液的用量为16~25L,质量分数为8%~12%。
进一步的,步骤(4)中每1m3废水中次氯酸钠溶液的用量为20~40L。
进一步的,步骤(5)中絮凝剂和亚硫酸钠溶液均为过量加入。
进一步的,步骤(5)中沉淀的方式为采用逆流式斜板沉淀。
进一步的,步骤(1)中的含氰废水的氰化物含量小于等于5mg/L。
本发明采用两步除氰,第一步除氰的原理为CN-+ClO-+H2O-=CNCl-+2OH-,CNCl-+2OH-=CNO-+Cl-+H2O,在碱性条件下,会使得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加快反应进程;第二步除氰的原理为2CNO-+3ClO-+H2O=2HCO3-+N2+3Cl-,在pH为6~8时,水解生成无毒无害物质。余氯通过亚硫酸钠进行去除,亚硫酸钠的除氯原理为NaClO+Na2SO3=NaCl+Na2SO4。
本发明用硫酸亚铁和双氧水去除废水中的COD,并使废水中的氰化物部分开环,部分氰化物与铁形成化合物后随沉淀物去除,结合后续加入次氯酸钠除氰,除氰的效果更好,能够达到小于0.5mg/L,除氰率90%以上,除氰后投加亚硫酸钠将未完全反应的余氯中和,防止进入生化系统,影响微生物生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能够清除含氰废水中的氰化物,去除了对于生化系统的微生物的毒性,进而使后续的处理效果更稳定。
(2)采用硫酸亚铁和双氧水去除COD,絮凝时通过pH调整,清除铁离子,避免对生化系统造成影响,进一步保证生化系统的处理效果。
(3)采用次氯酸钠两步除氰,后续采用亚硫酸钠和絮凝剂进行余氯的去除,投加亚硫酸钠将未完全反应的余氯中和,防止进入生化系统,影响微生物生长。
(4)本发明步骤严密,可行性高,含氰废水的处理效果更稳定。经过预处理的污水进入生化系统能够防止过浓度对生化系统的负担,而且本发明还去除了大部分的COD、部分NH3-N和TN,减轻了后续处理的压力,提高生化处理的效率,缩减处理时间。
(5)本发明为一种工艺方法,尤其适合工业生产中的大量含氰废水预处理,可以通过设置对应的计量泵进行精确控制,对于来水进行及时处理。
(发明人:张泽南;付红义;于立茂;李宁;刘茂轩;李勇;李强;张凯;刘骏一;李付;穆易新;李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