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积极采取措施认真落实《中共玉林市委员会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玉办发〔2011〕27号)确定的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突出表现在:一是重点减排项目提前完成。截至11月,已完成了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我市今年174个重点减排项目;二是全市环境质量实现了稳中趋好,主要江河保持Ⅲ类水质,苏烟水库保持Ⅱ类水质,跨界河流水质达标交接;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市区环境噪声质量保持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标准;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1. 各方联动,抓好结构减排。联合工信、财政等部门做好政策宣传落实、资金补偿等工作,强力推进淘汰关闭列入《2011年度广西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桂政办发〔2011〕55号)中的143个结构减排项目落实到位。对淘汰关闭难度较大的企业除本局努力外,提请市政府出面协调。经过各方努力,截至11月全市共完成计划内结构减排项目143项,涉及企业68家。
2.以技术为支撑,推进工程减排。一是推进工业治污设施建设工作。列入《2011年度广西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中的23个工业治污减排目标任务已全部完成。二是突出抓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加强对已建成的6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和1个陶瓷工业园污水处理厂的日常监管,着力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质量,提高污水收集率,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减排效益。玉林市污水处理厂一期、陆川县污水处理厂、北流市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达到90%以上,博白县等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达到70%以上;各厂进厂污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浓度比上一年有所提高。三是加强对全市90家企业的生化池运行监管,确保设施运行正常,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11月转发了区环保厅《关于做好2011/2012榨季制糖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督促相关县做好2011/2012榨季各制糖企业的环保治理工作。四是推进水泥、陶瓷企业脱硫脱销等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强制推行清洁生产,争取更多减排效益。组织了一批污染型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推进节能减排。典型的有总投资570万元的玉柴华原机械(玉林)有限公司加热固化烘道节能改造工程。工程由红外电加热改为以烧天然气加热;以柴油加热改为天气加热,项目改造后年实现节约标准煤15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54.9公斤,减少二氧化氮排放2529.6公斤。
3.强化督查,抓好管理减排。一是坚持每季度一次督查制度、减排项目进度一月一报制度,重要工作进展一月一报制度,让各级有关领导及时了解减排和其他环保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推进工作。二是抓好在线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对全市71家重点企业的76台(套)现场端监控设备加强巡查,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数据上传准确,防止偷排。三是抓好减排档案管理。按一厂一册要求各减排企业建立了减排台帐制度,收集原始记录,对进出口浓度、用药量、污泥量等关键数据实行每班1记录。档案实行企业1套、县、市两级环保局各1套,并落实专人管理。四是开展了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路线的调研工作。
(二)突出抓好环评管理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1.抓好项目准入关。对污染严重、产能过剩的项目坚决杜绝落地;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尤其是循环经济、清洁生产项目实行快审快批。积极配合政府推动重大项目的报批工作。今年以来,我市列入自治区层面的18项重大项目,已全部通过环评审批。市层面统筹推进新开工重大项目94项,已环评42项。目前重点推进自治区层面的项目有5项。全市10大园区的规划环评基本完成,为我市工业的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抓好限时办结和“三同时”制度落实。一是将环评相关程序纳入政府0A系统接受监督,采取网上受理、申报材料一次告知以及限时办结制度提高工作效能,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提供优质服务。据统计,截至11月20日共审批项目170项,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15项、报告表93项、登记表62项。市监察局电子监察系统统计显示:我局窗口按时办结率、一次性告知率和群众满意率均为100%。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根据项目规模和性质制定简易验收、一般验收和严格验收项目名录,进行分类验收,大幅度提高“三同时”验收工作效率。截至11月,市本级完成了自治区层面推进52个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竣工验收工作。市层面推进的38个项目,已通过验收项目36个,要求整改项目2个;46项试生产申请,已通过试生产40个。对2008年以来6个未批先建水利工程项目通过多方做工作,已全部补办了环评手续。
(三)全面开展专项行动,努力改善民生环境。
按照国家环保部等9部委局《2011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一系列环保专项行动:
1.集中整治涉重金属排放企业。对全市涉重金属的16家企业(其中铅酸蓄电池企业4家;矿山开采选矿、冶炼3家;皮革加工企业5家;电镀化工企业4家)进一步加大污染物排放监督性监测和现场执法检查频次,重点检查了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废渣收集、贮存及处置情况和应急处置设施情况。对个别企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先后下达了4份限期整改通知书。
2.集中整治产生固废危废企业。一是开展对固体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治理。以玉柴为龙头实施重大技术应用工程,攻克了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突出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性能的柴油机产品,减少了工业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上大关小,压改结合,提高集约化程度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如兴业海螺、北流海螺一、二期工程、陆川华润水泥一期工程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迫使一批落后小立窑水泥厂关闭,减少了工业固废物的产生和排放;二是落实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制度。实施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全过程监管。做到危险废物产生有记录,标志齐全,贮存有设施,转移有联单,处置按规范,利用保安全。全市没有危废污染事故发生。
3.集中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跨省界河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要求,制订整治方案,重点检查南流江、北流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企业是否达标排放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发出限期整改通知。
4.加强重点企业监管,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有效运行。 对重点污染源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了烟气脱硫设施运行情况和连续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对存在偷排、超标排放、无故擅自停运环保治理设备等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进行严肃查处,督促企业规范整改,消除环境隐患。
5.全面开展对产生危险废物企业的整治。一是对全市可能产生危废50吨/年的、地处环境敏感区域的、同时涉及重金属的38家企业进行了拉网式的清查。查出3类企业共11家,50吨/年企业3家;二是做好放射源安全管理和Ⅲ类射线装置的管理。安全收储了广西玉林大风门水泥厂等6家企业共19枚放射源。
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130余人次,检查企业230厂次,立案21件,结案19件,其中,限期治理15家,依法取缔、关闭10家,停产治理4家。办理自治区环保厅转办的环境信访案件15件,接待群众来访24批次,来信23封,来电324起,案件处理率达100%。
(四)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按照“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路,着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环境质量,有效保障群众的“水缸子”、“米袋子” 和“菜篮子”等安全,打造宜居、宜业玉林,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1.扎实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评估工作方案》(桂环发〔2010〕54号),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一是成立了以市政府副秘书长朱海强为组长的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协调各县(市、区)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二是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的要求认真开展保护区划定工作。截至11月底,除玉东新区因水源地调整未开展划定工作外,其他7个县(市、区)共45个水源地已完成划定方案初稿。
2. 抓好年度农村环境整治项目申报、实施。一是组织了一批村庄申报开展“全国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其中民乐镇罗政村等8个城乡风貌村和特色名村已获中央、自治区等各级补助资金805多万元。二是抓好生态广西建设引导项目申报。共选择广西神龙王农牧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27个已建成在产,或基本建成符合本年度生态广西建设引导资金重点支持和申报条件的项目上报自治区。已获自治区批复玉林嚼绿行农副产品基地等5个项目为年度生态建设项目,扶持资金250万元。组织抓好了洪琛养殖场、巨东福昌种猪场等5个2010年项目建设实施和迎接自治区抽检工作。三是启动年度生态村、生态镇项目创建。组织各县(市、区)21个村申报创建自治区级生态村。11月4日,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顺利通过自治区考核验收,成为玉林市第一个“自治区级生态村”。四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今年有5个节能减排项目共获中央预算内资金5880万元,其中,1个服装水洗废水循环利用项目获730万元; 4个城镇垃圾处理设施项目获5150万元。
(五)全面提高能力建设,适应环保形势新要求。
为了适应“十二五”环保工作领域更宽、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的新要求,加强了环保能力建设。
1.加快推进6个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截止11月,全市5个基层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项目建设中央补助资金共1000万元已全部到位。博白县、陆川县项目已开始装修;容县、福绵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50%;北流市项目准备进场施工;市本级项目正在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手续。
2.加快推进自动监测站建设。南流江博白菱角水质自动监测站已进入竣工验收调试,寒山水库空气清洁对照点自动监测站已投入试运行,陆川九州江文车桥水质自动监测站已完成征地,进入设计阶段。
3.推行在线监控社会化管理。全市76台套在线监控设备中已有54套签定了社会化运行合同,这是加强对重点污染源企业监管的一个创新、一次飞跃。
二、经验体会
(一)必须不断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环境保护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强和重视环保的宣传教育才能有效地动员全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到环保事业中去,形成一种责任、一种理念、一种习惯、一种力量,才能保护好蓝天碧水。
(二)必须不断完善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环保工作是一项社会工程,涉及到各行业,千家万户,只有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水利、水产畜牧、林业、农业、建设、市政、财政、监察等部门。今年市政府层面建立了每月一次的市长碰头会议制度,我局也参照建立了每月一次的局长碰头会议制度,通过及时掌握情况作出正确的决策,促使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项工作得到了有效有序推进。
(三)必须理清工作思路,准确抓住工作重点。环保工作领域宽难度大,“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 ,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污染减排工作是关键。必须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部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环节、重点人物,采取重点措施,重拳出击,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四)必须认真履职,真抓实干。要在每一项工作中强化履职理念、强化责任、强化措施、强化落实,要实施精细管理,要把目标任务量化、细化、实化,要把目标任务分解到有关单位、岗位、个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环保态势。
(五) 必须加强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环保队伍的执行力。环境保护的诸多要素中,人的要素最重要。环保队伍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环保工作的效能。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教育、再培训教育,不断提高环保队伍的执行力,才能高效地推动各项环保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我市各级环保部门和企业在贯彻执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中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环保形势依然严竣:
(一)环保领域更宽、任务更重,困难更大。进入“十二五”,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从原来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增加到四项,增加了氮氧化物和氨氮;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管理行政执法职能由市市政市容局划归环保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方案已出台;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监管要求更严更细;污染物来源由前几年以工业和生活污染为主逐渐趋向工业、农村、生活、面源污染叠加并存。这些新形势的出现,客观上增加了环境保护的难度。
(二)监管任务繁重、监管力量薄弱的矛盾日益突出。
环保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污染减排、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生态保护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目前各级环保部门人员不足,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更缺乏,车辆、监测装备匮乏,给环境监管工作带来了困难。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增加了环保压力。据2010年污普调查,我市有中小企业约20000家,其中污染型工业企业3360多家。产业结构仍然以造纸、水泥、红砖、陶瓷、电镀、制革、制糖、服装水洗等“两高一资”中小企业为主,企业分布广、规模小、数量多、经营方式粗放,生产工艺相对落后,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特征明显,而且污染物排放量大,污染治理难度大。
(四)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增加了环保压力。经统计,到2010年底全市出栏生猪562万头,存栏生猪542万头;出栏肉鸡1.92亿羽,存栏家禽7989万羽,水产畜牧业产值149.79亿元,占大农业总产值的52.1%。随着规模养殖业不断壮大,全市禽畜年产生粪便约达228万吨、尿液306万吨,而且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不配套,部分未经无害化处理便直接排放到养殖场周边及江河,对农村生态环境、水环境、空气环境造成了破坏,威胁着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五)新的减排指标缺乏治污路线支撑,影响了减排进度。氨氮和氮氧化物是“十二五” 新增的减排指标。氮氧化物大部分来自煤、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如汽车、内燃机及工业窑炉的燃烧过程。但如何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如何控制工业企业废气污染的政策和技术措施未出台,影响了氮氧化物的减排进度。
四、2012年主要工作
(一)重点抓好污染减排工作。
1.抓好结构减排,减少污染物排放。协助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对小造纸、小陶瓷、小水泥、服装水洗、小制革、小淀粉等行业企业进行优化整合。
2.抓好治污设施的建设管理,提高治污效能。协助、督促各县(市、区)加快完善污水处理厂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加强对治污设施的运行监管,确保稳定运行,达标排放;争取博白龙潭产业园污水处理工程、福绵镇污水处理工程取得减排效益;协助住建部门推进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
3.抓好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海螺、华润水泥等重点企业低氮燃烧技术应用,努力争取低氮燃烧工程取得成效,争取成为广西首批应用低氮燃烧技术的水泥企业。推进其他大型燃煤企业建设脱硝工程。
(二)抓好环评管理,为经济发展和改善环境做出新贡献。
1.依法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在我市落地建设。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建设项目,按照提速、规范、优质和便民的要求做好服务工作。
2.抓好自治区、市层面重大建设项目环保服务工作。重点配合做好新华联、华电、兴业葵山水泥等项目环评文件的报批工作。
3.高标准严要求,依法依规加快推进建设项目试生产和竣工环保验收工作。对未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未经批准擅自投入试生产、超期未验收的建设项目,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补办环保手续,完成整改任务。
4.抓好企业清洁生产核查工作。加强对强制性企业清洁生产的指导,力争2012年6月底前完成万力、粤景、利而安3个企业的清洁生产核查工作。
(三)重点抓好专项整治,提高民生环境质量。
充分发挥环保监察、监测优势,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优质环境。
1.抓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企业的整治。加大监测、巡查频次,依法严厉打击不正常使用治污设施、直排、偷排和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重点加强对苏烟水库和南流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企业的监管和跨省界的九洲江(陆川、博白段)沿岸工业企业的监管,防止发生水污染事故。
2.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玉林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以铅和铬为重点加强对重金属污染排放企业,特别是铅酸蓄电池、电镀、制革等企业的监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3.抓好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辐射安全管理。做好工业废渣的无害化处理或循环利用;做好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安全管理;做好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和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理工作,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
4.热情、依法做好环境信访工作。一是按照“有诉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的要求,热情、依法处理好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和调处工作,确保社会稳定。二是畅通12369环境举报电话,鼓励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环保护工作。
(四)落实生态建设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抓好项目申报和建设。抓好2011年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城乡风貌改造项目的建设;抓好2012年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工作。
2.抓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抓好生态市、县规划编制和建设;创建一批生态示范村庄、生态示范乡镇;抓好生态广西建设引导资金项目申报和建设。
(五)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环保队伍良好形象。
1.继续开展创先争优、绩效提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以及反腐倡廉等活动。着力抓好干部职工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着力抓好拒腐能力的提高;着力抓好执行能力的提高。
2.抓好环保宣传工作。抓好信息和新闻报道;开展环保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家庭“五进” 活动,营造更加浓厚的环保社会氛围。
五、建议
(一)加大对环境综合治理的投入,特别是治污设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设施的投入。
(二)建议玉林市人民政府同意成立玉林市机动车污染控制中心、辐射安全管理中心(申请已报市编委)。
(三)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三届第69期)第四点“同意把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管理行政执法智能由市市政市容局划归市环保局”的决定,建议:
1.重新划归我局因2007年职能调整而划拨给市市政市容管理局的国家公务员编制1名;
2.增加参公事业编制10名;
3. 增加市环境监察支队领导职数1名,专职分管环境噪声管理工作。
(四)市本级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2017万元(含征地款500万元),2008年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1237万元。但据区环保厅规财处近日电话通知,项目仅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200万元,资金缺口达1000多万元。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无偿划拨该项目的建设用地,并全额返还我局及下属两个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市环境监测站和市环境监察支队)的行政罚没收入、排污费、监测费以及环评费等行政和事业性收入,用于支持该项目建设。(玉林市环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