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河道底泥污染原位深度处理技术

发布时间:2024-3-29 11:58:27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公布日:2022.04.22

申请日:2022.01.25

分类号:C02F9/14(2006.01)I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底泥污染原位深度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船体以及用于对污泥进行处理的箱体,船体的表面通过机械抓臂与箱体的顶部连接,本发明涉及河道底泥原位处理技术领域。该河道底泥污染原位深度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采用曝气加微生物降解即物理加生物的深度处理方法,可以快速降解河道底泥污染,不影响水体水质,同时为水体提供一定的溶解氧,促进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增加,不产生二次污染,且装置可随时移动,进行底泥污染治理,尤其适用于含监测断面河道底泥修复,通过S型通道及回流管设置延长菌液降解时间,且由于半封闭设置,菌液不会由于水体流速而快速流失,增强菌液降解效率,操作简单,环保节能。

1.jpg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河道底泥污染原位深度处理装置,包括船体(1)以及用于对污泥进行处理的箱体(2),船体(1)的表面通过机械抓臂(3)与箱体(2)的顶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包括通过中间层隔断的顶部循环降解回流层和曝气加药层;曝气加药层包括设置在箱体(2)内腔的第一曝气管(4)和第二曝气管(5),所述第二曝气管(5)设置于第一曝气管(4)的上方,所述第一曝气管(4)的表面开设有曝气孔(6),所述第二曝气管(5)的表面开设有菌液出口(7),所述箱体(2)的底部为敞开状态与污泥接触;顶部循环降解回流层包括设置在箱体(2)内腔的S型通道(8)和固定在箱体(2)内腔的第二水泵(9),所述S型通道(8)的内腔填充有悬浮填料(10),且其尾端开设有两个连接口(11),一个所述连接口(11)通过管道与第二水泵(9)的抽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泵(9)的出水口通过回流管道(12)与中间层连通,中间层包括固定在箱体(2)内腔的挡板(13),所述挡板(13)的表面开设有卡槽(14),且卡槽(14)的内腔卡接有拦截格网(15),所述挡板(13)的表面开设有与回流管道(12)的一端连通的回流口(16),所述回流口(16)朝向S型通道(8)的下方,所述船体(1)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17)、气泵(18)和降解菌液罐(19),所述第一水泵(17)的抽水口通过抽液管道(20)与降解菌液罐(19)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水泵(17)的出水口连通有输液管(21),所述输液管(21)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箱体(2)的内腔,所述输液管(21)的一端与第二曝气管(5)连通,所述第一曝气管(4)设置于箱体(2)的下方,第一曝气管(4)在底泥下方5-10cm进行曝气,半封闭设置,菌液不会由于水体流速而快速流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底泥污染原位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格网(15)的顶部与S型通道(8)的底部连通,底部与曝气加药层的顶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底泥污染原位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18)的出气口连通有与输液管(21)平行设置的输气管(22),所述输气管(22)的一端与第一曝气管(4)连通,所述输气管(22)和输液管(21)均固定在挡板(13)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底泥污染原位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的顶部和四壁均为密封设置。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河道底泥污染原位深度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使用机械抓臂(3)将箱体(2)扣在河床上,此时第一曝气管(4)进入污泥内,在降解菌液罐(19)中进行降解菌液的配置,打开第一水泵(17)及气泵(18),气体通过第一曝气管(4)在底泥下方进行曝气,菌液通过降解菌液罐(19)经第一水泵(17)、第二曝气管(5)在菌液出口(7)排出进入箱体(2)内封闭水体内,进行水体及底泥中污染物的降解;步骤二、底泥曝气会使得泥沙与悬浮颗粒分散在曝气加药层,大的粒径物质经过拦截格网(15)阻拦,沉到河床表面,小粒径的悬浮颗粒经过拦截格网(15)进入顶部循环降解回流层中的S型通道(8),S型通道(8)内布设有悬浮填料(10),吸附悬浮颗粒并为微生物提供附着场所;步骤三、由于S型通道(8)本身的高差以及弯道带来的阻力,箱体(2)内水体无法靠曝气流速流入S型通道(8)尾部,打开第二水泵(9),曝气区的水体及污染物通过第二水泵(9)的吸力,由S型通道(8)底部上升至S型通道(8)尾部,再通过第二水泵(9)及回流管道(12),流回到曝气加药层,延长菌液降解时间,当处理完一片污染底泥,通过船体(1)和机械抓臂(3)带动箱体(2)移动,进行其他区域污染底泥处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底泥污染原位深度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在水体曝气对于底泥内源污染治理修复效果较小,直接在底泥中曝气容易扰动底泥,将底泥中污染物释放到水体中,引起水质短时间的污染加剧,悬浮颗粒物上浮增加水体浊度,不利于监测断面考,向水体中直接添加微生物菌剂,费用高,且由于水体流速,微生物菌剂容易随水流流失,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时间较慢,需要进行短暂停留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河道底泥污染原位深度处理装置,包括船体以及用于对污泥进行处理的箱体,船体的表面通过机械抓臂与箱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箱体包括通过中间层分开的顶部循环降解回流层和曝气加药层;

曝气加药层包括设置在箱体内腔的第一曝气管和第二曝气管,所述第二曝气管设置于第一曝气管的上方,所述第一曝气管的表面开设有曝气孔,所述第二曝气管的表面开设有菌液出口,所述箱体的底部为敞开状态与污泥接触;

顶部循环降解回流层包括设置在箱体内腔的S型通道和固定在箱体内腔的第二水泵,所述S型通道的内腔填充有悬浮填料,且其尾端开设有两个连接口,一个所述连接口通过管道与第二水泵的抽水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通过回流管道与中间层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中间层包括固定在箱体内腔的挡板,所述挡板的表面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腔卡接有拦截格网,所述挡板的表面开设有与回流管道的一端连通的回流口,所述回流口朝向S型通道的下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拦截格网的顶部与S型通道的底部连通,底部与曝气加药层的顶部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船体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气泵和降解菌液罐,所述第一水泵的抽水口通过抽液管道与降解菌液罐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箱体的内腔,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与第二曝气管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泵的出气口连通有与输液管平行设置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一端与第一曝气管连通,所述输气管和输液管均固定在挡板的底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的顶部和四壁均为密封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曝气管设置于箱体的下方。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河道底泥污染原位深度处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使用机械抓臂将箱体扣在河床上,此时第一曝气管进入污泥内,在降解菌液罐中进行降解菌液的配置,打开第一水泵及气泵,气体通过第一曝气管在底泥下方5-10cm进行曝气,菌液通过降解菌液罐经第一水泵、第二曝气管在菌液出口排出进入箱体内封闭水体内,进行水体及底泥中污染物的降解;

步骤二、底泥曝气会使得泥沙与悬浮颗粒分散在曝气加药层,大的粒径物质如砂砾经过拦截格网阻拦,沉到河床表面,小粒径的悬浮颗粒经过拦截格网进入顶部循环降解回流层中的S型通道,S型通道内布设有悬浮填料,可以吸附悬浮颗粒并为微生物提供附着场所,促进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增加;

步骤三、由于S型通道本身的高差以及弯道带来的阻力,箱体内水体无法靠曝气流速流入S型通道尾部,打开第二水泵,曝气区的水体及污染物可以通过第二水泵的吸力,由S型通道底部上升至S型通道尾部,再通过第二水泵及回流管道,流回到曝气加药层,延长菌液降解时间,增强微生物降解作用,保证底泥处理后的水体水质得到提升,当处理完一片污染底泥,通过船体和机械抓臂带动箱体移动,进行其他区域污染底泥处理。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曝气加微生物降解即物理加生物的深度处理方法,可以快速降解河道底泥污染,不影响水体水质,同时为水体提供一定的溶解氧,促进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的增加,不产生二次污染,且装置可随时移动,进行底泥污染治理,不扰动周围底泥,减少对水质干扰,尤其适用于含监测断面河道底泥修复。

2、在底泥下方5-10cm进行曝气,相对于直接在水体中曝气,底泥曝气能更好地去除底泥中污染物,修复效果更好,并且底泥曝气后污染物经处理后进入河道,不会引起水质短期污染;

3、通过S型通道及回流管设置延长菌液降解时间,且由于半封闭设置,菌液不会由于水体流速而快速流失,增强菌液降解效率,操作简单,环保节能。

发明人:张友德;戴曹培;田文凤;何建军;钱益武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