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行业资料 >> 正文

惠山区2012年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2-4-5 9:55:51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2012年是“十二五”蓄势接力的关键之年,也是惠山区朝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奋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和幸福和谐新惠山建设的重要发展之年,做好2012年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对于进一步加快惠山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优化发展、率先从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为主线,将加强环境保护与惠山区“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保稳定”发展目标相结合,坚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坚持生态文明引领社会转型,坚持总量倒逼推动结构调整,坚持环境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确保全区污染总量持续削减、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环境风险严密防范、生态文明水平不断提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更有成效,为惠山区实现全市“率先中的率先”总目标提供强大的环境支撑和不懈的内生动力。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大中心目标,全面推进污染总量减排、能源结构调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监管执法、环保服务活动等各项工作,实现五项主要污染物约束性指标分别削减4%、COD、SO2、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项指标排放强度分别降至0.85千克/万元、1.57千克/万元、0.08千克/万元和1.01千克/万元的目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区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到93%;河道流域治理继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增强,确保区域内III类以上地表水比例达到33.3%;围绕生态文明示范区先导区建设目标,全面推进惠山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着力打造现代生态文明体系发展新高地。

三、工作措施

(一)坚持总量倒逼,在重点项目推进上谋取新发展

1、全力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打好控制和淘汰“组合拳”,加强源头管控力度,严格控制新增燃煤设施,在热力管网和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内不再新批燃煤炉窑;全面加快对现有燃煤设备的技术更新和改造升级力度,进一步控制和压降原煤用量;全力攻克热力管网覆盖范围内燃煤炉窑死角问题,加大燃煤炉窑淘汰力度,同时着力推进“煤改气”工程,制订更科学、合理、利于工程推进的行政措施和激励政策,确保2012年完成50家企业的“煤改气”任务。要积极对上协调,加快京杭运河以南片区燃气热电项目的建设,不断拓展惠山清洁能源区建设范围。

2、全力落实污染总量减排。围绕COD、SO2、氨氮、氮氧化物和总磷五项刚性指标削减4%的年度目标,要积极挖掘减排空间,拓展减排能力。继续发挥好环评调控作用,把污染总量控制作为环评审批前置条件,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把严建设项目准入关,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力度,全面推动惠山产业优化升级。要结合惠山城铁、地铁站区以及城市化建设,加快工业结构布局优化整合,关闭淘汰一批印染、化工等污染企业。抓好钢厂结构调整和工程脱硫、荣成纸业及惠联热电厂脱硝、惠联垃圾热电厂改用天然气等减排项目,完善和提升开发区、玉祁和阳山3家污水厂再生水利用工程。深化“三高两低”企业整治,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整合,完成关闭污染企业30家、整改整治企业60家的年度目标。着力加快污水管网拓展区建设,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的“双提升”,力争新增5000吨/日的污水接管处理量。

3、全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围绕省太湖流域一、二级保护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目标任务,按照“六整治六提升”整治标准,全力抓好惠山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启动惠山新城、锡西新城两大城区以及太湖流域一、二级保护区内92个行政自然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要结合惠山经济社会以及城市化发展实际,塑造一批具有惠山特点、彰显惠山新农村建设成果的示范亮点工程。2012年要率先启动太湖流域一、二级保护区内35个保留村庄的连片整治工程,其中要重点打造阳山自然村整治亮点,通过“抓点、带面、促片”,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构建完善惠山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二)坚持系统治理,在环境综合质量上实现新提升

1、奋力推进直湖港流域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直湖港综合整治长效机制,聚合各职能部门力量,形成合力,扎实推进直湖港5大工程10个治理项目建设。要围绕排水达标区创建任务,按照工业废水零排放、生活污水全接管的要求,结合城市化建设,提高区域内保留村庄污水管网覆盖率,全面深化直湖港流域控源截污,加大对洛社、钱桥和阳山三个涉片区域排水达标区“全覆盖率”创建力度,强化区域内工业企业限期治理,切实提升企业治污能力和效果,完成162个工业企业生活污水接管任务,确保直湖港水质在类别提升上实现“进一争二”。

2、奋力推进惠山“清水工程”建设。围绕提高区域内III类以上地表水比例的目标任务,全面实施惠山“清水工程”建设,因河制宜开展河道整治工程,实现水环境治理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进一步深化“河长制”管理,加强沿河污染源“地毯式”排查和限期治理,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以清淤净化、生态修复、驳岸修整等综合治理为手段,开展新一轮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继续推进控源截污,完成152个排水达标区扩面工程、10.9公里市政污水管网建设以及235家排水户的污水接管“三大任务”。全面推进“河长制”全覆盖工作,拓展河道管理范围,实现由96条区级河长制主干河道向156个村级次干、支干河道的延伸。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成有机农业圈、循环水养殖、畜牧业净化处理等3项太湖水治理工程建设任务。

3、奋力推进惠山“蓝天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综合协调机制,坚持统一管理、整体推进的原则,环保、建设、城管、农林等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落实,合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深化对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2012年要重点突出对工业废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以及恶臭的强化治理,通过采取限期治理、实施清洁生产等手段,有效减少和控制工业废气以及恶臭的排放。围绕城市化建设,强化拆迁工地、建设工地环境管理力度和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继续推进交通运输、机动车尾气、秸杆禁烧等各项治理措施,加强生活、餐厨等垃圾管理力度,确保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三)坚持优化发展,在服务经济社会上取得新成效

1、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上求作为。以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不断强化环境监管执法。继续保持对污染企业高压严管态势,对污染行业组织各类执法检查和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以高密度的监管网络构筑生态环境安全屏障,保障惠山经济社会在安全、有序及和谐的环境体系下健康发展。排查群众反响强烈的环境问题,强化重信重访调处,采取区域行业限批、挂牌督办、后督察等管理制度强化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加强污染企业限期治理力度,不断提升污染防治设施运行质量。深入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在加强对电镀园区管理、督促电镀企业完善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的同时,制订出台《惠山区“十二五”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全面开展区域性重金属污染防治。强化危险废物管理,不断规范危废处置流程,完善污泥处置工程建设,切实提升区内危废防控能力。

2、在服务经济优化发展上求创新。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保增长、保稳定”相结合,全力构建服务型环保。全面优化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执行重大产业项目“预评估”制度,采用提前介入、全程跟踪、专人负责的审批机制,畅通“绿色通道”。助力惠山城市化建设,在安置房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管理上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完善对重点绿色项目优先支持机制,在排污权交易、对上项目审批、环保专项补助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将全区已上市企业及47家拟上市企业列入环保重点服务范围,加强环境管理指导和技术支持,主动做好企业上市环保核查等前期工作。2012年要全面开展环保“双百”服务活动,确定百家重点企业,建立领导挂钩服务、现场办公、定期走访等各类制度,帮助企业解决百个困扰发展难题,切实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坚持点亮面新,在绿色生态创建上开创新局面

1、进一步巩固生态惠山建设成效。落实生态创建长效推进机制,在抓好国家级及省市级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常规性“生态细胞”创建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具有惠山特色的生态标志性工程,要全力开展好阳山湿地公园、桃花岛公园等生态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彰显惠山生态建设成果的名片。要进一步提高生态创建水平和质量,在国家级生态村、园区等数量上再突破。积极发挥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辐射示范作用,2012年要完成无锡金属表面处理科技园及洛社配套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评审及技术评估工作,以及堰桥、前洲、玉祁、钱桥及阳山生态园区创建规划的编制与报批。按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体系,积极开展“两型社会”示范工程创建,完成7个示范村(社区)、4个示范学校、10个示范企业创建任务。同时做好无锡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模复核迎检准备,强化创模点位培育,确保通过国家级复核验收。

2、进一步提高绿色惠山创建力度。围绕绿色惠山建设目标,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着力推进惠山“绿化工程”建设,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惠山新形象。要以惠山新城、锡西新城两大板快为中心,加快推进新城区绿色生态化建设,大力推进惠山湿地公园、绿色生态景观带建设,加快建设洋溪河滨水休闲景观带和舜柯山生态休闲景观带,完成一批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建设,切实构建绿色惠山品牌亮点。要进一步提升惠山绿化覆盖率,不断推进造林绿化,加快实施南惠路延伸段、北环东路以及藕塘职教园区、沪宁高铁前洲站区、地铁西漳站区绿化工程建设,完成造林绿化0.3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0.4%,完成1个市级森林镇、17个市级森林村的创建任务。

(五)坚持管建并举,在环境监管能力上迈上新台阶

1、环境监管能力基础不断强化。有效发挥好惠山区污染源远程监控系统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在线监控系统功能,运行维护好国控企业现场端在线监控设备,加强对远程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实现现代科技手段对环境监管的辅助保障作用。进一步推进放射源管理传感网络系统建设,将全区重点涉源企业全部纳入网络系统建设范围,强化对放射源的适时监控和跟踪管理,保障全区用源安全。加快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区级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成惠山区环境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中心的机构组建和人员、物资的配备,构建区级应急专家组,开展涉危企业应急演练,环境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2、环境质量监测水平不断提升。完善水陆空联动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加强惠山境内重点河流水质断面、区域大气质量的跟踪监测力度,重点做好对水环境质量国控、省控和小康考核断面以及区内“河长制”监测断面的数据采集和动态分析工作,及时发布环境质量监测信息,为环境管理和河道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在运行维护好区内水质、空气自动监测站以及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完成惠运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移址建设,同时全面启动洛社、阳山两个大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对堰桥空气自动监测站进行升级改造,增加PM2.5、臭氧等指标监测系统,并启动对灰霾大气污染的研究和防治。同时开展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环境质量的适时监测和动态管理。

3、环保系统队伍建设不断推进。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主线,以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以及作风效能建设为载体,着力抓好队伍勤政廉政和思想道德教育。要把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与反腐倡廉有效结合,完善风险点控制标准和措施,实行对环保权力要素的的全程监控。着力推进环保队伍“强基工程”建设,抓好“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示范科室”等创建,发挥员工学校基地作用,开设环保课堂,对环保人员全方位开展理论和业务培训。同时强化基层环保分局管理机制体制创新,结合实际设计更加高效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对分局人员的强化训练和考核考评,切实提高分局环保执行力和战斗力。

(六)坚持借力强势,在环保机制体制上形成新合力

1、环保综合推进机制更加健全。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大政协统一监督、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环保部门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机制,从各个层面汲取环保工作的推动力和向心力,形成团结治污、齐抓共管的环保合力。要发挥区委区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主导作用,将环保优先、生态优化理念贯穿惠山转型发展、率先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中;要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增强全区环保工作的执行力和影响力;要发挥基层党委政府对辖区内生态环境质量负责的作用,督促辖区内环保目标任务的推进落实;要发挥区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协同作战作用,围绕自身职责真抓实干,全面推进环保事业和生态文明发展。

2、环保宣传教育阵地更加完善。将环保宣传教育与经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立足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等理念,积极构建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平台和载体,突出抓好面向决策层面、企业层面、学校层面、社区层面的宣传教育,不断拓展宣传影响面。注重借力造势,密切与宣传、法制、教育、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完善环保宣传综合机制。进一步强化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充分利用惠山环保资源,创建2-3个环境教育基地,扩大环境教育阵地。启动环保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惠山环保志愿者分会,基本确立环保志愿者队伍架构和组织制度,完成第一阶段800名志愿者队伍的招募组建,使志愿者队伍成为补充支持环保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3、环保舆论导向作用更加明显。要强化环保舆论导向作用,紧跟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方向,正确把握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科学、系统地判断和分析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及时向社会各个层面报道环境保护新政策新要求,宣传环保工作新动态新成果,增强环保工作的执行力和透明度。要着重围绕转型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转型发展、生态文明的意识和观念,积极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努力形成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两型社会”相适应的环保舆论导向。同时要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强化环境警示教育,利用舆论压力来规范企业环境行为,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和环保自律意识。(惠山区环境保护局)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