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 技术转移 >> 正文

基于换热站的区域生活污水循环系统

发布时间:2017-12-23 13:18:02  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申请日2017.03.27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IPC分类号B01D21/02; C02F11/04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换热站的区域生活污水循环系统,包括沉淀池、污水处理池以及换热站,经沉淀池沉淀的污水由预制泵站抽取到污水处理池内,沉淀池内中下部水平设有换热管板,换热管板的两端与沉淀池固定并延伸出沉淀池外;换热管板的一端连接污水处理池的出水端,另一端连接换热站的入水端,供暖气补水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利用沉淀池废热,将热量应用于换热站的生活取暖用水,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降低沉淀池的温度,减少异味扩散。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换热站的区域生活污水循环系统,包括沉淀池(2)、污水处理池(3)以及换热站(1),所述沉淀池(2)的沉淀出水口(22)与污水处理池(3)的处理进水口之间设有预制泵站(4),经沉淀池(2)沉淀的污水由预制泵站(4)抽取到污水处理池(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2)内中下部水平设有换热管板(5),所述换热管板(5)的两端与沉淀池(2)固定并延伸出沉淀池(2)外;所述沉淀池(2)的沉淀进水口(21)和沉淀出水口(22)均设于换热管板(5)上方;所述换热管板(5)上竖直设有多个贯通换热管板(5)使沉淀物下落到沉淀池(2)底部的沉淀管(53),所述沉淀管(53)顶部设有卡在换热管板(5)上的外翻沿(531);所述换热管板(5)为中空的板状结构,其内部为流水通道,其两端设有将流水通道与外部连通的换热进水口(51)与换热出水口(52);所述污水处理池(3)的处理出水口借助补水泵(6)与换热管板(5)的换热进水口(51)连接,所述换热管板(5)的换热出水口(52)与换热站(1)的入口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换热站的区域生活污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管(53)底部设有螺纹且延伸出换热管板(5)外,沉淀管(53)底部设有将其与换热管板(5)锁紧的锁紧螺母(5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换热站的区域生活污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533)与换热管板(5)之间设有第一橡胶圈(532),所述外翻沿(531)与换热管板(5)之间设有第二橡胶圈(534),所述第一橡胶圈(532)的上端面与换热管板(5)贴合,所述第二橡胶圈(534)的下端面与换热管板(5)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换热站的区域生活污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板(5)的两端为水平结构,中部为波浪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换热站的区域生活污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管(53)设于换热管板(5)的波谷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换热站的区域生活污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板(5)与沉淀池(2)池底之间设有多根支撑柱(5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换热站的区域生活污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54)设于换热管板(5)波峰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换热站的区域生活污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54)与换热管板(5)之间设有压缩弹簧(55)。

  说明书

  一种基于换热站的区域生活污水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循环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换热站的区域生活污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生活污水一般都是先经过沉淀池沉淀,将较大的杂质沉淀去除,然后排入污水处理池进行进一步的过滤消毒处理,将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进行排放,或者借助换热站补充暖气的循环用水。

  由于生活污水中存在较多有机物,在沉淀池蓄水沉淀的过程中,污水发酵产生大量废热,导致水温升高,产生大量废热,而且污水的气味随升温扩散,严重影响周边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沉淀池废热,将热量应用于换热站的生活取暖用水,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时降低沉淀池的温度,减少异味扩散的一种基于换热站的区域生活污水循环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换热站的区域生活污水循环系统,包括沉淀池、污水处理池以及换热站,所述沉淀池的沉淀出水口与污水处理池的处理进水口之间设有预制泵站,经沉淀池沉淀的污水由预制泵站抽取到污水处理池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内中下部水平设有换热管板,所述换热管板的两端与沉淀池固定并延伸出沉淀池外;所述沉淀池的沉淀进水口和沉淀出水口均设于换热管板上方;所述换热管板上竖直设有多个贯通换热管板使沉淀物下落到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管,所述沉淀管顶部设有卡在换热管板上的外翻沿;所述换热管板为中空的板状结构,其内部为流水通道,其两端设有将流水通道与外部连通的换热进水口与换热出水口;所述污水处理池的处理出水口借助补水泵与换热管板的换热进水口连接,所述换热管板的换热出水口与换热站的入口端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沉淀管底部设有螺纹且延伸出换热管板外,沉淀管底部设有将其与换热管板锁紧的锁紧螺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锁紧螺母与换热管板之间设有第一橡胶圈,所述外翻沿与换热管板之间设有第二橡胶圈,所述第一橡胶圈的上端面与换热管板贴合,所述第二橡胶圈的下端面与换热管板贴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换热管板的两端为水平结构,中部为波浪形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沉淀管设于换热管板的波谷底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换热管板与沉淀池池底之间设有多根支撑柱。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撑柱设于换热管板波峰顶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支撑柱与换热管板之间设有压缩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利用沉淀池废热,将热量应用于换热站的生活取暖用水,使初始水温升高,降低了暖气系统因新补水造成的燃料增加,降低了能源消耗;而且换热管板内的水与沉淀池内的水进行热量交换,使沉淀池内的水温降低,可减少异味扩散,降低为环境的污染;并且,设置的沉淀管方便了沉淀池中固体污物的沉积,有效将固液分离,为预制泵站储蓄污水提供前期处理,防止固体物质过多造成泵站堵塞的问题发生,保证系统的有效工作。

相关推荐
项目深度追踪
数据独家提供
服务开通便捷 >