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4.21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IPC分类号C02F11/02; A01K61/54
摘要
本发明的一种保温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大棚支架、塑料薄膜、地桩、固膜绳、大棚保温被、饲养区、水泥小路和门帘;大棚支架由半圆形钢架、立柱、托膜板组成;塑料薄膜为聚乙烯防老化膜;大棚保温被为泡沫保温被,选择多块泡沫保温被,将泡沫保温被一端固定在大棚顶部中心线上,沿大棚顶部两侧并排平铺在塑料薄膜上;饲养区横剖面为矩形,沿水泥小路两侧布设,饲养区纵剖面为梯形状,饲养区从下往上依次为防渗层、砾石垫层、滤料层、污泥层;水泥小路成“一”字状,宽度0.8~1.0米,水泥小路两侧铺上鹅卵石;门帘选用保温棉门帘。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保温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支架(1)、塑料薄膜、地桩、固膜绳、大棚保温被、饲养区(2)、水泥小路(3)和门帘(4);
所述大棚支架(1)由半圆形钢架、立柱和托膜板组成;
所述塑料薄膜覆盖在大棚支架上,塑料薄膜为聚乙烯防老化膜;
所述地桩采用混凝土桩,埋设在大棚支架宽度的两侧的泥土里;
所述固膜绳捆在塑料薄膜的上表面,固膜绳采用尼龙绳或麻绳,固膜绳与半圆形钢架平行设置,两端系在地桩上;
所述大棚保温被为泡沫保温被,采用微孔泡沫作主料,上下两面采用化纤布作面料,选择多块泡沫保温被,将泡沫保温被的一端固定在大棚顶部中心线上,沿大棚顶部两侧并排平铺在塑料薄膜上;泡沫保温被两端分别加上两个挂钩,当白天有阳光时,可卷起泡沫保温被,用挂钩将其固定在大棚顶部;当气温降低或是夜晚,将泡沫保温被放下,用挂钩将其固定在大棚两侧的地桩上;
所述饲养区(2)的横剖面为矩形,沿水泥小路两侧布设,所述饲养区纵剖面为梯形状,饲养区从下往上依次为防渗层(2-1)、砾石垫层(2-2)、滤料层(2-3)和污泥层(2-4),饲养区设有通气管(2-5);饲养区的一端的高度高于另一端的高度,饲养区的较高的一端设有饲养区进泥管(2-6),饲养区的较低的一端设有饲养区出水管(2-7);饲养区的底部设有1~2%的坡度,便于水的流动;
所述防渗层(2-1)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
所述砾石垫层(2-2)的厚度为200~400毫米,砾石粒径30~80毫米;
所述滤料层(2-3)的厚度为100~150毫米,采用活性陶粒滤料,活性陶粒粒径20~40毫米;
所述污泥层(2-4)的厚度为150~300毫米,污泥层中放养河蚬;
所述通气管(2-5)采用硬塑料制成,垂直安放,通气管下端位于砾石垫层(2-2)中、上端高于污泥层10~20毫米;
所述水泥小路(3)成“一”字状,宽度为0.8~1.0米,水泥小路两侧铺上鹅卵石;
所述门帘(4)选用保温棉门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温污泥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污泥层(2-4)中放养河蚬,河蚬的放养密度为30~38kg/m3,污泥层温度保持在10~32℃。
说明书
一种保温污泥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保温污泥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水排放量不断扩大,同时政府的环保力度也不断强化,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的处理与处置难题日益显现,已经成为制约整个污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对于大型的污水处理厂,采用消化、热解、焚烧和制砖等技术进行处理能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而且局限于处理含水率较低的污泥,针对含水率较高的污泥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同时对于处理规模小于3万m3/d的位于小城镇的小型污水处理厂,受成本、技术、运营管理水平等限制,目前主要以填埋为主,在填埋过程中往往引发了二次污染和新的环境问题。
后生动物作为污泥处理系统中体型最大的生物,具有比其他生物更强的污泥减量的能力。国内外已有对大型后生动物如蚯蚓、红斑瓢体虫、带丝蚓、水蚤、卷贝、石田螺等的研究。利用后生动物进行污泥减量的工艺很多,有利用现有的工艺直接投加后生动物进行减量的,也有制作反应器进行污泥减量的。目前后生动物捕食污泥减量的工艺主要有直接接种法、淹没式生物膜法、蚯蚓生态滤池和两段式生物反应器。
河蚬体内的金属硫蛋白可以很好的与污泥中的重金属相结合,起到了解毒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河蚬不仅具有很高的经济意义,而且对于环境的研究意义重大;同时,河蚬广泛分布在湖泊、江河中,来源便捷,价格低廉。利用河蚬进行污泥减量化,其生活史较长,可以很好的实现对污泥的持续减量化。对于河蚬的后续处理,其贝壳可作为烧石灰的原料,软体组织可作为观赏性植物的花泥,河蚬体内富集的重金属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符合目前我国所倡导的绿色工艺的思想。但冬季河蚬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和解决含水率较高的污泥的处理以及冬天气温低、污泥中的生物无法正常生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的保温污泥处理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一种保温污泥处理装置,包括大棚支架、塑料薄膜、地桩、固膜绳、大棚保温被、饲养区、水泥小路和门帘。
所述大棚支架由半圆形钢架、立柱和托膜板组成。
所述塑料薄膜覆盖在大棚支架上,塑料薄膜为聚乙烯防老化膜,其光温性能、流滴性与聚乙烯普通膜相当,但其成本低,使用寿命相比聚乙烯普通膜延长一倍以上。
所述地桩采用混凝土桩,埋设在大棚支架宽度的两侧的泥土里。
所述固膜绳捆在塑料薄膜的上表面,固膜绳采用尼龙绳或麻绳,固膜绳与半圆形钢架平行设置,两端系在地桩上。
所述大棚保温被为泡沫保温被,采用微孔泡沫作主料,上下两面采用化纤布作面料,具有质轻、柔软、保温、防水、耐化学腐蚀和耐老化的特性,经加工处理后的保温被不仅保温性持久,且防水性极好,容易保存,具有较好的耐久性。选择多块泡沫保温被,将泡沫保温被一端固定在大棚顶部中心线上,沿大棚顶部两侧并排平铺在塑料薄膜上。泡沫保温被两端分别加上两个挂钩,当白天有阳光时,可卷起泡沫保温被,用挂钩将其固定在大棚顶部;当气温降低或是夜晚,将泡沫保温被放下,用挂钩将其固定在大棚两侧的地桩上。这样可以克服泡沫保温被自身重量太轻的缺点,解决好防风的问题。
所述饲养区的横剖面为矩形,饲养区沿水泥小路两侧布设,所述饲养区纵剖面为梯形状,饲养区从下往上依次为防渗层、砾石垫层、滤料层、土壤层、污泥层,饲养区设有通气管。饲养区的一端的高度高于另一端的高度,饲养区的较高的一端设有饲养区进泥管,饲养区的较低的一端设有饲养区出水管;饲养区的底部设有1-2%的坡度,便于水的流动。
所述防渗层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
所述砾石垫层厚度为200~400毫米,砾石粒径为30~80毫米。
所述滤料层厚度为100~150毫米,采用活性陶粒滤料,活性陶粒粒径为20~40毫米。
所述污泥层厚度为150~300毫米;污泥层中放养河蚬。
所述通气管采用硬塑料制成,垂直安放,通气管下端位于砾石垫层中、上端高于污泥层10~20毫米。
所述水泥小路成“一”字状,宽度为0.8~1.0米,水泥小路两侧铺上鹅卵石,增加美观效果。
所述门帘选用保温棉门帘,既方便工作人员进出,又能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保温污泥处理装置,结构简单、运行管理方便。在大棚的污泥层中放养河蚬,放养密度为30~38kg/m3,污泥层温度保持为10~32℃,河蚬对污泥进行摄食、消化,分解污泥中的有机物和营养元素,河蚬对金属离子也有富集能力;既能在冬天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保持河蚬的正常生长,同时也能有效地降低小型污水厂排出污泥对土地、大气造成的污染,解决小型污水厂的污泥处置问题,河蚬的贝壳可作为烧石灰的原料,软体组织可作为观赏性植物的花泥,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