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日2017.03.31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IPC分类号C02F9/1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海绵城市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地面本体和设置在地面本体下方的水处理装置,地面本体包括路边本体和草地本体;路面本体包括透水沥青混凝土层、透水路基层、夯实路基层,草地本体包括植物层、泥土层、草地透水基层和草地夯实基层;水处理装置包括防水外壳、过滤装置、第一水泵、第一储水罐、第二水泵、过滤杀菌装置、第二储水罐、第三水泵。本实用新型将路面上的雨水收集后一部分作为冲洗路面用,一部分经过过滤杀菌装置的进一步杀菌过滤后的水可引入自来水厂作为市民生活用水,从而重新组织了城市给排水系统,对传统排水系统起到减负和补充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了城市本身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1.海绵城市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地面本体和设置在地面本体下方的水处理装置,地面本体包括路边本体和草地本体,路边本体和草地本体之间设有路沿石(10);路面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透水沥青混凝土层(21)、透水路基层(22)、夯实路基层(23),草地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植物层(31)、泥土层(32)、草地透水基层(33)和草地夯实基层(34);透水路基层(22)底面、草地透水基层(33)底面向路沿石(10)方向倾斜;
路沿石(10)下方设置有用于将透水路基层(22)底部和草地透水层底部的水引导至水处理装置内的集水管(41);水处理装置包括防水外壳(42)、依次连接的过滤装置(43)、第一水泵(44)、第一储水罐(45)、第二水泵(46)以及依次管连接的过滤杀菌装置(51)、第二储水罐(52)、第三水泵(53),第二水泵(46)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出水管(47),第一出水管(47)从防水外壳(42)引出并引至透水沥青混凝土层(21)上表面,第一出水管(47)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喷头(49);第一水泵(44)与第一储水罐(45)的连接管路之间设置有三通管(48),三通管(48)与过滤杀菌装置(51)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透水路基层(22)与夯实路基层(23)之间设置有路面防水层(24),草地透水基层(33)和草地夯实基层(34)之间设置有草地防水层(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路沿石(10)两侧设置有防坠凸台(11)。
说明书
海绵城市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绵城市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海绵城市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现有的大多数海绵城市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功能,但不具备进一步地对净化后的水的运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污水处理装置,本装置能够将渗水进行净化处理,再将水进行路面冲洗或者是再进一步净化之后作为生活用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海绵城市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地面本体和设置在地面本体下方的水处理装置,地面本体包括路边本体和草地本体,路边本体和草地本体之间设有路沿石;路面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透水沥青混凝土层、透水路基层、夯实路基层,草地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分布的植物层、泥土层、草地透水基层和草地夯实基层;透水路基层底面、草地透水基层底面向路沿石方向倾斜。
路沿石下方设置有用于将透水路基层底部和草地透水层底部的水引导至水处理装置内的集水管;水处理装置包括防水外壳、依次连接的过滤装置、第一水泵、第一储水罐、第二水泵以及依次管连接的过滤杀菌装置、第二储水罐、第三水泵,第二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从防水外壳引出并引至透水沥青混凝土层上表面,第一出水管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喷头;第一水泵与第一储水罐的连接管路之间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与过滤杀菌装置管连接。
优选地,透水路基层与夯实路基层之间设置有路面防水层,草地透水基层和草地夯实基层之间设置有草地防水层。
优选地,路沿石两侧设置有防坠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雨水在地面上从透水沥青混凝土层渗透至透水路基层内、从泥土层渗透至草地透水基层内,雨水再经过集水管后进入过滤装置中过滤,再通过第一水泵将过滤后的水送至第一储罐,水在第一储罐内储罐,需要清理路面的时候,则启动转动喷头,转动喷头对透水沥青混凝土层的尘土进行冲洗,冲洗后的泥水进入泥土层内,经过过滤杀菌装置的进一步杀菌过滤后的水可引入自来水厂作为市民生活用水,由此,海绵城市收集来的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重新组织了城市给排水系统,对传统排水系统起到减负和补充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了城市本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