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高新废水零排放系统

发布时间:2025-7-21 10:52:24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4.12.31

申请日:2024.11.08

分类号:C02F1/44(2023.01)I;C02F1/00(2023.01)I;C02F103/34(2006.01)N

摘要

本发明涉及废水零排放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废水零排放装置,包括处理组件,包括有进水管道、与所述进水管道一侧连接的回水池、与所述回水池一侧连接的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外壁的第一闸阀、与所述第一管道一侧连接的第一水泵和与所述第一水泵一侧连接的第一分流管。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废水零排放,优化了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根据液位和水质自动调节水泵与阀门,提高了回收效率和水质安全性。通过智能监测浊度和电导率,精确控制阀门开关,适应不同水质状况,减少人工操作,降低错误率,提升处理速度和能力,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废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组件(100),包括有进水管道(101)、与所述进水管道(101)一侧连接的回水池(102)、与所述回水池(102)一侧连接的第一管道(103)、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103)外壁的第一闸阀(104)、与所述第一管道(103)一侧连接的第一水泵(105)和与所述第一水泵(105)一侧连接的第一分流管(109);以及,排放组件(200),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流管(109)一侧,包括有第一检测单元(201)、与所述检测单元(201)一侧连接的第一输送管(202)、与所述第一输送管(202)一侧连接的第二分流管(203)、与所述第二分流管(203)一侧连接的第二输送管(204)、与所述第二输送管(204)一侧连接的反渗透器(209)、与所述反渗透器(209)一侧连接的第二检测单元(210)和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210)一侧连接的排放管(2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池(102)一侧连接有第二管道(106),所述第二管道(106)外壁设置有第二闸阀(107),所述第二管道(106)一侧连接有第二水泵(10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泵(108)一侧与所述第一分流管(109)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分流管(109)外壁设置有第三闸阀(11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201)一侧与所述第一分流管(109)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204)外壁设置有第四闸阀(2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流管(203)一侧连接有第三输送管(206),所述第三输送管(206)外壁设置有第五闸阀(207),所述第三输送管(206)一侧连接有保安过滤器(20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废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安过滤器(208)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反渗透器(209)一侧连接,所述排放管(211)外壁设置有第六闸阀(21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废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211)一侧设置排水口(213),所述第二分流管(203)一侧连接有第四输送管(214),所述第四输送管(214)外壁设置有第七闸阀(215)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废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输送管(214)一侧与所述排放管(211)外壁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管(211)一侧设置有第五输送管(216),所述第五输送管(216)外壁设置有第八闸阀(217)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废水零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输送管(216)一侧与所述回水池(102)一侧连接。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水零排放装置,包括,

处理组件,包括有进水管道、与所述进水管道一侧连接的回水池、与所述回水池一侧连接的第一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外壁的第一闸阀、与所述第一管道一侧连接的第一水泵和与所述第一水泵一侧连接的第一分流管;以及,

排放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分流管一侧,包括有第一检测单元、与所述检测单元一侧连接的第一输送管、与所述第一输送管一侧连接的第二分流管、与所述第二分流管一侧连接的第二输送管、与所述第二输送管一侧连接的反渗透器、与所述反渗透器一侧连接的第二检测单元和与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一侧连接的排放管。

作为本发明所述废水零排放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回水池一侧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外壁设置有第二闸阀,所述第二管道一侧连接有第二水泵。

作为本发明所述废水零排放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水泵一侧与所述第一分流管一侧连接,所述第一分流管外壁设置有第三闸阀。

作为本发明所述废水零排放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一侧与所述第一分流管一侧连接,所述第二输送管外壁设置有第四闸阀。

作为本发明所述废水零排放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分流管一侧连接有第三输送管,所述第三输送管外壁设置有第五闸阀,所述第三输送管一侧连接有保安过滤器。

作为本发明所述废水零排放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保安过滤器一侧通过管道与所述反渗透器一侧连接,所述排放管外壁设置有第六闸阀。

作为本发明所述废水零排放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排放管一侧设置排水口,所述第二分流管一侧连接有第四输送管,所述第四输送管外壁设置有第七闸阀。

作为本发明所述废水零排放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四输送管一侧与所述排放管外壁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废水零排放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排放管一侧设置有第五输送管,所述第五输送管外壁设置有第八闸阀。

作为本发明所述废水零排放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五输送管一侧与所述回水池一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废水零排放,优化了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根据液位和水质自动调节水泵与阀门,提高了回收效率和水质安全性。通过智能监测浊度和电导率,精确控制阀门开关,适应不同水质状况,减少人工操作,降低错误率,提升处理速度和能力,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发明人:王树巍;高超;赵飏;马铃博;蒋晨;杨艳青;陈芷滢)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